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224章 军旗灰烬现端倪,赵高阴谋浮水面

风停了,校场上的尘土终于落定。陈砚站在高台未动,目光从那支拼接箭头上缓缓抬起,袖中铁简边缘已被指腹磨出一道浅痕。他没有下令追查,也没有召人议事,只是低声对影密卫道:“取祭旗台灰烬来。”

半个时辰前,他还在此处检视弩阵战果,如今却将视线投向三百里外的长城废墟。军旗焚祭已过两日,雨水浸过残炭,常人看来早已无迹可寻。但他记得那一片未燃尽的残角——当时浑天仪投影下,灰纹如脉络延展,隐约指向地下深处。

影密卫快马加鞭带回密封陶罐,罐口覆着火漆,印痕尚新。陈砚接过,指尖轻挑封泥,倾出些许灰末于浑天仪铜盘之上。他调转星轨校准钮,铜机微鸣,一道幽光自盘心升起,扫过灰烬表面。含陨铁的粉尘在特定频光下泛起细芒,交织成线,渐次勾勒出路径轮廓。

章邯此时登台,甲胄未卸,脚步沉稳。他看了一眼铜盘,眉头微蹙:“这是……赵高府后院的地基走向?”

“不止。”陈砚声音低而平,“你看这里。”他以竹片匕首轻点投影末端,一条支脉自主道分出,斜穿三座兵营,直抵军械库外墙。“军旗染料用的是骊山特制黑釉,掺了陨铁粉,烧后留痕不散。若只是普通焚烧,灰烬应呈散状。但它被刻意排列过——有人借焚旗之名,在灰中藏图。”

章邯俯身细看,忽然道:“这路线,与少府监备案的排水沟不符。”

“本来就不该符。”陈砚收起匕首,将整罐灰烬倒入铜盘凹槽,“若是排水,不会在拐角处加设共振槽。这些螺纹状痕迹,是传音导管的特征。军旗不是信使,是测量工具——他们用燃烧时的气流变化,测试地道密闭性与声波传导效率。”

章邯沉默片刻,抬手按住断岳剑柄:“要试吗?”

陈砚点头:“就地。”

章邯拔剑出鞘,剑锋划过空气,无声入土。他并未用力,只以剑尖探入祭旗台石基缝隙,寸寸深入。至三寸许,剑尖忽遇硬阻,发出轻微“铮”响。他手腕一转,拨开碎石,露出一段嵌入岩层的青铜管,表面刻有螺旋细纹,接口处封蜡完好。

“导音管。”章邯低声道,“与赵高府书房下的结构一致。”

陈砚蹲下身,伸手抚过管道外壁。指腹触到一处微凸,仔细辨认,是一枚极小的铭文——“寅三”。他眼神微凝:“这是内廷密道编号系统。‘寅’为第三序列,专用于紧急传令。但按规定,此类管道不得接入军营区域。”

“现在它不仅接入了,还通到了祭旗台。”章邯站起身,环视四周,“此处为军魂重铸之地,每逢大典,九卿皆临。若地下埋有火雷,一声爆响,便可制造‘天罚降罪’之象。”

陈砚未答,而是取出铁简,迅速对照浑天仪投影与记忆中的城建图谱。灰烬路径、青铜管走向、少府密室所获玉符节点……三者交汇于一点——皇城地宫,九鼎基座下方。

他闭目,脑中推演整个链条:

军旗焚祭,实为测绘;

伪退老兵,暗控兵权;

弩机私印,乱其械备;

地道埋管,伺机引爆。

所有动作,皆围绕一个时间点展开——胡亥生辰。

“他不需要当场杀死我。”陈砚睁眼,语气冷峻,“他要的是让所有人相信,我是失德之君,天怒人怨,连地脉都要崩裂。届时群臣恐慌,禁军混乱,他便可挟持宗庙,宣布清君侧。”

章邯握紧剑柄:“那便掘开这段管道,顺藤摸瓜,直捣其巢。”

“不能掘。”陈砚摇头,“一旦震动过大,可能触发预设机关。况且,这只是支线。真正主道必更深,更隐蔽。我们现在打草惊蛇,只会逼他提前行动。”

“那就放任不管?”

“不。”陈砚将铁简收入袖中,站起身,“我们要让他以为,我们仍蒙在鼓里。明日召集少府三吏,照常查验兵器出库记录——就像上回那样。让他继续送线索进来。”

章邯略一思索,明白了其意:“您是要顺着他的手,摸到他的心?”

“正是。”陈砚望向远方长城轮廓,“他以为自己在布棋,其实每一步都在暴露棋路。军旗灰烬能显形,说明他对仪式太过执着。这种人,往往会在最关键的地方留下习惯性标记。”

他顿了顿,又道:“你即刻派可信之人,秘密测绘全军营地下岩层厚度,尤其是靠近兵营墙基的位置。若有异常空腔,立即上报。”

章邯抱拳领命,正欲转身,却被陈砚叫住。

“还有一事。”陈砚从陶罐底刮下一抹残灰,置于掌心,“这灰里除了陨铁粉,还有少量硫磺颗粒。不是来自火雷,而是长期熏烤所致。说明这条地道曾多次用于加热传递信息——比如,用热气推动活塞发送密码。”

章邯皱眉:“可有反向追踪之法?”

“有。”陈砚将灰烬小心包入帛布,“找一名熟悉赵高笔迹的文书,誊抄三份无关奏报,分别投入不同井口。若某份出现在他案头,就能确定气流方向与接收点位置。”

两人正议间,一名影密卫疾步而来,递上一封密函。陈砚拆阅,神色未变,但指节微微收紧。

函中内容简短:赵高昨夜寅时三刻召见心腹,于密室焚毁一批旧档,期间反复整理玉带钩七次,并言——

“胡亥生辰之日,即是咸阳坟墓之时。”

章邯看完,脸色骤沉:“他已定下日期。”

“不,他是在炫耀。”陈砚将密函投入火盆,火焰瞬间吞没字迹,“他知道我们在查,所以故意放出这句话,试探我们的反应。若我们立刻封锁城门、搜查地道,他就知道计划败露,会启动备用方案。”

“那我们装作不知?”

“不完全是。”陈砚走到浑天仪旁,重新启动投影,将灰烬图与城建图叠加,手动标注出七个最可能的引爆点,“我们要让他觉得,我们还在按部就班地查兵器、审工匠。但实际上,已经锁定了他的脉络。”

他指着其中一点:“这里,离冯去疾旧宅最近。虽然冯氏倒台,但他在地宫附近仍有几处暗室。赵高很可能借用其废弃通道,避开关防耳目。”

章邯盯着地图,忽然道:“若他真要在生辰那夜动手,必然需要多人协同。至少要有三人同时开启火雷引信,否则无法形成共振。”

“所以他会动用亲信。”陈砚缓缓道,“那些平时不起眼的人——比如负责清扫神庙的宦者,掌管祭祀香火的礼官,甚至……执旗的仪卫。”

他想起第212章安置退役士兵时,那三人鞋底沾香灰的情景。那时他只觉异常,未曾深究。如今看来,那是他们刚从某处密道返回的痕迹。

“香灰?”章邯敏锐捕捉到关键词。

“骊山陵专用祭灰,混合朱砂与松脂,燃后气味独特。”陈砚眼神渐冷,“赵高让他们假退伍,实则转入地下值守。这些人不受军籍管辖,行动自由,最适合执行隐秘任务。”

章邯握剑的手青筋微起:“我这就去调阅近三个月进出神庙的名单。”

“慢。”陈砚拦住他,“先不要惊动。你回去后,以检修兵器为由,悄悄采集几名仪卫所用佩刀的金属成分。若发现含有与青铜管相同的锡铅比例,便是铁证。”

章邯点头,收剑入鞘。

陈砚最后看了一眼浑天仪上的投影。图像已经开始模糊,灰烬即将耗尽能量。但在彻底消散前,那条主道末端,似乎多出一个此前未见的小分支,直指皇城西侧冷宫废井。

他瞳孔微缩。

那里,本不该有任何地下设施。

他伸手想调整焦距,却发现浑天仪铜盘突然震了一下,投影戛然而止。再启,已无反应。

章邯察觉异样:“怎么了?”

陈砚没说话,只是缓缓合上仪器盖板。

他知道,这不是故障。

是有人在同一频率上,开启了另一台信号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