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84章 澄清谣言,弘扬正气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第84章 澄清谣言,弘扬正气

作者:水中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1:10:17

晨光刚透进东阁窗棂,陈砚已将昨夜写好的讲稿重新摊开。墨迹干透的竹简上,字句清晰,没有一处涂改。他伸手摸了摸案角那枚铜符,边缘刻齿仍带着新铸的冷意。

韩谈推门而入,脚步比平日更稳,手中捧着一叠竹片,封口用麻线缠紧。“九处坊市的街谈记录,已按您的吩咐分类整理。”他将竹片放在案上,又从袖中取出一块薄桑皮纸,“韩姬昨夜在井底录下的声音,也转刻成了文。”

陈砚没急着看,只问:“废祠那边可还有动静?”

“自昨夜子时起,信号中断。再未传出一字。”韩谈顿了顿,“但前日凌晨,冯家远亲名下的两名仆役曾出城,携带陶瓮三只,据守门卒回忆,瓮身有凿孔。”

陈砚点头,抽出其中一片竹简翻开。上面写着:“水车惊河伯,祖坟冒黑烟,张家老翁昨夜哭嚎不止。”他再翻另一片,内容几乎一致,连“哭嚎不止”四字都分毫不差。

他将竹简一一摆开,排成一行,目光扫过每一条记录。“七处措辞雷同,停顿相同,连错字的位置都一样。”他抬眼看向韩谈,“这不是传话,是背书。有人统一编排,逐户教授。”

韩谈应道:“影密卫已查清,东市药铺那个巫祝,每日辰时收一布袋粟米,来源为冯氏旁支设在城南的义仓。”

陈砚不再说话,提笔在空白简上写下“宣讲”二字,随即召令郎中令预备早朝议程,将“农政推行与舆情澄清”列为首项。

---

朝堂之上,百官列立。冯去疾站于右班前列,深衣素净,组佩无声。他未主动开口,却有门生越众而出,拱手道:“启奏陛下,近日民间纷传水车扰地脉,百姓惶恐,已有数县停工拒装。此非朝廷之过,实因黔首愚昧,易信鬼神之说,望陛下宽宥其无知,莫因此责及地方官吏。”

话音未落,左班中一人冷笑出声。正是少府属官李延年,寒门出身,去年因督修渠堰有功擢升。他上前一步:“所谓‘百姓惶恐’,可是那几个领了半石粟米才肯张嘴的‘百姓’?他们说的话,连停顿都一样,难道全咸阳的农夫,背书都能背得整齐划一?”

冯去疾眉头微动,尚未回应,陈砚已开口:“带证物。”

韩谈从殿外走入,手中托盘盛着三样东西:一叠竹片、一块桑皮纸卷、一枚青铜小瓮。他将竹片呈上,由内侍朗声读出各地传言。每念一条,陈砚便命人将原文悬于殿侧木架,供群臣对照。

待读至第七条,已有数位官员面露异色。

“再听这个。”陈砚示意。

韩谈打开桑皮纸,从中取出一段细竹管,接入铜制共鸣器。片刻后,一个低沉的声音缓缓传出:“……明日再散‘龙气断’之语,每户赏粟半石,记住了,要说得像自己想的,别露了形迹。”

声音虽经转录略显模糊,但“龙气断”三字清晰可辨,语气熟稔,确为私语无疑。

大殿寂静。

陈砚起身,缓步走下丹墀。“这声音出自城南废祠,地下埋有传音瓮阵,与冷宫井底管道相连。而主持此事者,乃冯相国族侄冯仲,掌管南仓放粮事务。”

冯去疾终于抬头,嘴唇微动,却未出声。

“朕不问你是否知情。”陈砚盯着他,“但三名负责图纸传递的文书吏,皆为你门下旧人;谣言爆发前夜,他们被调至机要文书房,恰巧漏报两批农具清单。是巧合,还是安排?”

他转身,对司礼内侍道:“宣农户。”

四名农夫被引入殿中,粗布短褐,脚上还沾着泥。为首一人双手捧着一本册子,声音发颤:“小人王五,陇西郡人。去年靠翻车浇田,十个人踩一天,只能灌两百亩。如今装了新水车,一个人守着,八百亩地都能轮一遍。省下的人力,我家媳妇织布卖钱,孩子也能上学堂识字……”

他越说越顺,旁边另一人接过话:“我家田在坡上,原先水引不上去,年年旱死。现在水车能爬坡,多打了两亩菜畦,还养了鱼塘。哪来的地脉断?田里收成多了,河里的水反倒更清!”

群臣默然。

陈砚环视四周:“他们不是官,不是吏,是真正用过水车的人。他们的嘴,不会骗人。而那些躲在暗处,花钱雇人造谣的——你们怕的不是鬼神,是百姓富起来,是寒门有出路,是这套旧秩序压不住新人。”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落地。

“自今日起,凡涉农工新政,文书必须双密码加铜符解锁;每项推行,须有受益农户联署公示。谁再敢借‘民意’之名行阻挠之实,不必等证据指向何人——朕视其心即罪。”

话毕,他抬手一挥,韩谈立刻将那枚青铜小瓮当众砸碎。碎片中滚出几粒干燥的粟米,在金砖地上弹跳几下,静止不动。

---

午时刚至,九处宣讲亭已在坊市搭起。云姜亲自到场,将醒神香置于铜筒底部的小炉中点燃。香气清淡,却能让闻者头脑清明,不易受杂音干扰。

第一批农户登台讲述,声音经铜筒放大,传遍整条街巷。有人说到水车如何让他儿子免于日夜踩踏翻车,如今能去学堂读书;有人算起账来,一年节省的人工折合三石米,够全家吃半年。

起初人群尚有议论,几名灰袍男子试图插话,质问“水车耗铁,将来征税怎办”。话未说完,便被扩音的农夫声音盖过:“铁铆是熔了旧箭头打的!桑木坏了换新就是!我们村三十户共用一台,材料钱摊下来每人不到十钱!”

围观百姓渐渐安静,继而有人接话:“我家隔壁老刘说水车震祖坟,可他家根本没祖坟在那片地!他是冯家佃户,每月领粮!”

“我就说嘛,哪有机器会惊鬼的?要是真惊,该惊的是那些躺着不干活还收租的人!”

笑声四起,流言不攻自破。

---

回宫途中,韩谈低声禀报:“东市三人已被影密卫控制,供出确有专人教话,每条谣言记熟给五钱。废祠地窖搜出十七只共鸣瓮,铭文为吕不韦监造。”

陈砚坐在辇中,闭目听着。

“韩姬呢?”他忽然问。

“仍在井底值守,确认所有频段归零。她留了句话——信号若再出现,必是从地下新掘通道而来。”

陈砚睁开眼,指尖轻敲膝上浑天仪。仪器指针微微晃动,映着窗外斜阳。

回到东阁,他取下腰间铜符,放入案头特制匣中。匣内已有六枚,代表六项新政推行节点。他正欲提笔批阅新报,韩谈快步进来。

“冯去疾求见,已在殿外候了半刻。”

陈砚没抬头。“不见。”

“他说……有要事禀报,关于南郡水利图的原始存档。”

笔尖顿住。

片刻后,陈砚道:“让他在偏殿等着。你去告诉云姜,把醒神香备一份送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