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205章 荥阳假情诱项梁,热气球现惊敌魂

夜色未散,校场残旗在风中轻晃。陈砚站在高台边缘,指尖抚过浑天仪齿轮的凹槽,蓝光映在脸上,忽明忽暗。他没有回头,只低声问:“热气球可备好了?”

“三具已充气,硫磺松脂配比按您昨日所定。”章邯立于身后半步,声音压得极低,“风向偏北,若此刻升空,或能飘至楚营上空。”

陈砚点头,将一块沾血的麻布角从袖中取出,递过去。“这是冯去疾府奴的标记,混在死士遗物里。你派人把它缝进传单竹筒内侧——让项羽亲眼看见,秦军连一个逃奴都不放过。”

章邯接过布片,未多言,转身离去。

半个时辰后,东天微亮。三道黑影自秦营后方缓缓升起,裹着浓烟与热气,浮于低空。那是用云姜改良过的热气球,外皮以油浸牛皮拼接,下方悬着竹篮,内置陶罐燃烧松脂。每具绳索末端皆绑有密封竹筒,内藏百张传单。

陈砚立于高地了望台,目视气球随风北移。第一具偏离轨迹,坠入荒野;第二具被乱流撕裂,半空解体;唯有第三具稳稳越过楚军前哨,在敌营上空炸开竹筒,纸片如雪纷落。

传单上画着一座墓碑,碑文清晰:**“楚柱国项梁之墓,葬于荥阳北三十里,秦皇亲立。”** 碑侧小字,笔迹仿自宫廷文书,写着“逆楚余孽,暴骨荒野,以儆效尤”。

与此同时,绳索暗处,一片泛黄竹简随风轻摆——正是《楚辞·国殇》残页,墨迹苍劲,确为项燕亲书。

楚营帅帐内,项羽正擦拭盘龙戟。一名斥候冲入,手中捏着一张传单。

“大将军,天上落下的……说是您祖父立的碑。”

项羽冷笑,一把夺过,扫了一眼,脸色骤变。他猛地抬头:“谁准他们动我祖坟?!”

话音未落,亲兵又报:“热气球残骸落在西坡,绳子上挂着东西,像是……一首诗。”

“拿进来!”

片刻后,那片竹简呈上。项羽伸手触字,指腹摩挲着熟悉的笔锋,胸口起伏。他忽然抬手揉眼,指尖沾了湿意——右眼已渗出血丝。

昨夜暴食后强行催发透视之力,此刻旧伤复发。可就在剧痛刺穿颅骨的一瞬,他竟透过血雾,看清了竹简背面一行极细小的刻痕:

**“燕死非命,梁冤难雪,孙当复楚。”**

不是伪造。

是祖父绝笔。

“烧了!”他怒吼,将传单掷入火盆,“全军集结!今夜袭营,我要亲手劈开胡亥的头颅!”

帐外号角长鸣。

同一时刻,秦军主营。

“影密卫回报,楚军调动频繁,骑兵已开始喂马束甲。”章邯走进帐中,铠甲未卸,“他们捡到了带血布条,有人认出是冯府印记。”

陈砚端坐案前,正用匕首在竹简上刻写阵型图。闻言抬眼:“那就让他们来。”

“连环弩已布于外围三里,按‘品’字设伏,箭道交叉。铁蒺藜埋至两尺深,绊索连地钉,专断马腿。”

“鼓手呢?”

“每组三人,听令击鼓,节奏由慢到急,三轮齐射后换位。”

陈砚放下匕首,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铃,轻轻一摇。铃声清脆,却无回音。

“这是从死士身上搜出的联络器,遇震则响,但只对特定频率有反应。冯去疾用它调兵,今晚,我们替他敲一次钟。”

章邯皱眉:“若楚军只是佯攻?”

“不会。”陈砚站起身,走到沙盘前,“项羽看到‘项梁墓’,又见祖父遗书,情绪必乱。他越是愤怒,越会认定这是羞辱,而非陷阱。而愤怒的人,从来不信阴谋。”

他手指划过沙盘上的废弃营寨。“就在这里。他们会选这条路突进——地势平,适合骑兵冲锋,且看似防御薄弱。可正因为如此,才最危险。”

章邯凝视沙盘良久,终于抱拳:“末将领命。”

入夜,月隐云层。

楚军悄然出动,五千精骑分三路逼近秦营。项羽亲自率主力走中路,乌骓马踏地无声,盘龙戟横于鞍前。

距目标两里时,前锋百夫长勒马示意:前方草丛有异样反光。

“是铁刺。”副将低语,“秦军设了障。”

“绕过去。”项羽咬牙,“速度不减。”

队伍改道东侧洼地,行不过百步,战马接连嘶鸣摔倒——绊索藏于草下,连环触发,数十人滚落泥中。

就在此时,鼓声突起。

三记短响,接着是急促连击。

刹那间,黑暗中亮起无数火星——连环弩机启动,箭矢破空而出,尾部拖着细绳,如雨倾泻。

第一波覆盖正面,第二波斜射侧翼,第三波自高台落下,形成天罗地网。

楚军阵型大乱。有人举盾格挡,可弩箭力道极强,穿透皮甲直贯胸膛。倒地者尚未断气,又被后续乱马踩踏。

一名百夫长胸前中箭,挣扎拔出,借火光一看,瞳孔骤缩——箭尾刻着一道火焰纹,下方还有极小的阴文印痕。

他认得这标记。

三年前,他在邯郸替赵高押运一批兵器,每支箭杆都烙着同样的火纹。

“赵……”他张口欲呼,血涌满喉,栽倒在地。

战场中央,章邯立于高坡,手持令旗,冷静调度。见敌军溃退,立即下令收弩,放烟为号。

不多时,影密卫押着两名俘虏归来,皆为楚军斥候,身上搜出私盐账册与密信残片。

陈砚亲自审问。

“谁给你们的进攻路线?”

一人闭口不答。

另一人冷笑:“你以为项将军不知你们有埋伏?他是要逼你把底牌全亮出来!”

陈砚不动声色,挥手命人将其带下。转头对章邯说:“把缴获的箭矢全部登记造册,一支都不能少。尤其是带火纹的,单独封存。”

“您怀疑赵高给楚军供了武器?”

“不是怀疑。”陈砚从怀中取出那枚铜铃,“冯去疾用九宫格控死士,赵高用火纹记私兵。这两支箭,一支来自北疆刑徒军,一支出自楚军前锋——标记相同,批次一致。说明早在三年前,他们就在联手做一件事:让秦军的敌人,用秦军造的兵器打仗。”

章邯眼神一沉。

“更巧的是,这批箭的监造官,正是赵高表弟,现任少府监丞。”

帐外风起,吹动帘幕。一名小校快步进来,呈上一只染血的箭囊。

“从那名百夫长尸体旁找到的,里面只剩一支箭,尾部火纹最完整。”

陈砚接过,细细查看。突然,他注意到箭杆内侧有一道极细的刻线——不是制式标记,而是人为划出的符号,形似半个“姜”字。

和校场那块麻布上的烙印,完全吻合。

他缓缓将箭放入案上竹匣,盖上盖子。

“明日,放出消息:秦军截获楚军密信,内载‘赵高助楚伐秦’全文。同时,将这支箭送往咸阳,交韩谈亲手呈递。”

章邯低声道:“若赵高否认呢?”

“他不会。”陈砚起身,走向帐外,“因为他知道,只要我说有,就一定有。而现在,我不仅要让他背上通敌的罪名,还要让他亲手点燃反秦的烽火。”

远处战场,余火未熄。几具热气球残骸仍在冒烟,其中一具的绳索断裂处,那片《国殇》残页已被风吹至角落,半掩于灰烬之中。

陈砚站在营门,望着漆黑的旷野。

忽然,他抬起右手,轻轻握了握剑柄。

剑未出鞘,但他感觉到,刃口有些涩滞——白日杀敌时溅上的血,已在鞘内干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