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197章 谷雨城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第197章 谷雨城

作者:人间月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00:57:11

人民军抵达的“城”,早已没了城的模样。

断壁残垣在风沙中龇牙咧嘴,夯土筑成的墙皮剥落得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只有几处还算完整的房梁,勉强支棱着遮风挡雨。

城墟里散落着几百号人,大多面黄肌瘦,破衣烂衫遮不住嶙峋的骨节。

见一支军队从漫天黄沙中走来,他们既没惊慌躲避,也没围拢探问,只是麻木地倚着残墙,眼神空洞得像干涸的河床——日子早就坏透了,还能再坏到哪里去?

谷雨勒住马,望着这群形同枯槁的人,忽然低声道:“我知道征服这些地方,最好的武器是什么了。”

贾诩在一旁挑眉:“哦?是什么?”

“粮食。”谷雨的声音斩钉截铁,“是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口粮。”

贾诩扯了扯嘴角,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可你们带来的军粮,自己都未必够吃。”

“会有的。”谷雨翻身下马,沙粒在靴底簌簌作响,“我们已经打通了和并州的粮道,我会把这里的情况加急报给先生,他一定会调配物资过来。”

贾诩沉默了——他太清楚这方土地的贫瘠,要填满几百张嘴的肚子,绝非一时之功,那简直是个无底洞。

谷雨却没看他,目光扫过那些蜷缩在墙角的百姓,轻声道:“临行前先生嘱咐我,到凉州不是来打仗的,是来让这里的百姓能活下去,活得像个人样。当时我还不全懂,现在才算明白了。”

说着,他回头对亲兵道:“把军粮分一部分出来,先让乡亲们填填肚子。”

当带着麦香的粗粮饼递到百姓手中时,那些麻木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波动。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咬了口饼,眼泪毫无预兆地淌下来,滴在饼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有了第一个,便有第二个,低低的啜泣声在残城上空响起,像冰封的河面终于裂开了一道缝。

接下来的几日,谷雨没忙着进军,反而带着士兵们扫起了街道——用破筐把瓦砾碎石运走,用门板搭起临时的棚屋,甚至搬来石块,一点点修补那豁口的城墙。

百姓们起初只是傻愣愣地看着,有人抱着胳膊,有人缩着脖子,仿佛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直到谷雨带着人挨家挨户挑水,又在城中心选了处地势低洼的地方,领着士兵们挥锄头挖井,他们才渐渐挪开脚步,远远地围拢过来。

井水涌出来的那天,清冽的水花溅在黄沙上,映出一片细碎的光。

一个白发老者颤抖着伸手掬了一捧水,凑到嘴边喝了口,忽然老泪纵横地喊了声:“是甜的……是甜的啊!”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终于有了活气。

谷雨趁机把百姓们召集起来,没讲什么大道理,只是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着:“乡亲们,粮食会有的,种子也会有的,开春了,会有农官来教大家种耐旱的庄稼。

但这个冬天,咱们得先动手,把土地拾掇一下——土地不骗咱,你对它好,它就给你长粮食。”

说完,他扛起一把锄头,率先走向城外那片龟裂的土地:“来,我教你们翻土整墒,种冬麦!”

起初,没人动。

贾诩站在一旁,心都揪紧了——他太了解这些被苦难磨透了的人,他们早已不敢相信任何承诺,生怕那又是一场空。

谷雨却没急,只是回头笑了笑,又朝他们招了招手:“来呀,试试?种下去,冬天藏着劲,来年就有收成!”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瘸着腿的汉子拄着拐杖,慢慢挪了过去,接过士兵递来的锄头。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便快了。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人跟了上去,拿起身边能找到的工具——哪怕是块破瓦片,也学着谷雨的样子,在板结的土地上刨了起来。

谷雨站在人群中,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深翻松土,如何耙平田垄,如何选种下播,声音洪亮得盖过了风沙声。

百姓们听得认真,有人点头,有人发问,连那几个一直缩在后面的孩子,也凑上前来,用小手扒着土块。

次日天刚亮,谷雨要带队去下一站了。他和贾诩刚走出临时搭建的营房,就愣住了——只见百姓们拿着各式各样的农具,静静地站在路边,有老人,有妇人,还有半大的孩子。

见他们出来,众人齐齐弯腰,行了个最朴素的礼。

走出老远,贾诩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只见那片曾经死寂的残城外,已经有了晃动的身影——百姓们扛着锄头,正沿着昨天开垦的田垄,一点点把希望种进土里。

他忽然觉得眼角有些发涩,别过头去,没再说话。

贾诩不知道,当人民军后续队伍到这里来扎根治理时,询问本地地名。

本地百姓异口同声:“我们这里,叫谷雨城。”

并州的阅兵场上,旌旗如林,猎猎作响。

高台上,最显眼的位置没留给任何将领,反而坐着一群伤残士兵——缺了胳膊的,断了腿的,还有瞎了眼的,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胸前挂着用铜片做的勋章,坐得笔直。

这次阅兵没按七军编制来,毕竟各军驻守四方,来的都是就近抽调的队伍,而是按兵种依次列队。

最先走过的是长矛兵,黑压压的一片,矛尖在阳光下闪着冷光,步伐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这是人民军最基础也最庞大的兵种,易组建,好训练,却最能体现军纪。

接着是刀盾兵,左手持盾,右手握刀,盾牌相撞时发出“哐当”的脆响,震得人耳膜发麻。

然后是弓兵,背着长弓,腰挎箭囊,走得沉稳有力,仿佛随时能弯弓搭箭,射落天上的飞鸟。

再往后,是手持大戟的重步兵,甲胄虽不算精良,却个个身强体壮,走起来地动山摇,带着一股悍不畏死的气势。

轮到赤卫队时,场面稍显杂乱——他们没统一的军服,脖子上都系着条红巾,武器也五花八门,有砍刀,有短矛,甚至还有人扛着锄头。

但他们的眼神最亮,喊出的口号也最响,透着一股庄稼人特有的韧劲。

赤卫队里还有一支女兵方队,步伐或许不如男兵稳健,却个个腰杆挺直,脸上带着风霜,也带着倔强。

医疗队的队伍最特别,他们背着药箱,抬着简易的担架,走得不快,却让人看着心头一暖——那是战场上的生命之光。

当残锋军走过来时,全场忽然安静了。

孙轻坐在轮椅上,由士兵推着,腰杆挺得笔直;李大目被一个小战士牵着,虽看不见,却高高扬起手,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后面跟着的,都是缺了肢体、带着伤痕的士兵,他们走得或许不快,或许不稳,却一步一步,走得无比坚定。

最后,三百重骑兵和八百轻骑兵踏着烟尘而来,马蹄声如闷雷滚滚,铁甲反射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算是给这场阅兵画上了个雄壮的句号。

围观的百姓们早已忘了先前的阴霾,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你看那长矛兵,多齐整!”

“女兵也能上战场?真了不起!”

“那些伤残的弟兄……不容易啊!”

人群中,一个其貌不扬的汉子也望着那支残锋军,眉头紧锁——正是本该南下的郭嘉。

听说有阅兵,他鬼使神差地又折返了回来。原本他已没了见张远的兴致,可此刻看着那些伤残士兵,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高台上,张远正笑着朝台下挥手,目光扫过人群时,忽然顿住了——他认出了郭嘉。上次匆匆见过一面,印象倒挺深。他笑着朝郭嘉那边挥了挥手。

令狐娇眼尖,立刻指着那边道:“是郭嘉!他没走!”

张远眼睛一亮:“快,抬我过去。”

“不行!”典韦立刻拦在前面,瓮声瓮气地说,“台下人多眼杂,太危险!”

周仓也跟着点头:“首席,这里已经够让人提心吊胆的了,可不能再动。”

张远看了看台下涌动的人潮,知道他们说得在理,便不再坚持,只对周仓道:“那你去请他过来一叙,就说我在这儿等他。”

典韦松了口气:“这个可以。”

周仓快步走下台,穿过人群,来到郭嘉面前,抱拳行礼:“郭先生,我家首席有请。”

郭嘉看着高台上那个被人扶着的身影,又想起刚才那支残锋军,沉默片刻,终究还是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能让伤残士兵站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样的人,或许值得一见。

走到台前,张远笑着拱手:“郭先生,前几日未能好好招待,多有怠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