这文官出身的丞相哪懂什么兵事?就算掰开揉碎讲,怕也是对牛弹琴。
倒不如让李戡给他透个底,眼下还得靠他张罗招商的差事。
中丞,您回绝军方增援实在欠妥。
就这点兵力,莫非打算靠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叛军?李斯此刻也豁出去了——官位事小,儿子的命可只有一条。
李相想给令郎减负?兵我是添不了,但您能让他的敌人变少。
柴髙意味深长地眨眨眼,要是不使劲,令郎要对付的人可就要翻倍了,信不信?
李斯猛地怔住,随即恍然大悟。
可当爹的哪能真放心?我这边都安排妥了,倒是中丞您......还是听我一句劝,别太托大,能争取武将支持最好。
今晚不妨找李戡聊聊。
柴髙压低声音,不过您得记住,他说的可都是连陛下都只见过一次的机密。
等凯旋那天,您自然能看个真切。
话说到这份上,柴髙也不便多言。
这两千精兵是他和韩信反复推演过的底牌——那兵仙可是拍着胸脯保证,就这支奇兵足以击溃十万秦军精锐。
战场形势有利的话,按他的说法,莫说十万大军,就算二十万也不足为惧。
柴髙完全有把握将那个无赖彻底消灭在沛县。
说句不中听的,若是此刻出兵,单是萧何恐怕就不会死心塌地追随那个地痞 ** 了吧?至于夏侯婴和樊哙那两个莽夫,更不值一提——不过是个混混和屠夫罢了。
三国时期的张飞起初不也是屠户出身?
能成为一代名将靠的是身经百战。
即便是韩信、曹参、周勃这些人的军事才能,也都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
这绝非虚言,他们原本只是有些天赋罢了。
天赋要成长为将才,必须经过血与火的淬炼,在生死搏杀中才能蜕变为真正的名将。
如今刘邦那帮人,不过是一群初出茅庐的雏鸟。
李相莫非以为我是鲁莽无谋之辈?既然我敢揽下这差事,自然有十足把握。
柴髙掸了掸衣袖。
穿越至今仍不习惯这身装束,若在原来那个时代,自己早该穿着阿玛尼定制,跻身亿万富豪之列了。
恕我直言,别的我不敢夸口,单论军事才能——就凭我麾下这五百神兽军团,莫说对付这群乌合之众,便是大秦正规军来了也能轻松击溃,无非是难免伤亡。
柴髙瞥见李斯惊愕的神情,不由轻笑。
这反应在他意料之中,毕竟始皇帝当年观战时都差点惊掉下巴。
那次五十人对阵千人的演练,半个时辰后竟无一生还。
倒不是卫队无能,实在是对方装备精良——披甲重骑冲锋时根本无人能挡,十人小队就能冲散阵型,随后突入的轻骑更令他们束手无策。
那些稳坐马鞍的骑兵,岂是连马镫都没有的卫队能抵挡的?光冲击力就足以将人掀下马背。
后续赶来的步兵每人手持一把长刃,挥舞间如同收割庄稼般利落,配合周围游走的弓骑兵,场面简直令人咋舌。
这些骑兵的速度竟比匈奴人还要迅捷,马上射术更是无可挑剔。
更惊人的是他们配备了一种神秘武器,每次拉弓竟能同时射出十五支箭矢,如此强力的装备可以连续发射九轮。
面对这样的攻势,始皇帝的亲卫队毫无胜算。
后来始皇帝亲自检视马鞍,才发现这些骑兵的马鞍上竟配备了五到六种不同的兵器。
弓骑兵的装备更为夸张,除三把强弩外,每人还携带十二桶箭矢。
按每桶三十支计算,三百六十支箭的数量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
结果显而易见,始皇帝的一千多名亲卫在几轮冲锋后就全军覆没。
他们唯一的战果,只是在重甲骑士身上留下些许尘土痕迹。
战后这些卫士心有不甘,认为对方并非武艺超群,而是装备过于精良。
按他们的估算,若能武装五千人,足以抗衡十万精锐。
始皇帝确实渴望将禁军打造成这样的部队,若真能实现,他的军队必将所向披靡。
但柴髙不断摇头,因为铁料已经耗尽。
这些装备已是长期积累的全部产量,包括煤炭和铁矿石的储备都已见底。
连始皇帝都难以置信的结果,李斯又怎会轻信?况且李斯只是提出个人见解,柴髙实在不该嘲笑他。
李相,实不相瞒,我本不愿动用这支人马。
毕竟都是大秦子民,自相残杀只会令亲者痛仇者快。
如今天下作乱者多为饥民,这次真要仰仗李相了。
若能成功招商,我们只需对付一两万反贼即可。
柴髙长叹一声。
平定叛乱难免见血,总有人误入歧途,盲目追随之下,伤亡在所难免。
但愿李相此次招商,一月之内能吸纳所有饥民。
若能做到,柴某愿终身食素,为苍生祈福。
柴相言重了。
李斯郑重道,李某明白,就依柴相所言。
今日方知柴相真心,果然胸怀天下,包容万物,李某心悦诚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