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215章 细作现形破迷局,长城老兵显忠勇

陈砚将那片烧尽的布灰从竹简上拂去,指尖在案几边缘轻轻一叩。火盆余烬尚温,映得他袖口的十二章纹微微发亮。他没有抬头,只道:“传令章邯,召三名退役老兵回营——就说田契文书有误,需当面更正。”

半个时辰后,长城大营校场。

晨风卷着黄沙掠过旌旗,千余名戍卒列阵而立,静候授田凭证发放。三名老兵站在前排,衣甲整洁,神情恭顺。一人左手指节粗大,指缝间残留着焦黑色泥垢;另一人耳后有一道细如发丝的旧伤,随吞咽动作微微抽动;第三人始终低垂着眼,脚尖微微外撇,鞋底沾着一层浅灰香尘。

陈砚立于高台之上,手中捧着一卷朱砂批注的户籍簿册。他目光扫过三人,语气平静:“尔等戍边五载,劳苦功高。今朝廷兑现诺言,赐爵一级,分田百亩,牛一头,种粮三石。”话音落,便有文吏捧出三份加盖官印的文书。

三人上前领受,动作整齐划一。就在其中一人伸手接卷之际,袖中寒光一闪,短刃直刺陈砚咽喉。

陈砚未动。

刀锋离喉三寸,一道黑影猛然撞入。是那曾在骊山服役的百夫长,他整个人扑压上去,胸膛死死抵住刀尖。血喷溅而出,染红了胸前那块青黑胎记,形如星坠。

“护驾!”章邯暴喝一声,断岳剑已出鞘。

另两名老兵同时发难,一人挥刀劈向陈砚右肋,另一人反手甩出铁蒺藜封锁退路。章邯横身拦截,剑锋斜撩,将第一柄刀磕偏,顺势旋步前踏,剑脊猛击对方手腕。那人闷哼一声,兵器脱手。第三刺客刚欲跃起,却被两名亲卫弩手以绳索绊倒,重重摔在地上。

章邯一脚踩住其肩胛,俯身撕开衣领。颈后皮肤上,赫然烙着一枚火焰状印记,边缘扭曲如蛇,中心一点凸起,与赵高腰间玉带钩纹饰同源。更诡异的是,烙印皮下嵌着一片极薄铜片,触之微凉。

“果然如此。”章邯冷声,“不是寻常军户,是赵高亲手调教的死士。”

陈砚蹲下身,凝视那名被制住的刺客。此人牙关紧咬,眼神却不住向同伴扫视,似在等待某种信号。他不动声色,只对章邯道:“押下去,单独囚禁。不要审,也不要伤他们性命。”

章邯点头,挥手命人将三人拖走。陈砚转身看向仍伏在地上的百夫长,血已浸透半幅战袍,呼吸微弱。他俯身探其鼻息,尚未断绝。

“抬到医帐。”他说,“若能醒,问他想要什么。”

无人应答。四周将士鸦雀无声,目光落在那具染血的躯体上,有人悄然握紧了刀柄。

片刻后,一名军医匆匆赶来,查看伤势后摇头:“脏腑破裂,撑不过两个时辰。”

陈砚沉默片刻,取下腰间浑天仪,置于石案之上。机关轻响,投影浮现,正是咸阳城郭地形图。他将那枚烙印的拓片贴于光斑中央,启动推演模式。光影流转间,数条暗线自烙印图案延伸而出,分别连接至东市废坊、少府监库房、以及赵高府邸地下密室。

与此同时,硫磺燃烧轨迹的数据叠加进来,与香灰残留路径交汇于一点——赵高西厢焚香炉下方,存在一条未登记的竖井通道,深达十五丈,通向城南旧渠。

“原来如此。”陈砚低声,“冯去疾书房的甬钟会鸣,是因为地脉共振。他的司南盘失控,是因地下气流扰动——而这三人的烙印里嵌铜片,是用来接收特定频率震动的信标。”

他抬眼望向章邯:“你可记得昨夜热气球侦测时,地面硫磺线每隔五十步出现一次断裂?”

“那是为了避开地下空腔。”章邯接话,“但如今看来,那些空腔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为挖掘的信号中继点。每一段地道都设有共鸣腔,用来传递加密指令。”

陈砚缓缓合上浑天仪盖板。“赵高不用书信,不用密语,他用声音和震动控制人。这些人不是靠意志效忠,是被烙印里的铜片驯化的活傀儡。”

章邯握紧断岳剑柄,指节泛白。“难怪他们能在退役名单中混迹多日而不露破绽。这不是简单的安插,是一整套渗透体系。”

“所以不能杀。”陈砚说,“杀了,就断了线索。让他们活着,才能引出后面的网。”

他站起身,走向高台边缘。下方将士仍在肃立,神情复杂。有人望着百夫长的尸身,眼中含怒;也有人盯着被拖走的刺客,满脸惊疑。

陈砚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清晰传遍全场:“此人未曾留名,也不曾立过大功。但他记得本县说过‘分田百亩’四字。他知道朝廷说话算数,所以他用命守住了这个信。”

台下有人低声重复:“守住了这个信……”

“他是真老兵。”陈砚继续道,“修过长城,扛过陨石,吃过风沙。而刚才那三人,不过是披着老兵皮的细作。他们想毁掉的,不只是本县的命,更是十万戍卒对秦律的信任。”

他顿了顿,抬手指向百夫长尸体所在方向:“厚葬于祭旗台侧,追授‘忠勇尉’,子孙免赋役三代。另颁新令:凡主动揭发军中细作者,既往不咎,仍享退役优待。若隐瞒不报,一经查实,连坐削籍。”

话音落下,一名老卒突然跪地,重重叩首。紧接着,第二人、第三人相继跪下。不到片刻,整个校场伏倒一片。

章邯站在陈砚身侧,看着这幕,低声道:“他们会信的。”

“必须信。”陈砚说,“否则长城就只是石头堆成的墙。”

他转身走下高台,途经百夫长身边时脚步微顿。血泊中,那只曾握过锄头与长矛的手仍半曲着,指尖朝天,仿佛还在书写某个未完成的名字。

回到营帐,陈砚取出一卷空白竹简,提笔写下三行字:

一、彻查近三年所有退役老兵档案,重点筛查曾出入东市七处废坊者;

二、调阅少府监工匠轮值记录,比对烙印铜片材质来源;

三、命影密卫伪装成商旅,在赵高府周边布设监听桩点,收集地下震动频率。

写毕,他吹干墨迹,唤来传令兵:“送往章邯,加急。”

传令兵领命而去。帐内重归寂静。

陈砚重新打开浑天仪,将烙印信号逆向追踪程序运行至最后一环。沙盘光影再次浮现,一条幽深脉络自赵高府地下密室蜿蜒而出,穿过三十六坊,最终汇入咸阳宫西侧一处废弃水道入口。

那里,原本是始皇修建的陵寝通风井,十年前已封死。

而现在,投影显示该节点正有微弱震动持续传来,间隔恰好为九秒一次——与冯去疾书房九口甬钟的最后一次齐鸣完全同步。

陈砚盯着那闪烁的光点,手指缓缓抚过浑天仪边缘的一道刻痕。那是他在骊山发现陨石碎片时留下的记号。

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章邯掀帘而入,手中拿着一块从刺客体内取出的铜片,放在案上。

“这东西不是普通金属。”他说,“它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声音,并产生微电流。如果配合地下共鸣腔使用,可以远程激活某种机制。”

陈砚拿起铜片,对着灯火细看。边缘极其光滑,切割角度精准,绝非民间作坊所能制造。

“少府监的模具。”他轻声道,“赵高不仅用了冯去疾的人,还动了我们的匠器。”

章邯脸色一沉。

陈砚将铜片放入浑天仪检测槽,启动解析程序。数息之后,仪器发出一声轻鸣。

投影更新。

新的路径浮现出来,指向少府监兵器库最深处的一个密格编号:庚戌·叁佰壹拾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