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与其饿死炕上,不如进山喂狼 > 第143章 一张蓝图定未来

办公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绷紧了。

周文海扶了扶眼镜,第一个开口问道:“添丁,出什么事了?是不是跟港商的合作出了问题?”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毕竟那是合作社目前最大的订单来源。

老支书也紧张地看着沐添丁,手里的烟袋锅都忘了往嘴里送。

“不是。”沐添丁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一本书,递给周文海,“周工,您先看看这些书。”

周文海接过书,只翻了几页,眼睛就亮了。《中草药人工栽培技术》、《长白山地区土壤改良与肥力管理》、《林下经济作物病虫害图鉴》……每一本,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专业资料。

“这……这些都是你从省城买回来的?”他激动地问。

“嗯。”沐添丁点点头,然后把他在苏援朝家里听到的那个消息,原原本本地,但隐去了苏援朝名字和具体细节,告诉了在座的几个人。

“……省里马上要推行一个叫‘星火计划’的政策,就是要用科技来扶持咱们农村的产业。我托了点关系,打听到咱们省准备拿药材种植项目,作为第一批试点。如果我们能拿出一个专业的,有说服力的项目方案,就有可能争取到这个名额。”

他没有直接说苏援朝能帮忙递话,只是说有这么个渠道可以争取。他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有些事,现在还不能说得太满。

但即便只是这样,也足以让在场的人震惊了。

“星火计划?科技扶持?”老支书念叨着这几个新词,虽然不太懂,但他听明白了核心,“你的意思是,只要咱们的方案做得好,省里就会派专家,给钱,帮咱们搞药材基地?”

“可以这么理解。”沐添丁点头,“而且,是全省第一个!老支书,您想,要是这事儿办成了,咱们合作社在省里就挂上了号,以后不管是贷款,还是跑销路,都会方便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彻底解决原材料受制于人的问题!”

周文海已经完全被这个消息吸引了。他放下手里的书,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他喃喃自语,“添丁,你这次去省城,真是立了大功了!比拿那个劳模奖章的意义还大!”

他猛地停下脚步,看着沐添丁,眼神灼热:“这个项目方案,交给我!这几天,我吃住都在这儿,不把它弄出来,我睡不着觉!”

张二奎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但他听懂了一件事,那就是沐添丁又给村里找来一个天大的好事。他一拍大腿,兴奋地说:“哥,周工,需要我干啥,你们尽管说!要人要力气,我马上就去村里喊人!”

沐添丁要的就是这股劲儿。

“二奎,你先别急。”他示意张二奎坐下,“这事八字还没一撇,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周工说的,拿出方案来。这几天,周工负责技术部分,我负责整理思路和文字。老支书,您经验丰富,帮我们把关,看看方案里有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地方。”

“好!”老支书用力地点了点头,他那双浑浊但此刻却异常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为村里再出点力,值了!”

林杏花在一旁默默地听着,虽然她听不懂那些“星火计划”、“项目方案”的大词,但她看懂了男人们脸上的兴奋和憧憬。她知道,她的男人,又要带着大家干一件大事了。

她没说话,只是起身,给每个人的茶杯里,都重新续上了滚烫的热水。

接下来的几天,加工坊的办公室,成了整个沐家村最核心的地方。

周文海彻底进入了工作狂的状态。他把沐添丁买回来的那些书,和自己脑子里的知识结合起来,摊了一桌子。白天,他带着张二奎和几个年轻人,跑到后山,亲自勘测地形,采集土壤样本,测量光照和湿度。

晚上,他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点着煤油灯,在纸上写写画画,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计算。

沐添丁则负责把周文海那些专业的术语和数据,“翻译”成通俗易懂,又能体现项目价值的文字。他有着后世写项目报告的经验,知道这种方案,光有技术不行,还得会“包装”。

他把整个方案分成了几个部分:项目背景、资源优势、技术路线、市场前景、效益分析、风险控制……每一个部分,都力求详尽、严谨。

在项目背景里,他强调了长白山地区药材资源的独特性,以及当前野生资源枯竭的紧迫性。

在技术路线上,他采纳了周文海的建议,提出了“模拟野生、分级培育、良种选育”三步走的策略。不追求速成,而是要培育出药效和品质都能媲美野生药材的优质品。

在市场前景上,他把与霍氏集团的合作,以及省电视台的报道都写了进去,作为他们产品不愁销路的有力证明。

在效益分析里,他更是算了一笔大账。不仅计算了经济效益,还把带动多少户村民就业,能为国家创造多少税收和外汇(通过港商出口)的社会效益,也浓墨重彩地写了进去。

老支书则每天都过来听他们讨论,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

“后山那片地,是有几户人家的自留地,征地的事,得提前做好工作。”

“建基地要用不少木材和石头,开春前路不好走,得提前组织人手上山准备。”

“这么大的事,光靠咱们村里这几十号人,怕是不够,是不是得跟公社那边通个气,到时候请他们支持一下?”

他的每一个问题,都非常具体,非常实际,正好弥补了沐添丁和周文海在农村具体工作经验上的不足。

林杏花则成了他们最坚实的后勤部长。她每天都准时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办公室,看着他们吃完,再默默地收拾好碗筷。晚上,她会烧好热水,催着熬红了眼睛的男人们去洗漱休息。

有她在,沐添丁他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关系着全村未来的工作中去。

经过一个星期不眠不休的奋战,一份厚达三十多页,装订得整整齐齐的项目计划书,终于摆在了桌面上。

封面上,是沐添丁用钢笔写的几个大字——《关于建立长白山道地药材(黄芪)良种繁育及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的项目建议书》。

周文海拿着这份凝聚了他们所有人-心血的计划书,手都在微微颤抖。

“添丁,有了这份东西,别说是申请‘星火计划’,就是直接拿到省农业厅,都绝对是头一份的水平!”他作为一个老技术员,对这份方案的专业性和前瞻性,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沐添丁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但心里,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他小心翼翼地把计划书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又在外面包了好几层油布,防水防潮。

第二天一早,他亲自坐车去了县城邮局,用最稳妥的机要件方式,把这份承载着全村希望的计划书,寄往了省城苏援朝家的地址。

做完这一切,他站在邮局门口,抬头看了看长白山方向那连绵起伏的轮廓。

他知道,种子已经播下,接下来,就是等待。

等待那颗名为“希望”的种子,在遥远的省城,生根发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