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髙对扶苏道:取其首级献予陛下。
此人堪称枭雄,当以礼超度。
历经战火洗礼的扶苏再无迟疑。
柴髙望着垂死的冒顿轻声道:你的野心暴露太早。
当你想吞并东胡时,就注定了今日结局。
冒顿在柴髙的劝说下合上了双眼,这次真的无力回天了。
扶苏亲手斩下了冒顿的首级,这个结果他早有预料,只是没料到师父会让他亲自执行。
大秦 ** ,太子殿下威武!柴髙高声呼喊,身后将士们也随之呐喊。
扶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师父是在为他创造面见父皇时立功的机会。
不必言谢,我得了三名 ** 正享受着呢。
剩下的事你自己处理,别再来烦我。
要是连凯旋仪式都搞不定,那可太让我失望了!
柴髙没再多言,自然也不会再生枝节。
但当大军抵达狼居胥山时,他又颁布了新令:取消迁徙北地民众的计划,但要他们立誓遵守盟约。
这份契约明确规定,这些人今后必须服从大秦调遣,否则将被视为背信弃义之徒。
返程路途遥远却充满欢愉。
将士们不再像来时那般匆忙,而是沿途慢慢处理各项善后事宜。
这场历时五个月的远征终于落下帷幕。
柴髙此番出征调动百万大军,对各部归建事宜也作了安排。
此战损失最重的并非重骑兵和步兵,反倒是游骑兵团。
原本柴髙围剿冒顿就是针对游骑主力,曹参和龙且都全力配合。
虽然时常遭遇突袭,所幸伤亡不大。
但若算上韩信和苏展部的损失,数字就相当惊人了。
韩信竟敢未经请示擅自调动这么多兵马?简直胆大包天!他们打赢了还是打输了?柴髙看着前来请罪的陈平和李左车,问了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
其实伤亡数字他心知肚明——阵亡恐怕超过两万,否则这两个家伙不会吓成这样。
韩将军和苏将军已攻占扶余、肃慎,只是部队伤亡较大。
两位将军特来请元帅治罪。
打赢了回来领二十军棍,打输了就不用回了,直接把脑袋送来就行。
你们都听好了,今后务必谨记,别让我再重复。
柴髙没理会陈平、李左车的求情。
至于那两个家伙,打了就打了。
倒是那个欠他一匹好马的家伙,这笔账还得慢慢算。
说真的,陈平他们刚到驻地时,只见着几名留守校尉。
要不是陈平出示皇帝手谕,这些校尉早就带兵杀上前线了。
“你们清楚局势有多严峻吗?倘若韩信他们胜了倒也罢,若败了对方必定反扑,届时你们就是坚守防线的中坚力量,必须死守阵地等待援军!”
李左车绝非庸才,论军事造诣他甚至胜过陈平。
虽然深知秦军战力强悍,但这次要同时应对两国联军,他不禁暗叹:这两个年轻人简直疯了。
韩信与苏展确实在行险招。
除八万轻骑兵外,他们仅带了负责后勤的东胡士兵——这些人在战略中本就是随时可弃的棋子。
韩信早有准备:这些东胡士兵的家眷都在掌控中,军职晋升也握在他手里。
正因如此,此次远征才能推进得如此顺畅。
秦朝的军功制在当时堪称划时代,连柴髙都为之叹服。
这套诞生于始皇统一战争时期的制度,源自商鞅变法中的创举:
- 爵位与斩首数直接挂钩:每斩获一名敌军 ** 首级,赏爵位一级(公士),配田宅仆役
- 战功可抵罪:斩敌两名,父母即刻赦免;妻子为奴者可获自由
- 待遇差异显着:簪袅爵享精米酱羹,无爵士卒仅得粗粮果腹
- 军功世袭制:父辈战死,子嗣可继承功勋;五大夫爵位能享三百户赋税
商鞅立下的规矩彻底打破了贵族特权:宗室无军功者不得列籍,私斗者严惩。
这套制度锻造出令六国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其激励机制甚至暗合现代 ** 体系精髓。
每次战役后,士兵们提着血淋淋的首级回营核验——这些头颅就是他们晋升的通行证。
官员俸禄以实物形式发放,主要为粟米,也可兑换布帛。
偶尔会配发钱币或黄金,但数量有限,不属常规俸禄。
秦国按年发放俸禄,称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终结战国 ** ,完成统一。
秦能兼并六国,核心在于商鞅变法。
通过改革,秦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全面革新,迅速崛起为最强诸侯国。
其军事优势尤其显着,最终横扫天下。
秦军强大战力源于独创的二十级军功爵制,这套制度极大激发了军队斗志,成为制胜关键。
得到承诺的韩信信心倍增。
东胡士卒既已编入秦军,自然享受同等待遇。
为争取未来生计,这些战士必将奋力作战,但韩信早有谋划。
五万东胡骑兵仅装备略逊于秦军主力,马鞍、马镫等关键装备一应俱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