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219章 隐去的月光

晨雾散了,太阳爬上来,天边还挂着半轮残月,清辉没完全褪尽。

曦光混着月光,轻轻漫过山道。

陈宫的身影彻底隐在路那头,曹操斜倚着门框,脸上没什么神情,只抬眼望了望天,随口道:“这天亮得快,月亮要消失了。”

许义凑上来,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叽叽喳喳地嚷开:“孟德公,您可别往心里去!

那陈宫就是个书呆子,满脑子都是些酸腐规矩,跟着咱们迟早添乱,早点散伙倒是干净!”

他拍着大腿,语气里满是幸灾乐祸:“您瞧他那模样,好像离了他咱们就成不了事似的!

依我看,这种认死理的家伙,就算留在身边,日后也得因为鸡毛蒜皮的事闹别扭,倒不如现在走了省心!”

曹操缓缓收回目光,嘴角扯出一抹淡淡的笑,抬手拍了拍许义的肩膀:“你说得在理,道不同不相为谋,强留无益。”

话虽如此,心底深处却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

陈宫的刚正与智谋,本是他图谋大业的良助,如今分道扬镳,终究是少了个可托心腹的人。

只是这份失落转瞬即逝,乱世之中,成大事者岂能拘泥于这等小事?

他斜睨着身旁唾沫横飞的许义,心底早已掂量得明明白白。

许义油滑诡诈,纯属鸡鸣狗盗之流,绝非可堪大用的栋梁——便是他曹操,自认胸襟阔达、不拘小节,向来唯才是举、能容天下异士,也不怎么瞧得上这等上不得台面的无行之辈。

可眼下,刺杀董卓失败后,他声名虽振,追随者却寥寥无几,许义是唯一一个不离不弃、一路护他逃出的人。

这份忠义,在此时显得尤为可贵。

一路东行,不出数日便抵达陈留。

曹家本是当地望族,曹操振臂一呼,四方宗亲故旧、乡野豪杰闻风响应,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兄、曹洪、曹纯等先后来投,转瞬募集数千兵马。

许义自然也跟着入了营,只是他既无谋略又无武艺,那些正经的将军、校尉之职轮不到他,依旧是曹操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小跟班,平日里跑前跑后,偶尔耍些小聪明办点杂事。

这日,中军大帐内,曹操正与帐下谋士武将议事,核心便是定夺起兵后的首要目标——是先挥师西进,直捣洛阳讨伐董卓,还是先北上清剿并州“赤贼”。

帐内争论不休:有人称“赤贼”势大,劫掠州郡,已成为大患,若不先除,恐日后养虎为患;

也有人坚持董卓乃国贼,窃据朝堂、乱我汉家纲纪,不先除之,人心难聚、大义难明。

许义仗着腿脚勤快混了个脸熟,但按规矩这等议事场合压根没他说话的份,不知怎的竟溜了进来,缩在人群后头探头探脑。

眼看帐中众人争得面红耳赤,他突然往前凑了两步,扯着嗓子插嘴:“诸位大人莫急,依小的看,这事儿得拎清轻重!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皆是一愣,随即不约而同地看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跟班,眼神里带着几分戏谑与不耐。

议事场合,岂容一个小厮插嘴?

曹操眉头微蹙,却只是淡淡一扫——他早习惯了许义这没规矩的性子。

打从认识这跟班第一天起,许义便是这般口无遮拦、不知轻重的模样,全没半点分寸感。

但话说回来,这小子身上,倒也真藏着几分旁人不及的小聪明。

所以曹操并未当场呵斥,反倒微微颔首,语气宽和与几分漫不经心:“罢了,你既敢开口,便说说看,有何见解。”

许义得了准许,顿时来了精神,挤到前面,挺直腰杆道:“那并州‘赤贼’绝非小患,他们势众心齐,日后必是大麻烦,这是大患没错!但眼下最要命的,是董卓这个内患啊!”

他拍了下手:“现在汉家势力四分五裂,董卓占着京城、挟制天子,咱们这些人看似同属汉军,实则各怀心思,这才是眼下的首要问题!

‘赤贼’再凶,终究是汉室的外部问题;可内部要是散了,不用他们打,咱们自己就先垮了!”

这番话一出,帐内众人皆是大惊,脸上的戏谑瞬间转为惊愕。

许义又补了句:“这就叫‘攘外必先安内’!

不是说‘赤贼’不重要,而是眼下这光景,得先把内部的乱根子拔了——董卓一除,天子归位,咱们汉军拧成一股绳,再回头收拾‘赤贼’,还不是手到擒来?”

“你这些‘内外’说法,倒有些意思。”主张先伐董的夏侯惇赞许地点头,“可你一个跟班,怎会懂这些道理?”

许义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嗨,小的从并州逃出来的,那些‘赤贼’平日里就爱念叨这些!

他们说做事得看眼下,先抓最要紧的,次要的往后放。还说内因起主要作用,外因是次要的——咱们自己内部团结了,外部再大的麻烦也能扛过去;

要是内部乱成一锅粥,外人一推就倒!”

他没说的是,那些话从“赤贼”口中说出来时,本是为了凝聚民心、反抗压迫,可到了他嘴里,反倒成了帮曹操定战略的话术。

众人闻言,更是刮目相看。

这些道理他们并非不懂,却被一个小厮用直白的话点透,且精准契合了当下局势。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向许义的目光彻底变了——原来这看似不学无术的跟班,竟藏着这般通透的见识,倒是他小觑了。

自那以后,每逢帐中议事,曹操便特意让许义旁听,甚至点名让他发言。

许义虽无系统的谋略,却总能凭着在并州听来的人民军理念,加上自己的油滑感悟,说出些切中时弊的话,偶尔还能给曹操带来新的启发。

更让曹操看重的是,许义搞钱的本事堪称一绝。

许义最是精于坑蒙拐骗,短短几日竟为曹军筹措了不少粮草钱财。

这小子偏还透着股古怪“原则”——专盯那些为富不仁、盘剥百姓的富商劣绅,设局下套、软硬兼施,手段狠得不留情面;

可对沿街穷苦百姓,却半分不扰,连顺手牵羊的念头都没有。

有人打趣他为何“厚此薄彼”,他往门槛上一坐,摸了摸腰间鼓鼓的钱袋,眯眼笑道:“傻了吧?穷鬼身上刮不出半两油,费那劲设局、盯梢,最后捞不着仨瓜俩枣,纯属白费力气!

要薅,就得薅那些肥得流油的主儿,既省事又多赚,这才叫会干活!”

众人听了,纷纷笑着夸他脑子活络。许义胸脯挺得老高,那股得意劲儿藏都藏不住。

人群散去,许义仰头瞥了眼亮得晃眼的天,嘴角勾了勾,随口嘟囔一句:“阿瞒说得不对,月亮哪儿能没呢?不过是藏在日头的光里,瞧不着罢了……”

话音刚落,他眼珠一转,立马搓着手站起身,眼里又亮起市侩的精光,琢磨着去哪儿再薅点油水。

许义搞来的钱财解了曹军的燃眉之急,曹操对他愈发信任。

加上他嘴甜会来事,谄媚得恰到好处,事事都能揣摩到曹操的心意,渐渐竟成了曹操身边的心腹之人。

只是许义本性难移,嗜酒好色,赌瘾极大,平日里吃喝嫖赌样样不落,行事又粗鄙无礼,帐下的武将谋士们都瞧不上他,暗地里没少议论他的不堪。

数日后,曹操决意发出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

“今董卓窃国篡权,废立弑逆,乱我汉家朝纲,乃心腹内患;

并州赤贼滋扰州郡,劫掠生民,实为大患!

方今天下纷扰,危局当头,必先除内贼以安人心——董卓不诛,汉室难存;朝纲不正,外寇难平!

愿与诸公同举义旗,共诛董贼、清肃朝堂,再挥师北向荡平赤贼,复我汉家秩序,匡扶社稷,还天下苍生于太平!”

檄文一出,昭告天下,不及半月,四海诸侯闻风而动,皆以讨贼匡汉为己任,纷纷起兵响应,一时间义旗遍竖,声震寰宇。

并州上艾,张远览罢檄文,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笑意,只淡淡吐出三字:“有意思。”

旋即传令:“速请赵云、徐晃几位同志过来,咱们讨论一下局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