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274章 云姜听诊器升级,基因库初具雏形

戌时三刻的更声还在耳边回荡,陈砚已穿过宫道,步入章台宫东偏殿。他没回头,也没再看那封密报一眼,只将它收进袖中。脚步未停,直入医机阁。

门开时,铜器轻响。云姜正俯身调整一架铜制听诊器,耳部接筒嵌着三枚青铜齿轮,另一端连着一方刻满符文的匣子。她抬头,烛光映在眼尾一点红痣上。

“你来了。”她说。

陈砚点头,在案前坐下。案上摊着五卷竹册,封皮无字,但边缘有暗纹——是影密卫专用记号。

“韩谈刚走。”云姜把听诊器放在一边,“他带来了第一批登记名册。”

陈砚翻开第一卷。名字密密麻麻,按地域分列,骊山、函谷、九江、会稽……每一处标注了人数与来源:刑徒、战俘、戍卒、民夫。总数三千一百二十七人。

“都是接触过陨石碎片的?”他问。

“不全是。”云姜拿起听诊器,“有些人只是靠近过辐射区,身体有隐性反应。这台新器能测出气脉频率异常,再结合血样变化,可以确认是否具备潜能觉醒迹象。”

陈砚盯着她手里的器械。齿轮静止,匣面符文未亮。

“试一次。”

云姜起身,从外间带进一名男子。三十岁上下,肤色偏青,手臂上有旧烫伤痕迹。他是骊山修陵的刑徒,半年前在地宫深处昏迷过三天。

云姜让他坐在矮凳上,将听诊器贴于胸口。她拨动齿轮,共振匣发出低鸣,声音由缓转急。她对照手中竹简记录:“心率稳定,肾脉波动频率偏高,紫光反应持续两息——符合2型标记。”

她取出玉皿,用银针刺破那人指尖,滴入一滴血。血色由赤转靛,半柱香内未变。

“稳定变异体。”她收针,“这类人恢复力强,耐寒热,适合重役或边军。”

陈砚合上竹册。他抽出袖中竹片,上面画着一个格子:横为地域,纵为辐射等级,斜线分割潜能类型。他递过去:“照这个分。”

云姜接过细看。三阶:弱、中、强;五类:力、速、感知、愈合、未知。每人都要归入其中。

“编号也按这个来?”

“对。每人配铜牌,底纹做鲁班锁结构,防伪。”

她点头,转身去写章程。烛火晃了一下,映在发间银簪上。

陈砚看向门外。夜风穿廊,吹动檐下铜铃。他知道韩谈此刻已在影密卫总部,开始调人组建户籍司。这个人不可全信,也不能不用。昨夜密报里圈出他的名字,未必是叛迹,也可能是对手故意泄露的假线。

他选择不动。

动的是系统。

只要筛查机制建立起来,真假自会浮出。而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某个名字,而是看不见的流向。

云姜回来,递上一份草案。“三阶五类档案,统一存入地下石室,由影密卫轮守。检测过程保密,结果不公示,只供调用。”

“加一条。”陈砚提笔,“凡列入者,享田赋减免,子女可入工坊学技。”

她抬眼:“你会放权给他们?”

“不是放权。”他说,“是造新阶层。旧贵族靠血脉,新秦人靠体质。谁能扛住陨石之力,谁就有资格往上走。”

云姜沉默片刻,低声说:“可他们若真觉醒异能呢?比如透视、控火,甚至……读心?”

“那就归入‘未知’类,单独监管。”陈砚看着她,“你担心失控?”

“我担心我们还没准备好。”她手指轻敲桌面,“现在靠人工比对,还能撑住。等人数破万,数据错乱,误判一人,就可能引发暴乱。”

陈砚从袖中取出另一片竹简。上面是昨夜整理的推演:以现有人员为基础,每月新增约四百人,三年后预计达两万。必须建一套自动分类法。

“你在想什么?”云姜问。

“我在想怎么让机器记住规律。”他说,“就像浑天仪算星轨,能不能做个装置,输入数据,自动归类?”

云姜眼神微动:“你说的是……机关智器?”

“不是神怪之说。”他指着共振匣,“你能让铜器听心跳,就能让它记规则。问题是怎么教它。”

她低头思索。良久,开口:“或许可以用双轴转盘。横轴设辐射等级,纵轴列潜能类型,中间用齿轮联动。输入初始参数,指针自动落位。”

“做成多大?”

“一间屋子那么大。”她说,“而且需要不断校准。”

“那就建。”陈砚写下命令,“择址章台宫地下,专设‘基因库’,统管所有档案与器械。你主技术,韩谈主执行,我亲自督查。”

云姜没说话。她拿起听诊器,轻轻摩挲耳筒。这东西原是她爷爷留下的古器,经她多次改良,才有了今日功效。如今要把它变成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意义完全不同。

“你会给这些人定个名号吗?”她问。

陈砚站起身,走到窗前。外面漆黑,只有宫墙上的火把闪动。

“叫‘新秦人’。”他说,“不问出身,不论过往,只看体内有没有扛得住天地异变的骨血。”

云姜握紧了听诊器。

这时,韩谈回来了。他站在门口,双手捧着一卷新册。

“第二批名单已汇总。”他说,“重点复查了骊山三百刑徒,发现十七人呈阳性反应。另外,战俘营中有九名楚兵血液变色,疑似隐性携带。”

陈砚接过册子,翻到末页。那里有一枚朱砂印记,形状像一颗痣。

他没在意。

“明日开始培训筛查官。”他对韩谈说,“从各郡医署抽调可信之人,集中教授使用听诊器。地点就在医机阁外院。”

“是。”

“还有,所有铜牌制作交少府督办,七日内出样。”

“明白。”

韩谈退出去后,云姜仍在原地。她看着那台听诊器,忽然说:“你知道最危险的不是误判,是什么吗?”

陈砚看着她。

“是有人故意造假。”她说,“如果某个地方官为了讨好朝廷,虚报‘新秦人’数量,或者反过来,隐瞒真正有潜力的人……我们怎么发现?”

陈砚坐回案前,打开人口册。

“你刚才说,血样遇玉皿会变色?”

“对。只有真实变异才会转靛。”

“那就加上一道验核。”他说,“中央留底样,每年抽查各地上报者,重新检测。不符者,治谎报之罪。”

云姜点头。

她开始整理第一批档案。陈砚站在一旁,看着她将一个个名字填入格子。力、速、感知、愈合、未知。三千多人,要一个一个归类。

时间一点点过去。

更鼓响了第三次。

云姜忽然停下笔。她盯着某一页,眉头微皱。

“怎么了?”陈砚问。

“这个人的血样记录……和现场不符。”她指着一行字,“他在册上写着‘转靛慢,持续短’,属于弱反应。但我刚才亲自检测,颜色立刻变深,且维持了一炷香。”

陈砚走过去看。

名字是:赵九,骊山刑徒,三十七岁,籍贯邯郸。

“再测一次。”

云姜唤人再取血样。这次她亲自操作,滴入备用玉皿。血珠落下,瞬间转靛,色泽浓烈。

“不是误差。”她说,“有人改了原始记录。”

陈砚盯着那行字迹。墨色略淡,笔锋稍滞,确实是后来添上的。

“这份册子是谁经手的?”

“韩谈带来的时候就是如此。”

陈砚没说话。他把名字圈了出来,又翻到前面几页,逐一看血样记录。越往后,越发现几处类似痕迹:墨色不同,字形略异。

都不是大问题,但足够误导判断。

他把册子合上,放在案角。

“明天起,所有原始数据必须双人签字,加盖骑缝印。”他说,“你亲自监制印章样式。”

云姜应下。

她继续录入,手指稳定。烛光落在她眼尾,那点朱砂痣清晰可见。

陈砚站在她身后,看着她写字。忽然,他注意到册子末页的朱砂印记,又看了一眼她的脸。

位置一样。

他没动声色。

“今天就到这里。”他说,“剩下的,明天再录。”

云姜收笔,将听诊器放入匣中。齿轮缓缓停止转动。

陈砚拿起封装好的第一批铜牌样本,金属凉而沉。

他走出医机阁,夜风扑面。

身后,烛火未熄。

云姜低头翻动竹简,指尖划过一行名字。

她的银簪微微发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