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50章 流言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第50章 流言

作者:人间月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0:57:11

封龙山的峰峦之间,人间烟火日渐浓郁。

典韦在校场上舞动双戟,将一众新来的将领收拾得服服帖帖——

李大目仗着自己有几分蛮力,非要凑上去跟典韦较劲。

他那双铜铃似的大眼睛瞪得溜圆,梗着脖子喊:你一个头两只手,俺也一个头两只手,俺不信你这小短戟能有多大劲儿!

话音刚落,就被典韦一戟挑飞了手中的铁锤。

那铁锤地一声擦着他的头皮飞过,吓得他眼睛瞪得更大,嘴巴张得大大的,踉跄着退了十几步才站稳。

从此,这傻大个见了典韦,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就立刻耷拉下来,头埋得快到胸口,活像个做错事的大孩子。

郭大贤桀骜不驯、不服管教,被典韦按在泥地里一顿痛揍,从此再也不敢耍横逞凶。

想在这儿立足,就得守这里的规矩!

山下的校场里,苏义和孙轻正带着新兵操练。

他们穿着统一的粗布短褂,手里握着削尖的木棍,喊着“为民作战”的口号,步子踏得震天响。

苏义站在高台上,每日都要讲半个时辰的规矩:“咱们不是匪,是保百姓的兵!

谁家没爹娘妻儿?

抢百姓的东西,跟抢自家爹娘有啥区别?”

刘菊管着分粮,哪家缺粮、哪家有病人,她都门儿清。

张远却把自己藏进了红岩岭的山洞里。

洞壁上挂着油灯,地上铺着干草,十几个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的少年、青年围坐成圈,手里捧着用树皮做的“课本”,听得聚精会神。

“啥叫‘人民’?”张远蹲在中间,手里拿着根木炭,在石壁上画着,“就是咱身边的百姓,是种地的、打铁的、纺线的,是每一个靠自己双手吃饭的人。

这天下,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是百姓的。”

一个的少年皱着眉:“先生,我听过一句话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是这样的吗?”

“那是骗傻子的。”

张远笑了笑,用木炭在石壁上敲了敲,“皇帝不种地,不织布,凭啥吃最好的、穿最好的?

就因为他爹是皇帝?这道理讲得通吗?”

少年们愣了愣,随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他们大多是流民的孩子,见过官府的欺压,受过地主的盘剥,张远的话像一道光,照进了他们心里。

“那为啥他们能欺负咱?”一个瘦高个的青年问。

“因为他们手里有地,有粮,有刀。”

张远的声音沉了下来,“这就叫‘阶级’。咱们跟他们,不是一路人,这就有‘斗争’。想不被欺负,就得自己拿起刀,护住自己的地和粮。”

每日的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从“谁创造了粮食”讲到“为啥会有饥荒”,从“官府的税都去哪了”讲到“该怎么过日子”。

张远尽量用他们听得懂的话,把那些超越时代的思想揉碎了讲——没有空洞的口号,全是从他们亲历的苦难里刨出来的道理。

这些少年、青年成了红岩岭最特别的存在。

他们白天跟着张远念书,晚上就帮着分粮、登记,把学到的道理往实处用。

有个叫狗子的少年,以前见了官就发抖,现在却敢站在流民堆里,大声讲“为啥要互助生产”,眼里的光比油灯还亮。

山外的日子却越来越难。

开春的暖意挡不住饥荒,大批难民往井陉县涌,县衙的官老爷们见势不妙,拖家带口地跑了,连印信都扔在了堂上。

大户们也跟着逃,临走前还想把粮食运走,被封龙军拦下,张远让人打开粮仓,全分给了百姓。

“先生,县城没人管了!”周仓跑回山报信,“要不咱们直接占了?”

张远摇摇头:“不急。”

他带着红岩岭的学生们下了山,挨村挨户地走。

把无主的田地按人口分给百姓,三家五户编一个互助组,谁家缺牛就合着用,谁家缺种子就互相匀。

整顿好一个里,就从学生里挑一个当里长,牌楼上刷着“天下为公”“为民服务”的标语,红漆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在几个根基深的乡里,张远试着搞了“农业合作社”——十几户百姓把土地凑到一起,统一耕种、统一分配。

更让人振奋的是,老矿工们在井陉县西边的绵蔓河畔,找到了铁矿和煤矿。

张远立刻组织流民去开采,没有工具就用石头砸、用火烧,挖出的矿石拉到临时搭的铁匠铺,叮叮当当敲打成农具和武器。

烟火缭绕的矿场和铁匠铺,成了这片土地上最有生气的地方。

就在这忙碌里,谣言像野草似的长了出来。

“听说了吗?封龙山的张远要称王了!”

“可不是嘛,有人看见红岩岭的山洞里挂着龙旗呢!”

“还有人说,他给学生们讲课,说皇帝该换人做了,要让百姓当主子!”

“真要改朝换代了?那咱们是不是就不用饿肚子了?”

谣言越传越邪乎,有的说张远得了天书,能呼风唤雨;有的说他暗中招兵买马,就等春天一到,就要打进洛阳。

连真定、巨鹿那边的商人,都小心翼翼地问:“张先生真要称王?要是成了,可得给咱们留条活路啊。”

张远听到这些谣言时,正在给学生们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放下手里的木炭,望着洞外抽芽的树枝,忽然笑了。

“先生,这谣言……”一个学生有些担心。

“怕什么?”张远拍了拍他的肩膀,“谣言里说的‘百姓当主子’,咱们正在做啊。至于称王……”

他看向石壁上“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等天下的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谁当这个王,又有什么关系?”

洞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少年们的脸上,映出一张张充满憧憬的脸。

他们或许还不懂“人民史观”“唯物史观”这些词,但他们知道,跟着先生干,能让日子变好。这就够了。

山风拂过矿场,带来铁器的腥气;田埂上,互助组的百姓正弯腰播种;校场上,新兵的呐喊震得山响。

封龙山的春天,来得比别处更热闹些,也更扎实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