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通晓造纸之术?莫非又是仙师所授?难怪世外高人如此了得,随手一物便令我辈钻研经年。
造纸非你我二人可成,须请杜志先生同往。
其麾下能工巧匠,正是造纸所需。
柴髙执笔在绢帛上罗列所需之物,至今仍不惯竹简的滞重。
之所以邀杜志,皆因此人执掌百工,按他谋划,造纸大业当由扶苏与杜志共担。
此物问世,必先震动豪族。
柴髙深谙其道:当世农夫用不起这等珍物,而富户掌控学识。
一旦纸张取代竹简,待权贵习以为常,便可广传天下。
继而推广活字印刷,大秦文教渐兴,诸事自然顺遂。
届时再行革新,至少有人能明其奥妙,不至真将他头颅劈开一探究竟。
周恒,速请杜志携巧匠来太子府。
扶苏吩咐道,切记带上太傅所列之物。
绢帛上的墨迹未干,新的纪元已悄然酝酿。
至于销售方面,自然要交给巴家来处理。
作为持有巴家股份的人,这样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不过,即便制造出完美的产品,似乎也比不上他原来那个时代的各种便利技术。
至少现在他已经很久没碰过手机了。
作为穿越者中的一员,他甚至想打广告:想让孩子戒掉网瘾?送他来穿越吧。
但一想到原来的时代,就不由自主地思念起家人。
如今与那个世界渐行渐远,或许再也回不去了,这种惆怅常人难以体会。
师傅不必担忧,就算造不出纸也无妨。
有您这样的贤臣在,我相信大秦定能渡过难关。
扶苏见柴髙神色黯然,还以为他在为大秦的现状忧虑,不禁为这位忠臣的赤诚所感动。
一位大臣不顾身份亲自教导工匠造纸,这是多大的牺牲。
而自己竟还抱有轻视商人的想法,与太傅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作为大秦储君,这般觉悟实在令人羞愧,扶苏不由得落下泪来。
柴髙见状颇感诧异,不过是造纸而已,何至于此?他轻拍扶苏肩膀以示安慰,谁知对方哭得更厉害了。
幸好他知道扶苏并非愚钝之人,否则真要被他吓跑。
周恒办事效率颇高,不多时便将杜志请来。
待杜志落座,柴髙便将与扶苏造纸之事告知。
杜志身为官员,对新鲜事物也算见多识广。
但听完关于纸的描述,立刻意识到此物的价值。
他激动不已,柴髙甚至看见他嘴角泛起白沫,连忙示意他喝水冷静。
对从未见过纸的人来说,这确实是难以想象的发明。
唯有亲眼所见,才能体会其妙处。
文字的传播与其载体密不可分。
正因载体成本居高不下,普通百姓终其一生也难以接触多少文字。
到了大秦时期,虽以竹简取代龟甲,造价依然昂贵。
若非皇帝需要批阅奏章,哪来这么多竹简?
纸张的出现必将加速人类文明进程。
将造纸术列为四大发明毫不为过,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文字载体的 ** 性进步。
单是青史留名这一条,就足以让这两人兴奋好一阵子了。
杜志和扶苏一样,立刻被这项技术吸引住了。
他的态度更加直白,对柴髙所说的内容充满兴趣,毕竟这正是他的本行。
很快,三人的脑袋凑到了一起。
起初,自然是柴髙讲解造纸的方法,扶苏和杜志则拼命记录。
杜志在这方面有些经验,稍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立刻追问柴髙。
有几次,问题差点难住柴髙,幸好他曾在网上看过不少资料,才没被问倒。
不过,这也让扶苏和杜志对他更加死心塌地——如此神奇的技艺,普通人怎么可能知晓?
也只有柴髙这样的“神仙徒弟”才能想出这种东西。
此刻若有人敢质疑柴髙的身份,恐怕不用他开口,这两人就会冲上去把对方生吞活剥了。
在后世眼中,造纸术或许不算什么高深技术,但在这些人看来,柴髙画出的图纸简直神秘莫测。
尤其是杜志,自从见识过水车和风车后,他回去尝试制作了模型,一试之下竟激动得口吐白沫,昏迷许久。
手下人都觉得奇怪,这些东西不至于让他如此失态吧?
他们哪里知道,杜志的昏迷并非因为水车和风车——这些他还能承受。
可一想到柴髙画出的木牛流马,他立刻又晕了过去。
如今这造纸工艺更是让他连连感叹“神仙徒弟”的厉害。
若按图纸造出的木牛流马真能自行行走,那足以证明柴中丞绝非寻常之人。
其实,柴髙只是根据网上看到的造纸技术画了个大概,但这已经比他们从头研究快得多。
若真让他们自己摸索,恐怕连这些工具的用途都搞不清楚。
很快,柴髙将造纸的完整流程讲完。
看着眼前近乎癫狂的两人,他没再多说——这些基础内容够他们反复琢磨了。
至于后续能否改进工艺,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