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老头在外面停了一小会才进来,大嗓门呜呜咋咋,假装刚才被元初和王大姐两句话感动得眼眶发酸的人不是他。“好啊,你吃东西不等我。”
元初端着比她脸还大了很多的蟹壳,转身背对着他,“您什么都没看见。”
纪老头和他老伴都快笑死了。于华玲说:“小祁,有一个成语你听过没?”
“什么成语啊?是人美心善吗?还是才高八斗哇?义薄云天?这些都是别人常用来夸我的词。”
于华玲甘拜下风。
纪老头还不甘示弱,“叫掩耳盗铃。”
“谁?您啊?”
纪老头也输了。
其他人都哈哈笑,问元初,“你吃什么呢?”
“蟹壳蒸蛋。王大姐那儿肯定还有。”
“有的有的。”王建华说道,“小祁那个我就给她蒸了一点,另外两个壳里都是满的,大家都有。”
她用小碗都给分好了。每人都能分一些。
今天是海鲜盛宴。
整个食堂都热闹极了。
其实靠着海,海鲜真的不是稀缺物品,大家之所以那么高兴,一是因为这批海鲜品质好,二是因为这是自己抓的,是劳动果实,所以格外鲜美。
纪老头站起来,跟大家说,“今天谢谢大家,谢谢小祁,我们一起捉了那么多海鲜。正好今天我大孙女和小儿子都来了,算他们有口福。我儿子带了两瓶酒给我,我都带过来了,能喝的咱们一起喝点。”
纪老头的小儿子和大孙女就站在他旁边。元初一看,哟呵,这俩人没有血缘关系,再一看,纪老头的大孙女和他也没有血缘关系。
“我不会见证了什么狗血事件吧?”她跟系统嘀咕。
“不是。纪老爷子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是他抚养的烈士遗孤,虽然管他叫爹,但其实并不跟他姓,还跟亲爹姓。他们和老爷子关系都很好,对他非常敬重。他的三儿子和四儿子才是他亲生的。这回来的是他的小儿子,也就是老四,今年只有30岁。他亲生的大儿子,跟你一样大。”
“原来如此。”
纪老四跟在老爷子身后给大家倒酒。
两瓶酒分一分,每人一口。
到了元初这儿,“谢谢,我不喝酒。”
纪老头说,“就一口你还不喝?”
“我是个病号啊。”
纪老头:“……”
我信你个大头鬼!
但是她这么说,老头也就不再劝了。
元初吃了蛋羹,吃了不少海鲜,还吃了海鲜炒饭,这才心满意足。
她还是喜欢吃碳水啊!没有碳水就感觉缺点什么,吃完就好了。
她悄悄跟系统说:“明天我要去赶大集,弄点爆米花来吃。”
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个农村大集,五天一次,附近的社员带着自家自留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做交换,还有的大队以集体名义出来卖东西。比如宋庄大队,他们有一台爆米花机,一到大集就出动,吸引很多小朋友带着玉米粒来加工。也可以直接买。
大火烧完,“压力锅”开启的那一瞬间,会发出“嘭”的一声,爆米花溅得到处都是,小朋友们一哄而上,把地上的爆米花捡走,剩下的才是主人的。
元初就喜欢那个热闹劲。
系统毫不犹豫地答应,“去。”
吃完午饭,元初回去睡了会午觉,然后开始工作。
她还是挺喜欢工作的,或者说,她喜欢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不辜负自己到这个世界走这一遭。
不过每天扎根在办公室、没有任何娱乐的生活也确实辛苦又枯燥,她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
屋里的光线不够亮堂,元初习惯在户外做事。
工作之前,先做好准备。给自己沏壶茶、摆好点心,写一会就伸个懒腰,喝杯茶,吃块饼干。
想了想,元初又给自己加了件外套,这才坐下来开始奋笔疾书。
系统隔半个小时就提醒她一下,让她放下笔起来活动活动,顺便眺望一下远方休息眼睛,要不然,以元初的专心劲,一旦忙起来就会忘记时间。
纪德全的小儿子纪承宥和大孙女林清安过来的时候,元初就在专心工作,那时候她刚刚开启一个新的30分钟。
俩人愣是没敢打扰,在旁边找了个地方坐了30分钟,看到元初伸懒腰,这才走了过来。
“小祁姐。”
“祁同志。”
林清安和纪承宥同时出声。
元初看到他们,未语先笑,“你们好啊。这是出来散步吗?”
林清安笑道:“也算是吧。我们是来找您的。”
“有事?”元初一边问一边回屋拿了两个茶杯出来,又从旁边拉了两个凳子,“坐会?”
“唉。坐会。”俩人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
元初给他们倒了杯茶,又把点心往他们面前推了推,“尝尝看。咱们食堂烤的。”
“好,谢谢小祁姐。”林清安应道。她喝了口茶,才跟元初说:“我爷爷催着我们来的,说您是有名的科研人才,让我们过来跟您这儿待会,接受一下熏陶,让我们的木头脑袋开开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