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 > 第201章 骊山之巅启新章 变革之火燃皇权

兵工厂的白烟早已散入山风,骊山行宫的石阶上只余一行浅淡足印。陈砚立在观景台边缘,袖中浑天仪已收妥,指尖在案几上敲了三下,节奏平稳如常。他没有再看那座虚幻的未来之城,目光落回现实——远处工坊的蒸汽杆仍在起落,巡吏的身影穿行于粮仓之间,一切有序运转。

但秩序之下,暗流未止。

韩谈从侧廊走来,手中捧着一只黑檀木匣,表面无纹,唯有锁扣处一抹铜绿,像是经年未启。他在陈砚身前半步停下,未开口,只将匣子置于案上。

陈砚抬手,掀开匣盖。

里面是一卷竹简,外覆油布,边角磨损,墨迹斑驳。他抽出简册,展开一截,目光扫过开头数行,嘴角微扬,却不带笑意。

“沙丘伪诏。”他低声说,“赵高送来的?”

韩谈点头:“今晨由内侍监递入行宫,署名‘中车府令贺胡亥生辰’。”

陈砚将竹简搁在案上,手指轻压首行字迹。这份副本并非伪造,笔法、用墨、竹片质地,皆与当年沙丘所见一致。更关键的是,末尾押印的位置偏移了三分——那是赵高为掩盖篡改痕迹,匆忙补盖时留下的破绽。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片,开始书写。一条主干自上而下,标注“赵高罪证”,其下分列三支:时间链、物证链、人证链。每一支又细分节点,逐一对应。

时间链: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巡驾至沙丘;丁卯日,诏书两份并呈;戊辰日,长子扶苏赐死,胡亥即位。

物证链:此伪诏副本、兵工厂缴获箭镞、赵高私印拓样、影密卫记录残卷。

人证链:冯去疾曾言“诏出中车府,未入丞相府”;章邯部属曾在函谷关截获赵高亲信携密函西行;韩谈掌握宫道出入记录,可证赵高当日独入寝殿逾两个时辰。

他写完最后一笔,指尖停在“人证”末端,略作停顿,随即补上一行小字:“胡亥生母遗婢,尚囚冷宫井院。”

这不是证据,是线索。但足够成为诱饵。

“备宴。”他说。

韩谈一怔:“什么宴?”

“七日后,本王生辰。”陈砚合上竹简,推入匣中,“大宴群臣,设席三百,酒肉不限,礼单提前三日公示。”

韩谈皱眉:“赵高必疑。”

“正要他疑。”陈砚站起身,走到熏炉旁,亲自投下一枚药丸。青烟升起,带着苦艾气味,在空中缓缓聚成三个字:**生辰宴**。

“他送伪诏,是试探朕是否知情。朕若震怒清算,便是打草惊蛇;若毫无反应,他又不信朕已被蒙蔽至今。”陈砚盯着那三字烟影,“所以,朕要办宴,还要大办。赏赐名单里,给他加封‘太傅’虚衔,赐金百斤,田五十顷。”

韩谈瞳孔微缩:“这是……纵虎?”

“是引蛇出洞。”陈砚声音低沉,“他若真忠于秦室,当拒不受封;若欣然受之,便是自承野心。届时,群臣皆见,无需朕多言。”

话音未落,台阶上传来铠甲摩擦声。章邯大步而来,肩甲未卸,腰间革囊鼓起,落地有声。

“陛下。”他抱拳,“荥阳战后清点军械,发现异样。”

陈砚示意他打开革囊。

章邯取出一支箭镞,递上前。箭尾刻痕清晰,细看可见“赵高监造”四字,字体瘦峻,与中车府公文印鉴一致。

陈砚接过,翻转两下,又从袖中取出一枚先前留存的兵工厂废料对比。两者金属成分相近,熔铸纹路几乎重合。

“这不是偶然。”他说,“赵高在兵工厂安插了人,私自铸造军器,直供敌军。”

章邯沉声道:“已有三批箭矢经由南阳商道流入楚营,每批千支以上。我已命司马欣封锁丹水渡口,追查账册。”

“账册?”陈砚冷笑,“他不会留活口。”

他将箭镞放在案上,与伪诏并列。两件物证,一明一暗,一政一军,拼出同一张图——赵高早已不满足于操控朝堂,而是试图借外患削弱秦军主力,再以“救国”之名攫取兵权。

这才是真正的谋逆。

陈砚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目光已变。不再是那个凝望未来投影的执政者,而是执刀入局的猎手。

“你信不过我?”他忽然问。

章邯一愣。

“你刚才迟疑了。”陈砚盯着他,“你怕我因私怨清算赵高,引发朝乱。”

章邯沉默片刻,坦然道:“臣所虑,非私,乃公。赵高掌影密卫三十载,党羽遍布九卿六署。若贸然动手,恐激起反扑,新政未稳,先陷动荡。”

“所以你要等确凿证据?”陈砚点头,“现在有了。”

他指向案上两物:“伪诏为证其篡政,私铸箭镞为证其通敌。两项皆可公示群臣,无需株连,只需斩首一人。”

章邯仍不动:“可他若拒不认罪,仗势抗旨?”

“那就不是朝堂能解决的事了。”陈砚转身,从墙上取下浑天仪一角组件,青铜外壳刻有密纹,中央嵌着一块陨石碎片。

他将组件放入章邯掌心:“此物可启动兵工厂地下火道系统,亦可切断咸阳宫所有密道供能。密码每月初七更新,今后由你掌握。”

章邯握紧组件,指节泛白。

“你是少府令,也是朕的军中支柱。”陈砚道,“明日你回大营,调三千锐士轮驻渭南,随时待命。不必穿甲持戟,只需佩剑列队,每日辰时巡视宫门一次。”

“这是……示威?”

“是预警。”陈砚说,“只要他看到军容整肃,便不敢轻举妄动。而一旦他动,你的人立刻接管城防。”

章邯终于躬身:“臣,领命。”

夜风渐起,吹散了熏炉余烟。陈砚送他至台阶口,望着远处咸阳灯火如星。

“你看那边。”他指着城东一片暗区,“宗室府邸,八成空置。那些老贵族,嘴上喊着‘祖制不可违’,实则盼着天下再乱,好复辟旧权。”

章邯顺着望去:“只要您在,他们翻不起浪。”

“我不在呢?”陈砚淡淡道,“若有一天,我也成了被人操纵的棋子?”

章邯猛地回头。

陈砚却已转身,走向案几。他重新展开伪诏,提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字:“生辰宴,诸卿尽欢,勿念旧过。”

笔锋收束,墨滴坠落,在竹简上晕开一小团黑斑。

韩谈上前,低声道:“要不要通知云姜?她或许能从药理角度,查出赵高近年用药异常。”

“不必。”陈砚摇头,“她现在该忙别的。医署新编《卫生篇》月底呈报,比查一个阉人的脉象重要得多。”

韩谈不再多言,只将木匣重新锁好,收入怀中。

陈砚坐回案前,取出另一片竹简,继续绘制罪证树状图。他在“人证链”下新增一条:“冷宫井院囚婢,生辰宴前三日,放风一刻。”

这是陷阱的开端。

也是清算的序曲。

章邯离去后,行宫恢复寂静。陈砚点燃一盏铜灯,光晕笼罩案几,映出他半边冷峻侧脸。他翻开一本旧册,封面无字,内页却是始皇晚年批阅过的奏折抄录。

其中一页提到:“赵偃,邯郸人,幼入宫,性谨密,可托大事。”

他盯着“赵偃”二字良久,忽然笑了。

“你不是想当太傅吗?”他低声说,“朕就让你,堂堂正正地,走进这个局。”

窗外,骊山深处传来一声闷响,似是地下火道试压。蒸汽管轻微震动,带动檐角铜铃轻颤。

陈砚抬头,目光穿过窗棂,落在远处一座尚未完工的高塔上。那是新设的信号塔,用于连接各地驿站。此刻塔顶空无一物,但很快,就会升起第一面黑底金纹的秦旗。

他伸手摸了摸袖中竹片匕首。

刃口微凉,却已磨得极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