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秦军中战神白起也不过如此,实在令人叹服。
杨端和振作精神,率领五千精兵向预定冬季牧场进发。
所谓冬季牧场,其实是草原上为数不多的背风地带,通常只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才能形成。
柴髙提供的地图相当准确。
这些冬季牧场并非封闭区域,而是位于山脊南坡的背风处。
虽然夏季无人放牧,但积累的草料仍有定量。
为保证牲畜越冬,牧民们必须严格遵守划定的冬季草场范围。
即便是部落首领也必须遵守这项规矩。
然而今年寒冬来得格外早,多数牧民已提前将牲畜赶往冬季牧场。
这与匈奴人在冒顿指挥下的大规模迁徙有关。
整件事的起因,不过是东胡王一次看似平常的索要贡品的外交事件。
匈奴王庭坐落于阴山脚下,这座规模不大的王城比草原上的帐篷舒适许多,因此居住在此的男女都带着与生俱来的高傲。
此刻,向来傲慢的冒顿单于却勃然大怒。
东胡使者突如其来的造访,在他看来无异于 ** * 的挑衅。
来人!去查探那个狂妄的使者在做什么。
召集所有将领,我有要事宣布。
冒顿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个转机。
东胡王贪婪的胃口,终将要付出代价。
但需谨慎行事,以免反被其噬。
这位精明的单于暗自权衡着双方实力。
对于东胡的无理要求,他既不愿轻易妥协,也不打算断然拒绝。
大单于,我们还要继续忍气吞声吗?一名彪形大汉闯入帐中,正是冒顿最器重的猛将。
前年他们要战马,我们给了;去年索要阏氏之女,我们也给了。
如今竟敢觊觎我们的牧场!
冒顿欣赏他的勇武,却对其谋略不敢苟同。
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单于故意反问,深知唯有激将法才能让这员虎将率军出征。
杀过去!夺其草场,灭其王庭!
同为草原雄主,东胡的贪婪令人不齿。
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部族,因冒顿早年的反抗给了东胡王可乘之机。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当年头曼单于宠爱新阏氏,欲废长立幼,竟将冒顿送往月氏为质,随后立即发兵攻打,意图借刀 ** 。
冒顿却盗得月氏宝马,千里走单骑逃回匈奴。
头曼见其骁勇,遂命其统领万骑。
这位未来的草原霸主发明鸣镝,严令部众:鸣镝所向,不射者斩。
先是射猎鸟兽,后射爱驹,再射宠妾,凡迟疑不射者皆被处决。
不久后,冒顿外出 ** ,用鸣镝射向单于的坐骑,随从纷纷效仿。
由此冒顿确信部下皆可为他所用。
后来他随父亲头曼单于出猎,用响箭直取头曼首级,左右侍从亦随之放箭,头曼当场毙命。
随后冒顿将继母、胞弟及异己大臣尽数铲除,自立为单于。
这正是冒顿的谋略所在——他不仅要族人绝对服从,更在谋划宏图伟业。
为此他甘愿暂时隐忍。
新晋单于之位尚未稳固,从部属的恭敬程度便能看出端倪,这也解释了他为何两年间对东胡王的羞辱忍气吞声。
他需先稳固内部,方能对抗外敌。
由此催生了历史上着名的冒顿奇袭东胡事件。
起因是强盛的东胡听闻冒顿弑父自立,决定先礼后兵,遣使索要头曼的千里马。
冒顿征询群臣意见,众人皆言:千里马乃国宝,不可予之。
冒顿反问:岂能为邻国吝惜一马?遂将宝马相赠。
数月后,东胡得寸进尺,又索要单于的阏氏。
群臣激愤请战,冒顿却说:岂能为邻国吝惜一女子?便将爱妾送出。
东胡王见此愈发骄横,认定这位新单于懦弱无能。
殊不知冒顿为匈奴安危强忍屈辱,只因尚未把握胜算。
至本章所述时期,东胡竟开始觊觎匈奴疆土。
这个活跃在滦河流域的游牧部族联盟,与匈奴同属北方民族。
之称源自中原对其地理方位的指代,历经演变成为该部族的统称。
在历史长河中,东胡族经历了由弱变强的曲折发展,曾有过南征北战的辉煌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东胡势力强盛,屡次与赵国、燕国交锋,因此较早就从中原习得了诸多精妙战术。
待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之际,东胡王误判邻邦实力,最终沦为匈奴崛起的阻碍,这也促使冒顿单于下定决心要彻底铲除这个对手。
当时双方军力悬殊——东胡王在边境常年驻守着五万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匈奴虽有所戒备,却因实力差距始终避免正面冲突。
日渐骄纵的东胡王得寸进尺,开始不断向西扩张。
两国边境原有千里无人区作为缓冲,双方皆在边界设立哨所。
狂妄的东胡王竟派使者要求独占整片缓冲地带:哨所以外的土地,你们匈奴人不准踏足。
面对这般挑衅,隐忍多时的冒顿终于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