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89章 论宗教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第89章 论宗教

作者:人间月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0:57:11

江风呜咽,月色如练,却照不亮前路的迷茫。

张角望着远处摇曳、几欲熄灭的渔火,忽然开口,声音比沉沉的夜色还要嘶哑:“我与你,今日一别,恐怕便是永诀。”

他顿了顿,锐利的目光穿透浓重的夜色,死死盯在张远脸上,“你我心里都清楚,太平道也好,人民军也罢,在大势之下,败亡不过是迟早的事。”

“要想为天下苍生,也为我们自己,搏一线渺茫的生机,唯有放下所有猜忌隔阂,开诚布公地谈一次。”

“自然。”张远微微颔首,夜色里,他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白雀他们之前邀你入教,你婉言拒绝了。”

张远点头承认。

张角浅笑,那笑容里却藏着无尽的疲惫,说:“我就知道,你这等人物,是不屑于用宗教外衣裹着的起义的。”

张远不再有半分遮掩,坦然道:“我总觉得,愚弄百姓,靠着画符念咒来凝聚人心,终究是镜花水月,成不了气候。

人心是骗不来的,能依靠的,只有一颗真心。”

张角望着江面悄然升起的、冰冷的夜雾,指尖无意识地捻着蓑衣上粗糙的草绳,声音里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苍凉,仿佛在诉说一桩早已注定结局的往事:

“你说宗教是愚民,倒也不算错,却只看了皮相。

这世间的‘教’,从来不是一卷经文、几炷香火能框住的。”

张远若有所思,说:“原问大贤良师高见。”

张角抬手拂过船头冰冷的露水,目光悠远而空洞,说:“太古之时,人对天地无知,见雷电则惧,遇水火则慌,于是有了‘神’——不是我太平道的神,是人心底自己长出来的、用来抵御恐惧的神。

这神,是解释,是慰藉,是‘为什么’与‘怎么办’的答案。

年岁久了,答案攒得多了,便成了教义;

传答案的人多了,便成了教门。”

张远暗暗点头,张角这番说辞,倒是把宗教的起源说得透彻,不愧为一代宗师。

张角忽然笑了,笑声里满是自嘲与无奈,“你说我用符水治病是欺瞒?

但是符水或许治不了肺痨,却能治‘怕’。

一个快饿死的人,见了‘太平道’的旗号,知道有口粥喝;

一个被官差追打的人,躲进我的道场,知道能喘口气——这‘信’,便成了他们活下去的最后一点力气。

你叫它‘愚民’,可对走投无路的人来说,这点‘愚’,是他们唯一能抓住的救命浮木。”

张远点头,说:“克服恐惧,确实是宗教存在的意义。”

张角低头看着漆黑如墨的江水,语气沉了下去,带着一丝绝望:“但这浮木,终究不能当船使。

我太平道的‘道’,先讲‘太平’,再讲‘公’。

‘太平’是吃饱穿暖,无病无灾;

‘公’是田地均分,贵贱同权。这才是根。

符水、咒语,不过是引百姓上船的篙子。

若只盯着篙子,忘了要渡人去的岸,那才真成了自欺欺人,万劫不复。

你说‘愚民不是长久之计’,我信。”

张角抬头望张远,眼中残存的星火忽明忽暗,“等天下真太平了,人人识文断字,知天地运行,晓人间道理,自然不需要这些‘方便之门’。

可眼下这世道,百姓连字都认不全,不借点‘神’的名义,谁肯信一个老头子能改天换日?”

张远低声附和,语气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是啊,谁肯相信呢。”

张角轻轻叹了口气,万千感慨,最终都化为一声沉重的无奈:“宗教这东西,是药,能治乱世的‘慌’;

也是毒,用久了,人便忘了自己能走路,只想着靠神只托底。

我用它,是知其是药,也知其是毒,只求能借这药力,把这病入膏肓的天下,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半口气。”

月光终于刺破厚重的云层,惨白地照在他银白的须发上,勾勒出一张饱经风霜却又带着无尽悲怆的脸。

张角望着那轮孤月,轻声道:“等哪天,这药没用了,扔了便是。

要紧的是,那‘太平’的岸,得有人记着,得有人拼了命往那里划。

哪怕,代价是粉身碎骨。”

他转头看向张远,眼神复杂,有托付,有期盼,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所以,宗教不是愚民,而是信念。

其实你该知道,我若不起义,凭着太平道在民间的势力,安安稳稳当个教主,富足一生,易如反掌。”

“是。”张远坦诚承认,语气里带着一丝敬佩,“太平道在民间的根基,恐怕比朝廷的郡县还要深厚得多。”

“可我还是反了。”

张角的声音忽然高了些许,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执拗,也带着一丝悲壮,“你以为,我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吗?”

“不是。”张远缓缓摇头,语气无比肯定,“大贤良师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那个遥不可及的‘太平’。”

“这,就是我们能合作的根基。”

张角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如同风中残烛,“归根到底,你我都是想让这天下的百姓,能活得像个人样。

只是我选择了太平道这条看似捷径、实则布满荆棘的路。

而你,却走了一条我看不懂、但或许更艰难的路——但只要我们的目标一致,就有得商量。”

“愿闻其详。”

“我想给你一个称谓——太平道天枢使。”

张角的语气异常郑重,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托付,仿佛在移交自己毕生的心血。

张远一愣,显然没料到他会提出这个,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啊?”

“先别急着拒绝。”

张角抬手止住他,“这称谓,我只秘密告知渠帅一级知晓。我死后——”

他顿了顿,似乎说出这个字都耗尽了力气,“黄巾军中的将领,或投你,或与你合作,有这名号在,便少了许多名义上的隔阂。”

“对你而言,能顺理成章地接纳他们,壮大实力;

对我而言,太平道的火种也算有了依托——哪怕将来推翻汉室的是人民军,不是太平道,我也死而无憾了。”

张远恍然大悟,想起之前的猜测,连忙问道:“贵教的神上使张曼成,大贤良师当初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曼成是教中少有的青年才俊,沉稳有担当,我很看好他。”

张角点了点头,眼神黯淡下去,“不错,我也给了他类似的安排。

多留几条后路,总是好的,万一……万一我殒命于半道,总得有火种能传下去,不至于让这‘太平’的念想,彻底熄灭。”

张远沉默了片刻,看向张角手中拿着的一块玉环,玉质温润,上面刻着繁复的星纹,想来是太平道核心成员才能拥有的信物。

他抬起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仿佛接过的不是一个称谓,而是一份沉重的使命:“好,我答应你。”

张角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笑意,那笑容如同枯木逢春,短暂而珍贵。

他郑重地将玉环按在张远掌心,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交接仪式:

“有这信物在,各地的渠帅们自会认你。

若有一天,我的路走不下去。剩下的,拜托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