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108章 故人面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第108章 故人面

作者:人间月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0:57:11

红雨瓢泼。

广宗城外的喊杀声混着雷鸣此起彼伏。

牛辅本就疏于防备,在苍石军与青龙军的突袭下溃不成军,不到两个时辰,三道壕沟防线便被撕开一道口子。

当周仓一锏砸断最后一道城门闩时,天边恰好划过一道惨白的闪电,照亮了城楼上“黄天当立”的残破旗帜。

张远只带张辽一人入城,令徐晃、周仓在外收拢队伍,警戒四周。

张远踏着积水走进城门,靴底碾过满地泥泞与散落的黄巾,雷声在头顶炸响,震得人耳膜发颤。

一个清瘦高挑的身影立在瓮城中央,玄色道袍被雨水打湿,贴在身上更显单薄,正是张梁。

“多谢张首席援手。”张梁拱手,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却仍维持着镇定。

“人公将军客气了。”张远回礼,“你我是盟友,危难之际,自当守望相助。”

“雨势太大,进城说话吧。”

刚穿过瓮城,一股混杂着腐臭与汗酸的气味便扑面而来。

街边屋檐下挤满了瘦得只剩皮包骨的百姓,他们蜷缩在草堆里,眼神浑浊却带着一丝活气,见张远一行人走过,纷纷挣扎着抬起头,枯槁的脸上挤出感激的神情。

“是人民军……救我们来了……”有人低声呢喃,声音细若蚊蚋。

张远最看不得这种景象,抬头让眼中的泪没有流出来。

再往里走,转过街角,景象陡然一变。

数十名黄巾力士围着一座高台,身披黄色法衣的道士正在台上步罡踏斗——双脚踩着北斗七星的方位,双手掐着法诀,口中念诵着:

“承负者,先人之过,流及后嗣。今我等奉黄天之命,代天宣化,除承负之厄……”

台下的信徒们光着脚跪在泥水里,双手合十,跟着低声复述,任凭雨水浇透全身,眼神却异常狂热。

他们对擦肩而过的张远视若无睹,整个世界只剩下祷告与神明。

“这是大贤良师的亲卫营。”

张梁轻声解释,语气里带着一丝自豪,“他们信得过黄天,也信得过我们能熬过难关。”

张远没接话,只是看着那些信徒冻得发紫的嘴唇和渗血的膝盖,心里沉甸甸的。

这些人或许是最后的“黄巾”了,纯粹、虔诚,却也……可悲。

穿过两条街巷,终于到了黄巾军的议事大殿。

殿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正中央供奉着一尊神像,正是“中黄太一”——貌如婴孩,坐在金床玉帐之中,着紫绿锦衣,腰带流火之铃,铃赤色光,左手把北斗七星之柄,右手把北辰之纲。

四面墙上绘着“太平道三官”的壁画:天官持笏,面色红润,似在赐福;地官执简,神情肃穆,像是赦罪;水官握剑,眉目凛然,仿佛解厄。

几个道士正围着香炉作法,铜铃摇晃的声音与殿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嘴里反复念着:“三官五帝,引道我身……”

“张首席先更衣吧,湿衣裹身容易着凉。”

张梁吩咐道童取来干净的麻布衣衫,上面还绣着简单的北斗星纹。

张远客随主便,换好衣服后,与张梁分坐两侧。

道童奉上热茶,茶汤浑浊,带着一股焦味。

“不知大贤良师近况如何?”张远捧着茶碗,开门见山。

张梁吹了吹茶沫,眼神闪烁:“大贤良师正在闭关修炼,静养心神。练功完毕,自会与张首席相见。”

“那就好。”

张远点头,心里却清楚——此刻能主事的,显然是眼前这位人公将军。

他放下茶碗说:“如今广宗之围已解,但董卓大军就在下曲阳,随时可能回援。

不知人公将军对下一步局势有何打算?”

张梁神情肃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此乃天道定数。

眼下的挫折不过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心诚志坚,熬过这一关,黄天终将降福于我们。”

又是这套说辞。张远暗自叹气,端起茶碗抿了一口,不再说话。

大殿内陷入沉默,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张梁坐不住了,试探着问:“张首席远道而来,想必……带了些粮草吧?”

“粮食是有。”张远语气平静,“涉县与井陉都囤积了不少,只是董卓的大军横在中间,一时送不过来。不过击败董卓,自然就能运进来。”

张远看着张梁,故意用他方才的语气说道,“你们有中黄太一庇佑,想必定能旗开得胜。”

张梁脸上的喜色淡了些,干咳一声:“上神自有考验,我辈当诚心应对,不可懈怠。”

“心诚则灵,想来人公将军定能带领弟兄们通过考验。”张远淡淡回应,将话题堵死。

两人再次陷入沉默,只有香炉里的青烟在空气中扭曲盘旋。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传来一阵轻响,一个小道童匆匆进来,对张梁低声说了几句。

“大贤良师醒了,请张首席移步相见。”张梁站起身,神色恭敬了许多。

此时雨已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街道上,给泥泞的地面镀上一层微光。

张远跟着张梁穿过层层院落,越往里走,规矩越严——道童们垂首侍立,黄巾力士按刀而立,连脚步声都透着压抑。

张远看着这些排场,眉头微蹙:都到了这般境地,还讲究这些虚礼?

转过最后一道回廊,眼前出现一座孤零零的别院。

院墙斑驳,院内杂草丛生,只有中间一座似庙非庙的小屋,木门上漆皮剥落,透着一股萧索。

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刻着“太平精舍”四字。

小道童推开木门,没有说话,只做了个“请”的手势。

屋内陈设极简,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张旧木桌,桌上堆着几本泛黄的道经,其中一本《太平经》翻开着,页边写满了批注。

墙上没有神像,只挂着一幅手绘的北斗星图,墨迹已有些模糊。

床上斜靠着一个老者,身形枯瘦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面色苍白如纸,颔下长须已有些花白,却依旧梳理得整齐。

他便是张角。

张角缓缓抬起眼。

那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眼窝深陷,布满了血丝,却透着一股与衰弱身躯截然不同的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沙哑说道:“张首席,别来无恙?”

张远心拱手道:“大贤良师。”

“坐吧。”

张角指了指床边席子,动作间透着明显的疲惫,“没想到,贫道苟延残喘之际,还能等到你这位故人。”

“大贤良师说笑了。”张远入座,目光落在他凹陷的眼窝上,“我观您神色虽虚,却尚无大碍,或许只是积劳成疾,按时服药便能好转。”

言下之意,是劝他别总想着“修炼”,有病治病。

张角笑了笑,牵动了嘴角的皱纹:“贫道略通医术,自己的身体,还是清楚的——听说张首席也懂些医道?不如……替贫道瞧瞧?”

张远本不想多说话,但是想到广宗城那些受苦的百姓,觉得能帮的情况还是帮一把。

最终,张远还是缓缓道:“我虽算不上医者,却愿意听听病症——或许,能寻出些症结来。”

窗外的晨光恰好照进屋内,落在张角苍白的脸上,也照亮了他眼中复杂的神色,与桌上《太平经》上“乐生恶死”四字交相辉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