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都是家里最听话的孩子……”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对于我的出生,家里人都表示很失望,奶奶提议把我扔掉或者送人算了。
可是妈妈一时心软,舍不得我,于是我留了下来。
他们要到处打工,四处漂泊,所以没办法带着我,我被留在老家,由姑妈扶养,而他们会定时寄些钱回来,算作抚养费。
直到我三岁之后,才被接回去。
自我有印象以来,我的记忆里就是他们,但是我终归不是跟在他们身边长大的,我们之间好像有一条无形的壁垒。
他们是爱我的吧,即使条件困难,还是选择养着我,养着身体羸弱的我。
隔三差五的感冒发烧,反反复复的荨麻疹,以及不知道怎么回事的骨畸形。
妈妈会耐心的带着我买药打针看病,买各种维生素钙片,来确保我的身体健康。
爸爸妈妈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掀桌子,拿刀子,吵得面红耳赤。
小小的我,只能无措的看着这一切,就像在呼啸着暴风雨的海面,而我只有一艘破陋的渔船,这艘渔船的安全感,来自于姐姐。
姐姐会一把将我护在身后,让我免于他们的无差别伤害。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后来姐姐告诉我,因为他们没有儿子。
儿子?儿子很重要吗?我可以比儿子优秀。
小小的我,就会积极地帮忙收拾卫生,给他们端茶倒水,按摩放松,只要他们开口,我都是二话不说就干。
——祝安就是家里最孝顺,最听话的孩子。
妈妈怀孕了,是弟弟。
我很开心,他们应该不会再有事没事的吵架了吧?
不对,是我错了。
他们确实吵架少了,家里的生意也稳定下来了,条件好起来了,所有的注意力也都在弟弟身上了。
好像很美好,但是我的日子更加压抑了。
弟弟骂我,我不能还口,弟弟打我,我不能还手,弟弟要我陪着玩,我必须就要哄着。
因为:
“弟弟还小,你和他比什么?”
——可是,我当时难道不小吗?
“他还不懂事,不是故意的。”
——可是,他真的是故意的。
“骂就骂了,少说一句也不会死。”
“打就打了,他能有多大力气。”
——他打人,真的很痛,而你们的话会让我更痛。
但是我不会说,因为那样是顶嘴。
“做家务?那是应该的,要不然以后婆家嫌弃你。”
“你又不是千金大小姐,就是应该做家务的。”
“他是男孩,他能做明白啥,而且以后也会有媳妇做。”
生日?好像好久没过了。
“你和弟弟就差一个月,你们俩一起过就行了。”
那不是我们的生日,是弟弟的,一个写着弟弟年龄的蛋糕,无数的送给弟弟的礼物,我只能在旁边艰难的维持着笑容。
四十度的高烧,我得到的,是电话里的“多喝热水,睡个觉。”
在学校发烧了,等了很久,没有等到来接我的家长,而是让我自己回家的消息,迷迷糊糊坐错了好几次车才到家,看到的是正在看电脑的妈妈。
脚崴了,鼓起了一个大包,给他们看,得到的是“哦?然后呢?”,然后第二天还是要继续忍着疼去上学。
夜半三更,肚子疼的浑身冒冷汗,也只能咬牙忍着,因为我是知道,说出来没有用了。
荨麻疹让我难受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他们和我说“不要熬夜玩手机,早睡早起学习去”。
…………
我不像姐姐活泼开朗,情商高,可以把爸爸妈妈哄的很开心,也不像弟弟,是个男孩子,被他们寄予厚望。
我就是这个家里得背景板,与这个家格格不入。
我什么时候发现,爸爸真的是个生意人呢?
在我到了初中,学习成绩凸显出来得时候。
他们好像突然又爱我了?
因为我可以让他们很有面子。
他们会经常和我说话:
“最近学习怎么样?”
“这次成绩为什么不理想?”
“你的年级排名掉了。”
“学习是不是有困难?要不要报个补习班?”
“只要能提升成绩,我们都支持你。”
我不是玻璃心的人,如果他们平等的对待我和弟弟,我会想开很多。
但是弟弟顽皮胡闹,弟弟不听话,弟弟学习不认真,但是并不妨碍爸爸妈妈爱弟弟。
“这个你做的不好吃!”
“好好好,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我想要这个!我就要这个!”
“好好好,给你买给你买。”
“我的手破皮了!好疼!不能学习了!”
“好好好,我看看,给你涂点药哦。”
“……”
——还是祝安让人省心,什么都不用操心,三个孩子里,还得是祝安。
爱,因有差别而厚重。
好可笑。
我听话懂事,我品学兼优,我独立坚强,我从不顶嘴,不和他们吵架,不挑三拣四,但是比不上他是男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