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菩萨并未直接承诺引荐,而是告知李无恙,净琉璃世界近期正面临一桩棘手的难题:守护世界根基的“八宝功德林”中,有一株至关重要的“无相宝树”近来灵性晦暗,生机流失,似被无形魔障所侵,连大慈光王佛亲自出手,也只能暂时压制,无法根除。佛门推测,此魔障非寻常外魔,可能与某种因果业力或概念层面的污染有关,需有缘人以非常手段化解。
“无相宝树,象征佛法无相,关乎净土根本。若能解决此难题,便是对净琉璃世界有无量功德,届时求见古佛,或有一线可能。”妙音菩萨意味深长地看着李无恙,“施主所修之道,寂灭万象,直指本源,或许正是应对此类无形魔障的关键。此乃试炼,亦是机缘。”
李无恙明悟,这是佛门给出的考题。解决无相宝树之困,便是叩开净琉璃世界大门的敲门砖。他拱手道:“多谢菩萨指点,在下愿往一试。”
“善。”妙音菩萨颔首,取出一枚琉璃树叶状的符印递给李无恙,“持此信物,可畅通无阻进入功德林外围。但能否接近无相宝树,并化解其厄,就看施主自身的缘法与本事了。切记,功德林内佛法无边,亦考验心性,莫失本心。”
辞别妙音菩萨,李无恙四人乘坐星舰,前往净琉璃世界。越是靠近,佛光愿力越是精纯浩大,虚空中甚至凝结出金色的甘露。净琉璃世界并非大陆,而是一个巨大的、透明的、如同琉璃铸就的球形结界**,内部山河大地、楼阁庙宇清晰可见,散发着清净无瑕、永恒极乐的气息。
凭借琉璃叶符印,星舰顺利穿过结界。一进入其中,浓郁到化不开的佛门愿力便扑面而来,清微、月琉璃、云逸皆感到心神宁静,修为隐隐有精进之感。唯有李无恙,混沌道体自主运转的速度加快,那股微妙的排斥感更强了,仿佛一滴墨水滴入了清水,虽未被同化,却格格不入。
在接引僧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了位于世界中心的八宝功德林。此林并非寻常树林,而是由金、银、琉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宝树木,以及中央一株通体剔透、如梦似幻的无相宝树共同构成。林中梵唱不绝,地上铺满金沙,每一步踏出,都有莲花虚影绽放。
然而,刚一踏入林中,李无恙便感受到了异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极其淡薄、却如附骨之疽的晦暗气息。这股气息并非魔气,也非死气,而是一种否定存在、消解意义的虚无之意,与佛门的“空”截然不同,充满了大破灭、大沉沦**的意味。正是这股气息,缠绕在中央那株高达万丈、枝叶却有些萎靡的无相宝树上。
“此乃‘无相魔障’。”一位镇守林中的罗汉面色凝重地解释,“非是外魔入侵,而是自宝树本源衍生之劫,源于某种对‘佛法无边’‘极乐永恒’的根本性质疑与意义虚无之念。佛法越是精深,愿力越是浩瀚,此魔障反噬越强。寻常驱魔、净化手段,皆无效用,反而可能加剧其蔓延。”
李无恙恍然。这并非力量层面的对抗,而是理念、道境层面的侵蚀。佛门讲究度化、建立秩序净土,而这魔障,直指“度化是否绝对必要?”“极乐是否真实永恒?”等根本性问题,动摇了净土存在的根基。难怪连古佛都感到棘手。
“混沌生万法,寂灭归一元。”李无恙默念口诀,心中已有计较。佛门之法,在于“建立”与“秩序”,而他的混沌寂灭大道,在于“包容”与“终极”。或许,无需强行“净化”这魔障,而是可以……“包容”它的存在,并引导其归于“寂灭”?
他让清微三人在外等候,独自走向无相宝树。越靠近,那股虚无之意越强,不断冲击他的道心,试图让他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质疑所行之道是否徒劳。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然寂灭之下,因果亦空。”李无恙不为所动,混沌道心澄澈如镜,映照一切,却不染一尘。他在宝树下盘膝而坐,并未施展任何神通,而是将心神沉入混沌道体,引动那页《寂灭天书》的真意。
他不再抗拒那股虚无之意,反而主动将其纳入自身混沌之中。同时,他以寂灭剑意为引,并非斩向魔障,而是缓缓地、轻柔地,引导着那股否定一切、消解意义的虚无之力,走向其必然的归宿——终极的寂灭。
这是一个极其精微的过程,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不仅无法化解魔障,自身道心都可能被虚无同化。李无恙谨守“混沌生万法,寂灭归一元”的道念,将自身化作一个桥梁,一个转化的熔炉。
时间一点点流逝。宝树下的李无恙,周身气息变得愈发虚无缥缈,时而仿佛要与那魔障一同化去,时而又有一股坚韧不拔的生机自混沌中诞生。他意识海中,三页天书流转,玄女所在的棺椁也散发微光,似乎在与这股奇异的力量共鸣。
七天七夜后,当第一缕晨曦般的佛光透过琉璃结界,洒向功德林时,那株无相宝树突然轻轻一颤。缠绕其上的晦暗气息,如同朝露遇见阳光,缓缓消散,不是被驱散,而是如同完成了某种使命,自然而然地归于平静,融入虚无。宝树的枝叶重新舒展开来,焕发出比以往更加通透、更加坚韧的灵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