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战利品?从二月清点到五月还没点完?战利品多到这种地步?莫非缴获了十几万战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陛下,还有第三份捷报,是否要念?只是内容似乎……”
“念!朕倒要看看,他们还能编出什么花样!”
“陛下,这是王赍、杨端和及柴中丞联名上奏,请求派遣张苍手下精通算术之人前去支援。
他们称人口已统计完毕,但牲畜数量实在太多,无法计算,恳请朝廷派人协助!”
始皇帝差点栽倒。
原来迟迟不发捷报,竟是因为不会算数?简直荒唐!早干什么去了?
“所以……战事早已结束,拖延至今只是因为不会算数?”
始皇帝问了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这不明摆着吗?看来推行义务教育刻不容缓,否则打了胜仗连战利品都算不清!
“等等,你刚才说柴中丞在头曼?他不是出使吗?怎么跑到那儿去了?”
“陛下,奏报写明,柴中丞二月便攻破头曼王城,目前行踪未明。
但看两位将军的意思,柴中丞似乎仍在与匈奴交战!”
始皇帝眉头紧锁,此事蹊跷。
为何突然劫掠牲畜?他目光转向蒙恬,蒙恬同样困惑。
柴髙究竟在搞什么?当初虽给了他匈奴冬季牧场的地图,可他掌握的情报似乎比我还详尽。
照目前情况看,就算把整个草原抢光,战利品也不该多到这种地步吧?
蒙恬猛然一个激灵,难道真会如此?他记得情报显示匈奴总人口不过百万之众。
如今竟掳来六十余万,那草原上还剩多少匈奴人?柴髙究竟意欲何为?莫非真要赶尽杀绝?
蒙卿,你且说说这数目从何而来?朕怎么越听越糊涂?嬴政的声音在金銮殿上回荡。
蒙恬出列时衣袖微颤,这般失态本不该出现在名将身上,但皇帝此刻只关心那个惊人的数字。
陛下明鉴,匈奴地处苦寒,人丁单薄。
按柴中丞所报,这已超其半数人口......话音未落,朝堂顿时哗然。
半数?二月份就灭了匈奴大半?这未免太过骇人听闻。
捷报何时所书?莫非新近传来?若果真如此,臣要为陛下贺!中丞此役当记首功!蒙恬眼眶发红。
当年他浴血奋战夺回河套,斩敌数万已令匈奴多年不敢犯边。
如今柴髙不过数月竟......但捷报有杨端和与王贲联署,断不会作假。
若当年有此等战力,何须修筑长城?蒙恬随即又暗自摇头:这未免太过离奇。
陛下,是否二位将军误记数字?匈奴虽非大秦敌手,亦可速集十五万铁骑。
中丞所率五十万大军撒在草原上,实在......
这不是妄自菲薄。
任你百万雄师,深入漠北便如泥牛入海。
冯去疾此刻也出列附议:老臣以为,匈奴仗着地广人稀,行踪飘忽,这数目恐有讹误。
有两位重臣质疑,数字有误似乎已成定论。
不如选派精通算术的官员前往长城大营复核,免得贻笑大方,让人以为我大秦没见过世面。
老丞相的提议引得众人纷纷点头。
众人正暗自嘀咕,就连李斯和萧何也暗自摇头——这未免太夸张了,莫非是把半个匈奴都掳回来了?简直荒谬!
冯去疾原本还担心柴髙此次出征立下大功,如今看来纯属多虑。
草原上的冒顿单于岂是易与之辈?柴髙怕是要被死死拖在那里,难以脱身。
连军功都来不及清点,不正说明前线乱成一团吗?
蒙恬,即刻派人前往核查,若只是统计有误便作罢。
毕竟边关将士的算术……
报!三川郡、上党郡、河套地区急奏!长城大营押送的匈奴俘虏过多,三地已无力安置!
朝堂瞬间哗然。
若三郡所言非虚,长城大营的捷报竟是真的?
柴髙当真洗劫了整个匈奴?若果真如此,北方边境岂非百年无忧?
这就是平奴策的第一步?竟如此轻易达成?虽说平奴策确属良策,可这最难的开局……
如今柴髙一举破局,若后续事宜都办不妥,还有何颜面立于朝堂?
这位中丞大人果真名不虚传。
可当年蒙恬三十万大军都未能做到之事,他究竟如何办到的?
好个柴髙!当真给了朕天大的惊喜。
皇帝抚掌大笑,诸位爱卿,这些俘虏该如何安置?总不能让中丞在前线厮杀,还要操心后方琐事吧?
满朝文武面红耳赤。
这记耳光来得实在响亮——若战报属实,岂非显得满朝文武尽是庸才?
蒙恬与李信暗自苦笑。
当年北伐大捷时陛下何等欢欣,如今却嫌他们无能?
蒙恬眼神幽怨。
新人笑旧人哭,自古皆然。
可这柴髙用兵如神,莫非真是天纵奇才?照此下去,匈奴覆灭指日可待,哪还需要他们这些老将?
诸位爱卿以为,中丞此次能否一举歼灭匈奴?
嬴政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问题问得实在有失水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