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203章 春色暖暖

春色漫过北地的山梁时,风里终于掺了些暖意。

一行人踩着新绿的草芽往北走,偶尔有野兔窜过草坡,留下几道浅痕便没了踪影。

越往前走,异族活动的痕迹越扎眼——被马蹄翻松的土坡上,散落着镶着兽牙的皮带碎片;

远处山坳里飘着陌生的毡帐炊烟,带着膻气的风裹着隐约的牧歌;

好几次,张远瞥见灌木丛后闪过几双警惕的眼睛,暗中打量着他们,直到队伍走远,才悄然隐入山林。

“江安一个人往王家坪去,真的稳妥吗?”刘兰眉头拧着。

这里汉人与异族杂居,虽不算敌对,却也素来隔着层冰,万一撞上性子烈的部族,他一个背着药箱的赤脚医生,连件像样的兵器都没有……

“放心吧。”张远的目光看着白云,“江安在这一带扎了好几年,哪个山梁有泉水,哪个部族懂草药,哪家的娃爱闹肚子,他比谁都清楚。

再说他为人实诚,异族都信他——前阵子西边的匈奴部族闹牛瘟,是他硬生生把牛群救了回来,那些牧民见了他,都要敬他三分。”

话虽如此,众人脚下的步子还是不自觉地加快了些。

沿途经过几个汉族聚居的村落,这些村子还处于“自治”状态,没推行村委制度,权力攥在本地大家族手里。

张远让人递上文书说明来意,得到的回应也只是几句冷淡的“不缺粮不生病,多谢好意”,连村口的青石板路都不让踏进一步。

直到夕阳染红了天际,才望见向阳村的轮廓。

这是个被人民军改造过的村落,村口竖着“向阳村村民委员会”的木牌,油漆虽有些斑驳,却透着一股子新生的劲儿。

几个穿灰布褂子的村委干部正踮着脚往远处望,见了他们的身影,立刻笑着迎上来:“可把首席盼来了!快进村歇歇脚,一路辛苦啦!”

村委主任迎着张远一行人往村里走,脚步都带着风:“快,去杀只羊,给首席炖锅热乎羊肉补补!”

张远连忙摆手:“按规矩来就好,粗茶淡饭最合口。乡亲们的东西来得不容易,可不能随便动。”

村委主任拗不过,只好让婆姨们端上小米粥、贴饼子,还有一碟腌萝卜。

刚放下碗筷,村里的打谷场就挤满了人——开群众会的消息早就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全村的角角落落。

“以前哪敢想啊,俺这辈子还能有自己的地!过去,地主家的狗都比俺们金贵,俺们种一年地,收的粮还不够交租,娃子饿急了只能啃树皮。

现在倒好,地是自己的,俺家娃还能去学堂认字,生病还有江安小先生背着药箱上门……”

“可不是嘛!去年山洪冲了俺家屋,俺以为天塌了,是村委领着大伙帮俺盖新的,还送来了粮食。换了过去,俺们一家子早饿死在山沟里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全是新旧社会的对比,说到动情处,不少人抹起了眼泪。

但到此的大多是汉子和老人,妇女和孩子寥寥无几,像是被这热闹的场面遗忘了。

“村里的婆姨娃娃呢?”令狐娇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发问。

村委主任愣了一下,随即哈哈笑道:“害,她们脸皮薄,见了生人害羞,都躲屋里纳鞋底呢!”

令狐娇给了张远一个眼神,张远瞬间就明白了——哪里是害羞啊!

这穷山僻壤里,一家人能凑出件像样的衣裳就不错了,男人们要出门见客,自然穿那唯一的体面衣裳,婆姨娃娃们只能在炕上待着,连屋门都不敢出,怕被人笑话,怕寒碜。

群众会开得热热闹闹,乡亲们眼里的光、话里的感恩,都像春日的暖阳,晒得人心里发烫。

可张远总觉得,那片被屋檐挡住的阴影里,藏着他们还没做好的事,藏着乡亲们羞于启齿的苦。

夜里歇在村委的土坯房,几人围坐在油灯下,灯光昏黄,映着一张张凝重的脸。

“百姓太善良了。”张远望着跳动的灯苗,声音有些沙哑,“我们不过是做了一点点事,百姓就感恩戴德。可我们做的实在不够……”

“会好的。”令狐娇语气坚定,“您看向阳村,以前也是大家族说了算,百姓们连腰杆都挺不直,现在不是变样了?

其他村子看着,慢慢就会信咱们,向咱们靠拢。日子是一步一步过出来的,急不得。”

刘兰叹了口气:“纺织厂的工匠们都快住在厂里了,日夜琢磨着织布,可麻和葛的产量就那么多,织出的布实在不够分。

好在天暖了,暂时冻不着,就是……就是看着乡亲们那样,心里难受。”

“得为冬天打算。”张远敲了敲桌子,“刘兰,记着给苏双捎信,让他多跟北边的游牧部落跑跑,问问能不能换些羊毛来。

让工匠们试试,羊毛能不能纺线织布。哪怕织出来的布糙点、扎点,也总比让大伙冬天裹着破麻袋片强,总能让大伙穿得厚实些。”

刘兰连忙点头,掏出纸笔记了下来。

正说着,院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妇人急促的呼喊,还有婴儿微弱的啼哭。

令狐娇起身就往外跑,不多时回来,脸上带着些复杂的神色:“是村西头的卫家,添了个女娃。”

“是喜事啊。”张远笑了笑,语气里满是欣慰。

“可……”令狐娇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卫家男人脸拉得老长,说是个丫头片子……”

张远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

重男轻女的根子,扎了千百年,不是一天两天能刨掉的,得慢慢熬,慢慢改。

第二天出发时,向阳村的乡亲们在村口排了长长的队伍,送的鸡蛋、烙饼堆了小半车,还有人塞来几把晒干的草药。

张远一一谢绝,走到卫家院外时,特意停下了脚步,对着柴门喊道:“卫大哥在家吗?”

一个精瘦的汉子掀开柴门出来,脸上带着局促,双手在衣角上蹭来蹭去。

“听说添了个闺女?”张远笑着拱手,语气真诚,“恭喜啊,添丁进口,是大喜事。”

卫家汉子搓着手,讷讷道:“谢……谢谢首席。”

“孩子取名了吗?”张远问。

“还……还没。”汉子的声音更低了,头几乎埋到了胸口。

张远目光掠过院墙上飘动的破布条,又望向村里那些紧闭的屋门,声音不高,却字字砸在人心上:“我给孩子取个名吧,就叫卫暖。”

他顿了顿,像是要把这两个字里的暖意都传递出去:“温暖的暖。”

“不光盼着这娃往后能穿得暖暖和和,身上不挨冻;更盼着咱向阳村、咱这北地的家家户户,都能暖衣饱食,再也不用让日子寒了心。”

首席竟亲自给一个农家女娃取名!

还把娃的冷暖跟全村人的日子绑在一块儿!乡亲们都愣在原地,脸上满是震惊,随即眼眶就热了。

卫家汉子更是浑身发颤,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谢首席!谢人民军!

俺……俺这辈子都记着您的情!俺以后一定把这娃当成眼珠子疼,一定好好过日子,不辜负您的期盼!”

张远连忙扶起他:“乡亲们,人民军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咱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穿得暖,穿得体面;而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语气格外郑重,“不管是男娃还是女娃,在人民军这里,都一样金贵,都能上学堂,都能学本事,都能堂堂正正地站在太阳底下,活出个人样来!”

卫家的柴门后,婴儿的啼哭渐渐响亮了些,不再那么细弱,像一粒刚破土的种子,带着对春天的期盼,带着对温暖的渴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