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62章 美人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第62章 美人

作者:人间月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0:57:11

灵寿县城隍庙前的空地上,张远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手里举着三块木牌,对围拢的百姓朗声道:“今日选官,咱们定个新规矩——‘三三制’。”

他举起第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人民军”:“衙门里,得有咱们自己人盯着,占三分之一。”

又举起第二块,写着“农夫工匠”:“地里刨食的、手上干活的,最懂百姓难处,也占三分之一。”

最后一块是“乡绅地主”:“只要肯为大伙办事,不分从前身份,也占三分之一。三类人凑齐了,互相盯着,才不容易偏了心。”

百姓们虽有些懵懂,但听着“互相盯着”四个字,都觉得在理,纷纷点头。

按这比例推举出候选人后,选举用了最实在的法子——

候选人背对众人坐在长凳上,身后各摆一个陶瓮,百姓们排着长队,手里攥着豆子,走到心仪之人背后,就把豆子投进瓮里。

“李大叔为人实诚,我投他!”一个农妇踮着脚,把豆子投进标着“农夫”的瓮里。

有人对着“人民军”候选人的瓮犹豫片刻,终究还是投了进去——

那是个在封龙山受过伤的老兵,据说分粮时从不多拿。

乡绅堆里,一个曾开粥棚的没落世家子弟也得了不少豆子,有人念叨:“他虽识字,却没架子,能行。”

选举结果出来,新官员里既有扛过枪的士兵,也有握过锄头的老农,还有两个口碑不错的小地主,结构果然匀称。

张远看着陶瓮里深浅不一的豆子,对身边的刘兰道:“灵寿就照这个法子办,蒲吾县也一样。

你把这边理顺了,带着剩下的学生往西找我,那边等着咱们去搭架子。”

刘兰用力点头:“先生放心,我记下了。”

次日清晨,灵寿城外的官道上,刘菊、刘兰姐妹立在路边,看着张远一行的身影。

刘兰望着扬尘的方向,轻声道:“姐,先生说西边的天地更大,咱们也得快点赶上去。”

刘菊拍了拍她的肩,眼里带着期许:“好好干,你是先生最看重的学生,别给先生丢人。”

张远带着赵云、赵霜的飞龙军一路向西,到井陉时,石仲、洪伯的封龙军,孙轻、王当的紫云军,典韦、李大目的红岩军早已在此集结,十分忙碌。

“将军,张角那边派人来了,说是……给您瞧病。”

孙轻凑过来,脸上带着点古怪的神色,眼角总往人群里瞟。

张远这才想起自己臂上的伤,笑道:“倒把这茬忘了。告诉他,小伤而已,不碍事。”

“还是见见吧,”孙轻压低声音,“说是张角亲传的弟子。”

张远挑眉:“哦?那确实该见见。”

刚走到中军帐外,就见一群人在远处探头探脑,李大目的牛眼瞪得溜圆,正跟王红那半大孩子挤眉弄眼,见张远看过来,慌忙背过身去,假装看天。

“你们扎堆做什么?”张远笑问。

李大目挠着头,瓮声瓮气地说:“啊……没事,刚吃完饭,消消食。”

帐内已站着个女子,十**岁年纪,一身月白道袍,青丝用木簪挽着,眉目清秀得像水墨画里走出来的人,只是眉宇间带着股疏离的冷淡,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他心里先打了个突。

“张角倒是会选人。”

张远暗自嘀咕,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剑。

说是来治病,派个老郎中便是,偏派这么个模样出挑的亲传弟子,难免让人往“美人计”上想。

乱世之中,各方势力用些手段拉拢人心,本也寻常。

“在下张远。”他拱手时,目光坦然迎上去,想从对方眼里看出些别的东西。

“杨柳。”

女子的声音比想象中更淡,像冰面下的水流,听不出情绪。

她没多余寒暄,转身坐到案前,素白的手指搭上案几,轻轻敲了敲:“手。”

张远依言伸手。

她的指尖搭上他的腕脉时,微凉的触感传来,带着种草木的清苦气——许是常年捣药留下的。

他注意到她的指甲修剪得极短,指腹有些薄茧,倒不像养在深闺的娇女。

“肩伤是皮肉伤,已无大碍。”

杨柳的目光落在他臂上包扎的伤口,声音依旧平淡,“但你脉息虚浮,是长期劳神、饮食不调所致。夜里是不是常咳?”

张远微怔。

这细节,连身边亲近的将领都未必留意,她竟一把诊了出来。

“军务缠身,难免熬夜。”他如实道。

“熬夜伤阴,再加上你偏食干粮,少食五谷,脾胃早就亏了。”

杨柳收回手,从随身的药囊里掏出个纸包,放在案上,“这里面是茯苓、山药磨的粉,每日掺在粥里喝。忌生冷,忌烈酒。”

她说话时,眼神始终落在他的伤处和脉息上,专注得像在研究一味疑难药材,丝毫没有寻常女子的忸怩或试探。

张远心里那点警惕,不知不觉松了些——若真是来施展“美人计”,这般态度也太过拙劣了。

正思忖间,杨柳的目光忽然被帐角挂着的口罩吸引。

那是片粗麻布缝制的玩意儿,边缘还带着些线头,是士兵们处理伤口时用来挡秽气的。

“这是你做的?”她取下口罩翻看,指尖捻着麻布的纹理,眼神里第一次有了波动。

“算不上做,是逼出来的法子。”张远笑了,“前年光和五年,冀州闹时疫,死者枕藉。

我那时在流民里,见得多了——病人咳出来的痰,没烧过的水,甚至死人身上的衣服,都能传病。”

“光和五年的时疫……”杨柳抬眼,眼里的淡意瞬间散去,闪过一丝锐光,“我师兄们在巨鹿救治时,也提过那场疫病凶险。

他们说,常山这边有支队伍,用了些古怪法子,让流民存活率高了不少——

让咳嗽的人捂嘴,喝开水,烧衣物,埋死人时撒石灰……。”

“算是从死人堆里琢磨出来的。”张远想起那段日子,眉头微蹙,“那时缺医少药,只能瞎试——见唾沫能传人,就用布挡着口鼻;

见冷水喝了拉肚子,就逼着大伙喝烧开的;

病人用过的东西带邪气,就一把火烧干净;

石灰撒在土里能发烫,大约能杀死些脏东西……没想到真管用。”

“不是瞎试。”杨柳摇头,语气里带了点急切,指尖在口罩上轻轻点着,“你这是摸到了‘秽气传病’的根由!

师兄们说,他们按你这些法子试了,果然能少死人。

我听着好奇,才缠着师父,求了这个差事过来,想问问清楚其中的道理。”

她说话时,语速快了些,脸颊也泛起薄红,先前那股清冷荡然无存,倒像个听到新奇医理的学徒,眼里闪着求知的光。

张远彻底放下心来。

他瞧得明白,这女子眼里的光,是对医术的痴迷,是遇到新知的兴奋,与“拉拢”“试探”毫无关系。

所谓“美人计”,不过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让姑娘见笑了,都是些土法子。”

张远的语气轻松了许多,“军中刚好有本记录防疫法子的册子,是苏义整理的,里面记了光和五年的应对,还有这两年在军中的改进,姑娘若有兴趣,拿去看看便是。”

然后张远吩咐王红将册子送来。

“多谢!”

杨柳接过王红递来的册子时,竟微微躬身,语气里带着真切的谢意,“这些法子若能推广,能救许多人。”

她低头翻阅册子时,眉尖微蹙,时而点头,时而在指尖虚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张远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乱世之中,能有这样一份对医道的纯粹痴迷,倒也是件难得的事。

“我要去校场誓师,先走一步。”

他起身时,语气里已无半分戒备,“帐内有茶水,姑娘自便。若有疑问,可问王红,他机灵,都懂。”

杨柳头也没抬,指尖点着册子上的字:“自便。”

张远走出帐外时,恰逢一阵风过,吹得赤旗猎猎作响。

他回头望了眼帐内那道专注的身影,嘴角忍不住带了点笑意——倒是自己想多了。

这世间,总有些人为医而生,为道而活,无关权谋,无关风月。

这般人物,倒也值得敬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