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猎御宴那夜的风波,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虽已过去数日,但它冲刷过后留下的痕迹,却深刻地烙印在了魏国后宫的每一寸土地上。
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景福宫的变化。
这座偏安一隅、沉寂了数年的宫殿,仿佛一夜之间枯木逢春。宫门前,往来送礼请安的内监宫女络绎不绝;宫殿内,内务府新送来的赏赐之物,从上好的金丝炭到名贵的器皿摆件,几乎堆满了半个库房。
而这座宫殿的主人,陈氏,也已不再是那个任人轻视的“贵人”,而是新晋的“贞嫔”。一个“贞”字,是帝王对她“忠贞”品性的褒奖,也是她在这后宫之中安身立命的全新护身符。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受益者,贞嫔陈氏的心中,却没有半分轻松。
夜深人静之时,她时常会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反复回想着那日承德殿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她知道,自己虽然是那个站在台前,揭露阴谋、接受封赏的人,但她真正的角色,不过是一枚被人选中的棋子。
而那个在幕后,不动声色地布下整个棋局,将她这枚几乎被废弃的棋子,重新激活成“杀招”的高人,究竟是谁?
她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日午后,在御花园梅林中,那位新来的越妃,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口中却说着那些意有所指的“浑话”。
是她。
一定是她。
这个念头,如同藤蔓,在贞嫔的心中越缠越紧。她不明白,一位初来乍到的和亲公主,是如何能对苏氏的阴谋了如指掌,又是如何能精准地选中自己作为破局之人。这位越妃的身上,充满了太多不可思议的谜团。
贞嫔知道,这样一位心机深沉、手段通天的“高人”,要么,会成为自己未来最可怕的敌人;要么,会是自己能在这座吃人的宫殿里,攀上的最可靠的盟友。
她不敢赌,却又不得不做出选择。
就在她为此事辗转反侧之际,一份意料之外的“厚礼”,让她彻底下定了决心。
那是在她晋封嫔位的第三日,内务府总管李德全,亲自登门拜谢。他没有带任何金银重礼,只带来了一份内务府的陈年账册,以及一句重于千金的承诺。
“娘娘,”这位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老臣,对着贞嫔,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大恩不言谢。老臣这条命,是娘娘给的。日后,娘娘但凡有任何差遣,只要是在内务府的职权之内,老臣便是豁出这条性命,也必定为娘娘办到!”
贞嫔平静地受了这一礼。她知道,从这一刻起,李德全这位掌管着整个皇宫后勤命脉的总管,已经成了她最坚实的拥护者。
而这份拥护,她同样清楚,根源并非在于自己,而在于那位远在永宁宫的越妃。
李德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或许猜不到全局,但必然能察觉到,整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和最可疑的推动者,正是这位在风波中完美隐身的新妃。李德全的这份投诚,既是报答贞嫔的救命之恩,更是向那位幕后的高人,递上的一份“投名状”。
想通了这一切,贞嫔不再有任何犹豫。
她知道,自己必须主动出击,向那位神秘的越妃,表达自己的善意与结盟的意愿。她不能再被动地作为一枚棋子,她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能与执棋者对话的“盟友”。
她开始为这次“拜访”,做精心的准备。
她没有选择任何金银珠宝作为礼物,那太过肤浅,也容易落人口实。她派人仔细打探了越妃入宫以来的种种喜好和习惯。
她听说,越妃因水土不服,时常感到体弱,对各类医书药理颇感兴趣。于是,她花费了整整两日,亲手抄录了一本她父亲早年收藏的、早已失传的南疆草药孤本。字迹工整,图文并茂,足见其心意。
她又听说,越妃虽身处奢华宫殿,却似乎格外畏寒,时常在手中捧着一个小巧的暖炉。于是,她又命人寻来最上等的紫金铜,请宫中最好的匠人,连夜打造了一只精巧玲珑的“喜鹊登梅”纹样的掌中暖炉。寓意喜上眉梢,驱散寒意。
一份代表着“智慧”与“关怀”,一份代表着“温暖”与“支持”。
这便是贞嫔,送出的结盟之礼。
准备好一切后,她挑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亲自带着这两份礼物,前往了永宁宫。
彼时,许倾寰正在殿内,听着心腹的回报。
“……娘娘,贞嫔今日一早,便去了太后宫中请安,午后又去了御书房给陛下送汤。如今,正朝着咱们永宁宫的方向来了。”
许倾寰淡淡一笑,将手中的书卷放下。“知道了。备茶吧。”
她等的人,终于来了。
当贞嫔袅袅婷婷地走进永宁宫大殿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新晋的越妃娘娘,正独自一人,安静地坐在窗边,面前摆着一副棋盘,自己与自己对弈。她的神情专注而宁静,仿佛这满室的奢华与宫廷的纷扰,都与她无关。
看到贞嫔进来,许倾寰才仿佛如梦初醒,连忙起身,脸上挂着那副恰到好处的、天真而又疏离的笑容:“原来是贞嫔姐姐来了,快请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