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 > 第160章 忠勇石仲

残阳如血,喊杀声震耳欲聋。

援军在汉军后方撕开一道口子,却被曹操调度的兵马死死堵上。

山上的赤卫队员们发起了数次决死冲锋,都被孙坚的防线挡了回来。

山脚之下,尸体已堆叠成薄薄一层,血腥味在夜风中弥漫。

张远站在山腰,看着援军的攻势渐渐疲软,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曹操的调度太稳了,总能在最关键的地方及时补上兵力;

而孙坚的勇猛更是成了一道无解的屏障,赤卫队根本近不了他的身。

就在张远心沉到谷底之际,一名浑身浴血的斥候从悬崖处攀爬上来,声音嘶哑地嘶吼:“首席!天井关方向……有动静!是我们的人!”

张远猛地一愣:“天井关?那不是早就被孙坚攻占了吗?”

“是石仲将军!”斥候几乎是哭吼出来,“他亲自带了三百敢死队,正发疯似的猛攻天井关,说要……要断了汉军的后路啊!”

这是围魏救赵的路数啊。

石仲……张远心头猛地一震,像被重锤砸中。

那不是别人,是石仲啊。

最早跟随自己学习的学生之一,也是封龙军的创始人之一。

苏义牺牲后,是他独挑大梁,带领封龙军镇守上党。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怕抹不开面子”,放纵张远的几个“亲戚”,在地方上仗势欺人、强占民田,最后被以“包庇罪”,削去了军职,贬为了后勤营的一个普通伙夫。

从那以后,曾经的石将军消失了。

人们只看到一个沉默寡言的士兵,在后勤营里默默地劈柴、挑水、喂马。

没人再提起他的过去,连昔日的部下见了他,也只是尴尬地笑笑,匆匆走过。

他就像一颗被遗忘的石子,埋在了军营最不起眼的角落里。

张远不是没想过他。

无数个深夜,他都在问自己,是不是罚得太重了?

可军纪如山,他不能因为私情而废了规矩。

他只能一次次硬起心肠,故意避开去后勤营的路,故意不去看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他以为,这个曾经的左膀右臂,就这样彻底沉寂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在这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是这个被自己亲手打入冷宫的学生,带着三百名同样被边缘化的老兵,组成了敢死队,去攻打那固若金汤的天井关!

他是在用这种最惨烈、最决绝的方式,向自己证明,向全军证明——他石仲,从来没有丢了封龙军的魂!

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尊严,夺回那份被剥夺的荣耀!

山脚下,曹操很快收到了消息,脸色骤然一变:“文台,虽然知道这是围魏救赵的计策,但天井关若失,我军后路被断,后果不堪设想!”

曹操望着北方火光冲天的方向,冷静地说:“我建议回撤,立刻回援天井关!”

孙坚虽心有不甘,却也深知轻重,他狠狠瞪了一眼小洞山的方向,勒转马头,对着山上怒吼:“张远!这次算你运气好,下次我定取你狗头!”

汉军如潮水般迅速退去,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尸骸。

确认敌军已然撤走,山上的众人这才瘫坐在地,连欢呼的力气都已耗尽,只剩劫后余生的喘息。

大军撤回高都城内不久,偷袭天井关的赤卫队也陆续归来。

张远闻讯,急忙出门迎接,目光第一时间便落在了队伍最前方的石仲身上。

他浑身浴血,左臂不自然地垂落,显然已受重创。

三百人的敢死队,此刻仅剩不到五十人,人人带伤,却依旧腰杆挺直,如同一排排永不弯折的标枪。

“石老二……”张远喉头哽咽,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这三个字。

石仲咧嘴一笑,嘴角溢出的血沫染红了下颌,声音沙哑却坚定:“先生安然无恙就好……我这不成器的学生,总算还能有点用处。”

张远眼眶泛红,重重点头:“你很好,做得非常好。”

入夜,油灯摇曳。

众人围坐一堂,依照制度展开战后复盘,剖析这场惨烈战斗中的得失。

张远率先开口,语气沉重:“这次惨败,根源是我们太过麻痹大意。

曹操、孙坚老谋深算,早脱离了朱儁主力,在河内郡潜伏多日,精准拿捏了我们在高都集结赤卫队的时机,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而我们这边,竟还天真以为汉军行军迟缓,连最基本的警戒都形同虚设。”

一名将领面色愧然,接口道:“首席所言极是。还有便是双方实力的悬殊差距。

敌军皆是汉军精锐,甲胄精良,训练有素,个个能以一当十;可我们呢?

一千封龙军战死后,剩下的七八千人全是赤卫队——说是民兵都算抬举,大多是刚放下锄头拿起长矛的百姓,连个规整的阵型都站不稳,如何与精锐抗衡?”

众人各抒己见,或剖析战局细节,或总结战术得失,在坦诚的交流中,低落的士气渐渐回升。

张远在心中给自己默默记了一笔:“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是我这个指挥者的不足。

我不过是个借了另一个时空零碎记忆的普通人,对付些二三流将领或许还能侥幸应对,可遇上曹操、孙坚这种顶尖将才,差距还是极大的。

曹操的深谋远虑、孙坚的悍勇无敌,哪一样都不是我能望其项背的。”

“唯有正确认识自己,直面不足,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想通此节,张远反倒平静下来。

他铺开地图,指尖划过壶关以南的泫氏、高都一带,重重画下一个圈,沉声道:“传令下去,全军后撤,放弃泫氏、高都,退守壶关。”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石仲挣扎着坐直身体,虽左臂重伤难以动弹,声音却依旧沉稳有力:“我支持先生的决定。”

他目光扫过众人,字字铿锵,“小洞山一战已是血的教训,硬守只会徒增伤亡。先生此举,是为保全有生力量,绝非退缩!”

然而其余将领仍未转过弯来,一名将领急步上前,语气中满是不甘:“首席!这两地是弟兄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拿下的,怎能就这么拱手让给汉军?”

张远解释道:“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根本守不住两地。强行死守,只会让弟兄们白白牺牲。”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赵云、徐晃的主力正在攻打太原,待他们回援,我们再堂堂正正与汉军决战。

眼下,守住壶关,为大军回援争取时间,才是重中之重。”

众人闻言,皆沉默下来。

经历了小洞山的惨烈厮杀,他们比谁都清楚,这并非退缩,而是眼下最务实的抉择。

帐内再无异议,后撤的命令迅速传向全军。

赤卫队员们虽然心中不甘,却还是井然有序地收拾物资,向着壶关方向转移。

张远走在队伍的最后,他回头望着高都城渐渐远去的轮廓,心里清楚——这场仗,他输了,但还不算彻底输。

至少,他看清了彼此的差距,也明白了,有些硬仗,必须交给真正能打的人来打。

壶关的城楼在晨雾中越来越清晰,张远握紧了缰绳,指节微微发白。

他勒住马,最后回望了一眼高都城的方向,心中默念:

赵云、徐晃……你们可得快点回来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