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39章 张世平和苏双

井陉县城内,周慎端坐在县衙正堂,手里摩挲着一枚玉佩,神色自若。

不管过程如何曲折,这县城终究是被他“收复”了,这份功劳是板上钉钉的,足以应付上面的诘问。

他甚至已经让人拟好了报捷文书,字里行间都是“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字眼,只待誊抄后快马送往上郡。

王县令缩在一旁的椅子上,手里捏着块帕子,反复擦拭额头的汗。

他正琢磨着如何在呈文中“润色”自己的行为——把弃城而逃说成“突围求援”,把仓皇跑路写成“忍辱负重”,最好再添几笔“率亲卫力战,身中数创”的细节,只求能蒙混过关。

更让他心惊的是,府库里的官银、粮草被搬了个空,他自家藏在后院地窖里的金银细软、几箱绸缎却完好无损,连封条都没动过。

“这群土匪……倒真有意思。”他喃喃自语,心里打起了算盘,“下次他们再来,是该跑,还是……假意死守?”

堂下站着的县尉范康,头垂得更低。

他是前阵子才接替被贬同僚上位的,屁股还没坐热,就遇上了战事,稀里糊涂成了俘虏。

原以为必死无疑,没成想封龙山的人竟待他与普通士兵一般,愿走愿留全凭自愿,走时还按人头发了铜钱。

仕途是彻底完了,但范康心里却没多少恨,反倒多了些异样——连他这样的“敌将”都能活命,那些普通士兵投降后,日子怕是比在郡兵里还安稳些。

这念头一冒出来,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正堂里一派“庆祝大胜”的景象,周慎接受着属官的恭维,王县令忙着附和,范康沉默不语,各怀心思。

而城外的街巷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寒风卷着落叶穿过胡同,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蹲在墙角,望着天上的阴云叹气。

“先前封龙山的好汉来,还给每户发了两斗米,街面上安安稳稳的,连孩子都敢出来跑。”

一个老汉声音发颤,“这官兵一回来,税银加了三成,说是‘军费’,昨天李屠户家的闺女,还被几个兵痞堵在巷子里……这到底谁是官,谁是匪啊?”

旁边的妇人抹着泪:“可不是嘛!封龙山的人在时,商户不敢哄抬物价,地痞不敢上门催债。

现在倒好,官兵借‘搜查匪患’的由头,挨家挨户翻东西,张大户家的铺子被抢了两匹布,告到县衙,官老爷只说‘误会’,连问都懒得问。”

不远处的酒肆里,几个大户子弟正聚在一起喝酒,声音压得极低。

“说出来不怕你们笑,”一个胖子灌了口酒,苦笑道,“封龙山的人占城时,除了府库,没动咱们私产分毫,还派人在宅门外守着,说‘安分守己者,秋毫无犯’。

这官兵回来,周将军张口就要‘劳军钱’,每家摊派的银子比去年全年的税还多,说是‘补充军饷’,明摆着是抢!”

“我家粮仓被借走了三十石米,说是‘暂借’,借条都没打一张。”

另一个瘦子拍着桌子,“真盼着封龙山的好汉再下来,好好收拾这群畜生!”

这话刚落,门口忽然传来一声轻咳。夏侯兰站在那里,一身甲胄上还沾着尘土,脸色铁青。

这些日子,他没少处理违反军纪的兵痞,鞭笞、关押,手段不算轻,可底下的人像是烂到了根里,白天刚罚过,夜里就敢翻墙去抢百姓的鸡。

他亲眼看见有士兵把孩子手里的窝头抢过来扔进泥里,亲眼听见老兵痞教唆新兵“趁乱捞一把”,那些曾被他视为“王师尊严”的东西,在这里碎得满地都是。

“为什么……”夏侯兰低声自语,第一次对自己坚守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张远那群人,明明是“匪”,却能让百姓念好;他们是“官”,却活得像豺狼。

这样的对手,太恐怖了——他们不是在用刀枪打仗,是在用人心攻城。

日子一天天冷下去,封龙山的积雪没过了脚踝。

山上却一片忙碌,封龙军的训练从不停歇,呼喝声在山谷里回荡;

少年帮的孩子们在刘兰的教鞭下认字,石板上用炭笔写满了“平等”“为民”的字样;

妇女们聚在纺车旁织布,准备过冬的棉衣;

苏义从紫云山派人送来消息,说那边已经收拢了周边三个村子,正学着封龙山的样子开垦荒地。

张远站在矿洞外,看着弟兄们抬着矿石出来,眉头微微皱起。

负责开矿的头领搓着手,满脸愧疚:“先生,这矿脉越来越差了,一天挖不出几车像样的铜矿石,还总塌方。”

“别急。”张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开矿本就不是容易事,先前能挖到好矿,是运气。

慢慢来,安全第一,别逼着弟兄们硬拼。

实在不行,先停下来,等开春再想办法。”

正说着,孙轻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喜色:“先生,联系的马商有信了!是中山来的商人,做马匹走私生意的,约咱们三日后在北面老姑庙见面详谈。”

“哦?”张远眼睛一亮,“中山的马商?这可是大事,我亲自去。”

到了约定那天,张远带着典韦、孙轻和几个亲兵,踏着薄雪往老姑庙赶。

路上他还琢磨着,走私犯遇上“土匪”,场面怕是得像前世戏文里的黑帮谈判,刀光剑影,暗藏杀机。

可到了庙门口,却见两个穿着粗布衣服的汉子正蹲在石阶上,就着雪水啃干粮,一个四十多岁,面色黝黑,另一个三十出头,眼神精明,看着跟普通货郎没两样,半点看不出“大佬”的架子。

“可是常山的张先生?”见张远等人过来,年长的汉子站起身,拱手笑道,“在下张世平,这位是舍弟苏双。”

“苏双?张世平?”张远心里猛地一跳——竟是这两位!刘备早期最关键的投资人,正史里资助过他马匹、钱粮的中山巨商!

他按捺住心头的惊喜,坦然拱手:“在下封龙山张远。没想到是二位,久仰大名。”

苏双和张世平显然没料到他会如此直白,愣了愣,随即笑了。

做他们这行,三教九流见得多了,却少有这样不遮掩身份的“山大王”。

“张先生客气了。”张世平摆手,“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您要的马,我们有,都是上好的幽州马,只是价钱……”

“价钱好说。”张远爽快道,“你们报个数,只要不离谱,我绝不还价。”

说着,他让亲兵递过一个小箱子,“这里面是些碎银和两匹蜀锦,算我个人的一点心意,不是生意,是敬佩二位走南闯北、接济江湖的义举。”

苏双和张世平对视一眼,都有些意外。他们做走私生意,向来是给各路地头蛇“上供”买平安,还是头回见反过来送礼的。

一番商谈十分顺畅,张远不仅没压价,还主动提出“先付三成定金,货到付清”,连苏双准备好的“江湖切口”都没用上。

临走时,张世平拍着胸脯:“张先生爽快,这批马,我亲自押过来,保证都是口壮力足的好马!”

离开老姑庙的路上,苏双忍不住道:“大哥,向来只有咱们送钱出去打点,今儿倒成了别人给咱们送礼,这张远的路数,有点看不懂啊。”

张世平望着封龙山的方向,沉吟道:“看不懂才有意思。此人不按常理出牌,却透着股大气。礼尚往来,马匹的事,咱们得多上心,往后……或许还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另一边,张远骑在马上,对身边的孙轻道:“多花些金银不算什么,跟他们处好关系才是大事。不止苏双、张世平,其他能联系上的私商,都要好好维系。

乱世之中,商路就是活路,这些人手里的消息、物资,关键时候能顶得上一支军队。”

孙轻点头:“我明白,这就让人多派些弟兄去周边打探,但凡有门路的商人,都设法搭上话。”

寒风掠过旷野,卷起地上的残雪。张远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心里清楚,一匹匹战马背后,不仅是骑兵的雏形,更是封龙山与这乱世之间,一条看不见的纽带。

而这条纽带,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织就一张改变天下的大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