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仙侠 > 大秦:来了个真神仙 > 第161章 百家共用

大秦:来了个真神仙 第161章 百家共用

作者:也要吃饭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5 02:55:17

李斯张了张嘴,想说 “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改”,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哽咽。他活了五十多年,一直以法家弟子为荣,一直觉得自己在做对的事,可现在才发现,自己做的事,其实是错的。他看着李易,眼里满是茫然:“先生,那你说,律法该怎么改?我…… 我真的不知道了。”

夕阳慢慢沉了下去,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连带着庄子里的粟田、晒谷场都变成了暖黄色。

李易拿起茶壶,给李斯续了杯热茶,又给孔生、王翦、田老、李老各续了一杯,茶水的热气在空气中飘着,驱散了刚才的沉重。

“律法不是不能改,是要‘活’着改。” 李易的声音比刚才温和了些,“我不是让你废了商君之法,是让你给律法‘留活口’。

比如设个‘议刑制度’,地方官遇到特殊案子,像张三、这样的,不能直接判,得把案子的前因后果写清楚,上报到郡里;郡里再派人去查,确认案子是真的,再上报到内阁;内阁牵头,找刑部的人一起商量着判。这样一来,既不会让律法僵死,也不会让地方官徇私。”

李斯抬起头,眼里有了点光:“议刑制度?那…… 那谁来牵头?要是内阁忙不过来怎么办?还有,怎么保证地方官上报的案子是真的?要是地方官瞒报、谎报,怎么办?”

“刑部不就是干这个的?” 李易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没少塞你法家的人进刑部,至于地方官瞒报、谎报,那就设‘监察官’,从咸阳派监察官去各郡,检察官可以选择未入仕途的儒家弟子,专门查这些特殊案子。要是发现地方官瞒报、谎报,就治他的罪,轻则降职,重则流放。这样一来,地方官不敢瞒报,也不敢徇私,律法既有了‘情’,又不失‘严’。”

孔生在旁边点了点头,手里的文圣竹简轻轻晃了晃:“这个法子好。儒家讲究‘中庸’,法家讲究‘严明’,既能守住律法的底线,又能顾全百姓的人情,不会再出现‘好人遭罪’的事。

比如第二个张三的案子,要是议刑司议一议,肯定不会判他死刑,最多判他个‘过失’,让他赔偿王五家人的损失,这样既给了王五家人交代,也没冤枉张三。”

李斯的眼睛更亮了,手指在石桌上轻轻敲着:“那…… 那议刑司的人怎么选?得选懂律法、懂人情、还懂百姓日子的人。还有,议刑的规矩怎么定?比如多久议一次案,案子怎么分轻重,这些都得弄清楚。”

“这些你们内阁和陛下自己考虑去,” 李易笑了笑。

“不光是律法要改,百家的用处也得弄清楚,” 李易话锋一转,目光又回到李斯身上,“你刚才问法家该站什么位置,其实不光是法家,儒家、兵家、农家都该有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大树,法家是树干,撑着整个树;儒家是枝叶,护着树干,还能给百姓遮阴;兵家是树根,扎在土里,护着树不被风刮倒;农家是树皮,给树输送养分,让树长得壮。少一样,树都长不好。”

他顿了顿,又道:“比如对抗异族,像匈奴这样的,就该用兵家。我只有一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你只有把匈奴人打怕了,打服了,他们才会听你说话。蒙恬这次在雁门杀了八百多匈奴人,夺了他们的羊,他们至少能安分半年;要是换了儒家去跟他们讲‘仁德’,讲‘教化’,他们只会觉得大秦好欺负,下次带更多人来抢,抢粮食,抢女人,杀百姓。”

李易想起去年雁门的惨状,地方官上报说,有个村子被匈奴屠了,全村就活下来一个小孩,那小孩说,匈奴人把他爹娘的头砍下来当酒盏,把他姐姐抢走了,还放火烧了村子。他攥紧了拳头,声音也沉了些:“你跟匈奴人讲仁德,他们会跟你讲吗?他们只会跟你讲拳头,讲刀子。所以对抗异族,必须用兵家,用刀子说话,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他们才不敢再来。”

王翦在旁边大声附和:“先生说得对!对付匈奴人,就得用拳头!那年我跟匈奴打仗,把他们的王庭烧了,他们三年没敢来犯。这次头曼敢在河套囤兵,我就带两万兵过去,把他的王庭也烧了,让他知道大秦的厉害!” 他说着,握枪的手更紧了,眼里满是杀伐气。

李斯点了点头,心底是认同的,匈奴人确实只认拳头,去年遭蝗灾,匈奴人还来抢粮,杀了不少百姓。要是不用兵,根本镇不住他们。

“可打下匈奴之后,就该用儒家了,” 李易的语气又缓了些,看向孔生,“你以为大秦打匈奴,只是为了抢地盘,为了报仇吗?不是,是为了让他们融入大秦,成为大秦的人。怎么融?总不能一直打吧?得让他们觉得,大秦是在救他们,不是在欺负他们。这时候,就需要儒家了。”

孔生皱了皱眉:“怎么救?他们是异族,跟我们不一样。”

“不一样,就让他们变得一样,” 李易道,“儒家可以去教他们说秦话,写秦字,学秦的规矩。告诉他们,大秦是天朝上国,有吃的,有穿的,有规矩,跟着大秦,就能过上好日子。要是他们不听,就先打,打完了再教;要是他们听,就给他们粮食,给他们土地,让他们种庄稼。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大秦人,不是匈奴人了。”

他顿了顿,又道:“儒家还要编故事,编大秦怎么救他们的故事,编大秦的文明有多好的故事。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大秦攻打他们,是为了拯救他们,是为他们带来文明,他们还得谢谢大秦。这样一来,数代人之后他们只会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是大秦子民,那才是真正的融合。”

孔生终于明白了,手里的文圣竹简也不晃了:“先生的意思是,儒家不是用来对敌的,是用来教化的?是用来让异族融入大秦的?”

“没错,但一开始只能用腐儒那套仁德之说来教化。” 李易点头,“各家有各家的用处:法家管律法,制定人们心中的底线,让百姓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儒家管教化,让百姓懂礼仪,让异族融进来;兵家管打仗,守疆土,不让异族欺负我们;农家管种田,研究高产粮食,让大秦百姓有饭吃,让大秦有底气。诸子百家就像人的四肢百骸,少了哪一样,人都走不了路。所以独尊哪一家都不行,必须百家融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李斯看着李易,心里的茫然终于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释然,他知道以后法家不可能是独尊,是和其他几家一起,撑起大秦的天下,这也可以。

他端起茶杯,喝了口热茶,茶水下肚一股不言而喻的清明之感冲上头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