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医手遮天:毒妃倾世 > 第112章 苏清鸢收徒传艺,编撰《基础医要》

深秋的清鸢堂,清晨的霜气还未散尽,后院的空地上已站满了年轻身影。济世堂倒闭后,清鸢堂的声望如日中天,每日接诊量激增,原有的十几名学徒早已不堪重负,连苏清鸢自己也常常忙到深夜。看着候诊区排到街角的百姓,以及学徒们疲惫却依旧坚定的眼神,苏清鸢心中愈发清晰一个念头 —— 必须培养更多可靠的医者,才能真正实现 “惠民济世” 的初心。

“今日是学徒筛选的日子,” 苏清鸢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眼前的三十多名年轻人,他们中有清鸢堂的老伙计,有女医培训班的优秀学员,还有听闻消息赶来的贫苦子弟,“我选学徒,不看出身,不看性别,只看三点:是否有仁心,是否肯吃苦,是否认死理 —— 认‘医者救人’这个死理。”

筛选考核分三项:辨药、号脉、应急处理。陈默负责辨药,将二十种外观相似的草药混在一起,要求在一炷香内区分;林薇负责号脉,让学徒们为提前安排好的 “病患” 诊断,判断病症;苏清鸢则亲自考核应急处理,模拟孩童惊厥、外伤止血等突发状况。

考核中,几个身影格外亮眼:农家出身的阿禾,自幼跟着父亲采药,辨药又快又准,连罕见的 “断肠草” 与 “金银花” 都能一眼分清;前太医院学徒景然,因不满太医院的僵化规矩辞职而来,号脉精准,对脉象的解读条理清晰;还有贫苦女子春桃,虽无基础,却在应急处理时沉着冷静,用苏清鸢教过的止血法成功为 “伤员” 止血,眼神中满是韧劲。

夕阳西下,筛选结果出炉:阿禾、景然、春桃等十名学徒脱颖而出,恰好五男五女,与苏清鸢 “男女平等授艺” 的初衷不谋而合。“从今日起,你们就是清鸢堂的核心学徒,” 苏清鸢将十枚刻印 “清鸢” 二字的木牌交到他们手中,“我会倾囊相授,但你们要记住,医术是用来救人的,不是用来谋利的,若有一日违背初心,即刻逐出清鸢堂。”

十名学徒齐声应道:“弟子谨记先生教诲!” 声音洪亮,回荡在庭院中。

收徒之后,苏清鸢立刻制定了详细的授课计划。每日辰时,教授基础医术,从望闻问切到常见病药方,结合她过往诊治的水痘、腐骨毒、急性惊风等案例,让抽象的医术变得具象;午时,专攻辨毒之法,不仅教大家识别有毒草药,还演示银针试毒、水试、火试等实用技巧,甚至用无害的模拟毒物让学徒们亲手操作;未时,则重点讲解防疫知识,从环境消毒、隔离措施到防疫汤药的熬制,全是她从《毒医秘典》和实战中总结的经验。

苏清鸢授课从不说教,总是带着学徒们直面病患。遇到咳嗽不止的老人,她让景然号脉,自己在一旁补充:“脉浮而数,是风热咳嗽,需用桑菊饮,切记薄荷要后下,否则药效会散”;碰到被毒虫咬伤的孩童,她让阿禾辨认毒虫种类,亲自示范如何用草药榨汁排毒:“这种青竹蛇的毒液偏寒,要用温热的艾草汁中和,再敷上蒲公英消炎”。

可没过几日,苏清鸢就发现了问题:学徒们基础参差不齐,有的记得快忘得也快,有的对复杂的药方理解困难,且没有统一的教材,全靠口传心授,不利于知识的传承。“必须编一本基础教材,” 苏清鸢深夜坐在灯下,看着母亲留下的《毒医秘典》,心中有了主意,“要把最实用的知识整理成册,让学徒们有章可循,日后也能传给更多人。”

她当即动笔,将授课内容分门别类:“基础医术篇” 收录望闻问切的核心要点、五十种常见病的诊断与药方,标注清楚药材用量和煎服方法;“辨毒篇” 详细描述三十种常见毒物的特征、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配上简单的手绘图示(由擅长绘画的学徒春桃协助);“防疫篇” 则总结水痘、痢疾、天花等传染病的预防与应对方案,强调 “早隔离、勤消毒、喝沸?” 的重要性。

为了让教材更贴合民间需求,苏清鸢特意简化了复杂的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比如将 “辨证论治” 解释为 “看病症下药”,将 “经络学说” 融入具体的针灸穴位讲解中。她常常熬夜整理,有时写到深夜,萧玦就会默默送来温茶,坐在一旁静静陪伴:“不用急,慢慢编,我让秦风多派些人守着医馆,你安心做自己的事。”

得知苏清鸢编撰教材,萧玦更是全力支持。他知道民间印刷纸张昂贵,普通医馆根本负担不起,当即下令:“让官府的印刷坊免费小说网站提供纸张和油墨,全力配合苏县主印刷教材,所需费用由国库承担。”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联系京城最好的印刷坊,叮嘱掌柜:“排版要清晰,字体要工整,方便学徒们阅读。”

三个月后,凝聚着苏清鸢心血的《基础医要》终于编撰完成。印刷坊赶印了一百册,第一批送到清鸢堂时,学徒们捧着崭新的书籍,眼中满是欣喜。书本封面是素雅的浅蓝色,上面用楷书题着 “基础医药” 四个大字,落款 “苏清鸢编撰”,内页排版整齐,图文并茂,读起来一目了然。

“先生,这书上的水痘防疫法,比您口头讲的更详细!” 阿禾翻着 “防疫篇”,兴奋地说。春桃则指着辨毒篇的图示:“有了这些图,我再也不怕认错毒草了!”

苏清鸢看着学徒们认真研读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她规定,每日授课前,学徒们需先诵读《基础医要》的相关章节,再结合案例讨论,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提问。有了统一教材,学徒们的学习效率大幅提升,短短一个月,就能独立处理感冒、咳嗽、外伤等常见病症,清鸢堂的接诊压力也大大缓解。

《基础医药》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萧玦见教材实用性极强,便提议:“除了清鸢堂的学徒,不妨多印刷一些,分发给京城周边的县府医馆,让更多医者受益。” 苏清鸢欣然同意。很快,《基础医要》就传遍了京城及周边州县,许多民间医者拿着这本书,纷纷上门请教,清鸢堂俨然成了民间医疗的 “传习所”。

有一位来自保定府的老郎中,拿着《基础医要》赶来,激动地对苏清鸢说:“苏小姐,您这本书真是救了我们!之前我们那里爆发痢疾,死了好多人,照着您书上的防疫法,隔离病患、熬制防疫汤药,很快就控制住了!”

甚至太医院的院判也亲自前来,想求购一批《基础医要》,供太医院的年轻太医学习:“苏县主的教材,实用易懂,比太医院的古籍更适合临床,真是功德无量。”

随着《基础医要》的传播,苏清鸢 “毒医圣手” 的名声愈发响亮,而这本书也渐渐成为大靖民间的医疗启蒙书,不仅医者人手一册,许多百姓也会买来收藏,遇到小病小痛,便照着书上的方法简单处理。

可苏清鸢并未因此骄傲,她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看着学徒们日益精湛的医术,以及《基础医要》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她心中又有了新的计划:“等这批学徒能独当一面,我们就把《基础医要》翻译成西域、南疆的文字,让更多地方的人受益。”

萧玦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支持:“好,我陪你一起。不过,你也要注意休息,别累坏了身子。”

然而,苏清鸢并不知道,《基础医药》的流行,也引起了某些势力的警惕。西域的一处隐秘据点,巫蛊教的残余势力看着手中的《基础医要》抄本,脸色阴沉:“苏清鸢竟然将辨毒、防疫的方法公之于众,这对我们的计划极为不利!”“她编撰这本书,分明是想培养更多能对抗我们的医者,绝不能让她得逞!”

他们暗中下令,让人潜入京城,试图窃取《基础医要》的完整手稿,甚至想在印刷过程中动手脚,篡改其中的内容。而这一切,苏清鸢和萧玦虽暂无察觉,却早已在清鸢堂和印刷坊布下了暗卫,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深秋的夜晚,苏清鸢坐在灯下,翻看着手稿,准备对《基础医要》进行修订补充。窗外的桂花早已落尽,寒风渐起,却吹不散她心中的暖意。她知道,培养医者、编撰教材,只是她 “惠民济世” 之路的一小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 西域的冰蚕泪、母亲的过往、巫蛊教的威胁,都在前方等待着她。

但看着手中的《基础医要》,以及学徒们在灯下苦读的身影,苏清鸢心中充满了力量。她相信,只要坚守初心,将医术传承下去,就一定能守护好更多百姓,也能在未来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那本凝聚着她心血的《基础医要》,不仅是学徒们的教材,更将成为她对抗黑暗、守护安宁的重要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