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深处,一间被多重合金闸门与能量屏障隔绝的实验室被启用。这里是星舰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的极端危险项目研究区,墙壁内嵌着厚重的铅层和灵能隔绝材料,足以承受小型核爆的冲击和一定程度的精神污染。
风尘亲自在实验室外围布下了三重阵法。最外层是以玄武之力为主的“玄冥镇封阵”,厚重如大地,隔绝内外能量与信息交换;中间是以白虎锐金之气构筑的“戮神绝念阵”,锋锐无匹,旨在斩断任何试图外泄的精神波动或异常能量触须;最内层则是以青龙生机与朱雀净炎融合的“青阳化生阵”,并非为了防御,而是为了在万一失控时,能最大程度地净化、消弭可能产生的虚空污染。
墨衡站在实验室中央,操作台上摆放着那个开启的银色金属箱。里面并非复杂的仪器,而是一枚拳头大小、不规则的多棱面黑色晶体,以及一个连接着无数纤细光缆的神经接入头盔。晶体表面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深邃得令人心悸,正是陈博士留下的“钥匙”碎片与虚空能量研究的数据核心。头盔则是他用来直接与数据核心进行高维意识交互的工具,风险极高,但效率也远超常规界面。
林影带着一支精锐的安保小队,面无表情地驻守在实验室外层的监控室。数十个不同角度的监视屏幕将实验室内的每一个角落都纳入视野,各种能量探测器、生命体征监测仪全部对准了中心的墨衡。她的手指始终没有离开一个红色的、标注着“紧急隔离与净化”的按钮。
苏婉在主控室坐镇,统筹全局,确保星舰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由实验室引发的连锁反应。
风尘则盘膝坐在实验室最外层的通道口,心神与布下的三重阵法紧密相连,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护神。他的灵觉提升到极致,不仅监控着能量波动,更警惕着任何可能源自虚空的、无形无质的精神侵蚀。
实验开始了。
墨衡深吸一口气,戴上了那个神经接入头盔。一瞬间,他的意识仿佛被抽离,投入了一个由无数扭曲数据流和诡异几何图形构成的虚拟空间。这是陈博士构建的、用于推演虚空能量模型的精神世界。
冰冷、混乱、充斥着难以理解的低语和噪音。这便是墨衡的第一感觉。他强忍着意识层面的不适,开始调动自己庞大的知识库,尝试理解、解析陈博士留下的海量数据和那个未完成的“文明防火墙”架构。
时间在精神世界中失去了意义。墨衡的意识高速运转,如同在暴风雨中的孤舟上解一道世界级的难题。他看到了陈博士天才的构想——试图以人类的逻辑框架,为狂暴的虚空能量套上“规则”的缰绳。他也看到了那导致失败的致命缺陷:对虚空能量“活性”与“侵蚀性”的严重低估。
陈博士试图强行“定义”虚空,而虚空……拒绝被定义。
“不能定义,那就……引导。”墨衡在数据风暴中捕捉到了一丝灵感。他想起了风尘的五行规则之力,那并非强行改变天地法则,而是顺应并引导其运行规律。
他开始尝试修改陈博士的模型。不再试图构建一个坚固的“防火墙”,而是设计一个极其精妙的、“多孔”的“滤网”结构。这个结构不抵抗虚空能量的涌入,而是利用其本身的性质,引导不同频率、不同特性的能量流相互碰撞、抵消、筛选,最终在结构的核心,析出一缕极其微弱、相对稳定的“次级能量”。
这就像在狂暴的瀑布下,设置一个巧妙的水车,利用水流的冲击力来获取动力,而非试图去堵住瀑布。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需要精准到毫秒级的能量引导和频率调制,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滤网”结构崩溃,引发虚空能量的全面反噬。
墨衡的意识在虚拟空间中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推演着无数种可能,优化着“滤网”的每一个细节。他的脸色在现实世界中变得苍白,额头渗出冷汗,太阳穴处的血管微微凸起,显示着他精神力的巨大消耗。
实验室外,风尘紧闭的双眼微微颤动。他能通过阵法感知到,实验室内部的空间正在变得“稀薄”,一种源于世界之外的、冰冷而空洞的气息,正透过墨衡构建的虚拟接口,一丝丝地渗透进来。那是虚空的气息,尽管极其微弱,却带着一种足以令灵魂冻结的本质上的“异样”。
林影面前的能量探测器发出了低低的蜂鸣,指针在危险区域的边缘微微摆动。她握紧了拳头,眼神锐利如刀,随时准备按下那个红色按钮。
一天,两天……
墨衡几乎不眠不休,完全沉浸在那危险而迷人的推演之中。他偶尔会摘下头盔,快速地摄入一些高能营养液,在操作台上记录下关键数据,然后又立刻重新连接。他的眼神因为过度专注而布满了血丝,但深处却燃烧着一种发现真理般的兴奋火焰。
终于,在第三天,一个初步的、理论上可行的“微型虚空能量滤网”设计图,在他的意识中完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