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甜逾奶茶意,温情满清溪
初夏的清溪村被蝉鸣裹着暖意,老槐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作坊院里洒下斑驳的光影。最近村里的孩子们迷上了 “奶茶”—— 不是城里商店卖的瓶装奶茶,而是李婶用自家种的糯米和桂花熬的米茶,清甜不腻,凉透后喝一口,比冰镇奶茶还让人舒坦。
这天竹编课刚下课,乐乐就拉着阿瑶、小宇往李婶家跑,手里还攥着刚编好的竹编小杯子:“李婶李婶,我们来喝米茶啦!你看我编的竹杯子,能不能装米茶呀?”
李婶正坐在院子里晒桂花,见孩子们跑过来,连忙起身去厨房端米茶:“能装能装,咱们乐乐编的杯子这么好看,装了米茶,喝着都更甜!” 她把盛着米茶的玻璃罐放在石桌上,倒了三杯递过去,“慢点儿喝,刚从井里捞出来,别冰着肚子。”
乐乐捧着竹编小杯子,小心翼翼地接了半杯米茶。米茶里浮着几粒桂花,淡黄色的茶汤映着竹编的纹路,好看得舍不得喝。她轻轻抿了一口,清甜的米香混着桂花的香气在嘴里散开,比上次城里亲戚带来的奶茶还甜。
“哇!李婶,你的米茶比奶茶还甜!” 乐乐眼睛亮得像星星,又喝了一大口,“以后我再也不惦记奶茶了,就喝你熬的米茶!”
阿瑶和小宇也连连点头,小宇嘴里含着米茶,含糊地说:“对!比奶茶甜多了,还不腻!李婶,你教教我们怎么熬米茶吧,我们想编个竹编茶罐,装自己熬的米茶。”
李婶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给孩子们续米茶,一边讲起熬米茶的诀窍:“熬米茶得用当年的新糯米,先在锅里炒到微黄,不能炒糊,不然会苦;然后加开水慢慢煮,煮到糯米开花,再放晒干的桂花,小火焖十分钟,放凉了就好喝啦。”
孩子们听得认真,乐乐还掏出小本子记下来,嘴里念叨着:“新糯米、炒微黄、煮开花、放桂花…… 我要把这些都记下来,回家让爷爷帮我熬米茶。”
第二天竹编课,夏夏发现孩子们都在埋头编小巧的竹编容器 —— 乐乐编的是带桂花纹的茶罐,阿瑶编的是能挂在书包上的茶杯挂件,小宇则编了个分层的茶盘,说是要用来放茶杯和茶罐。
“你们怎么突然都编起茶具了?” 夏夏蹲在乐乐身边,看着她手里渐渐成型的竹编茶罐,上面还细心地留了个小口,刚好能塞下桂花。
乐乐抬头笑着说:“夏夏老师,我们要编竹编茶具装米茶!李婶熬的米茶比奶茶还甜,我们想编好看的茶具,把米茶送给村里的爷爷奶奶,还有联盟的手艺人。”
夏夏心里一暖,拿起一根竹丝帮乐乐调整纹路:“这个想法真好!咱们可以多编一些,下次联盟开会的时候,给每个村落的代表都送一套,让大家都尝尝清溪村的米茶,看看咱们编的竹编茶具。”
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连课间休息都在讨论怎么把茶具编得更漂亮。赵磊看到后,主动提出教他们编 “镂空花纹”:“在茶罐上编镂空花纹,装了米茶能看到里面的桂花,还能散出香味,比实心的更好看。”
林晓则找来颜料,教孩子们给竹编茶具上色 —— 淡黄色的涂成桂花的颜色,淡绿色的像茶叶,还有的涂成米白色,像糯米的颜色。孩子们拿着涂好颜色的茶具,兴奋地互相展示:“你看我的茶罐,像不像装满了桂花?”“我的茶杯挂件涂了粉色,比奶茶杯还好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的竹编茶具都编好了。夏夏帮他们把茶具打包好,带着他们去联盟各个村落送米茶。第一站是王村长所在的村落,王村长接过乐乐递来的竹编茶罐和米茶,打开茶罐就闻到了淡淡的桂花香气。
“这茶罐编得真精致!” 王村长拿起茶罐仔细看着,镂空的桂花纹里能看到里面的米茶,“咱们乐乐真是心灵手巧,这米茶闻着就甜,比城里的奶茶还香!”
乐乐听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王爷爷,你快尝尝,李婶熬的米茶可甜了!喝完茶,这个茶罐你留着,以后还能装别的东西。”
王村长喝了一口米茶,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忍不住赞叹:“甜!真甜!比奶茶甜多了,还带着桂花的香味,喝着心里都敞亮。咱们联盟不仅能一起编竹编赚钱,还能分享这么好的东西,这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孩子们跟着夏夏走了一个又一个村落,每到一处,都会把竹编茶具和米茶送给手艺人。手艺人接过带着温度的茶具和米茶,喝着清甜的米茶,看着孩子们真诚的笑脸,都忍不住感慨:“这才是最甜的味道,比任何奶茶都珍贵!”
回到清溪村时,天已经黑了。李婶特意熬了新的米茶等着他们,还做了桂花糕。孩子们围坐在石桌旁,喝着米茶,吃着桂花糕,叽叽喳喳地说着今天送米茶的趣事。
“今天张爷爷说我的茶罐编得最好看,还问我能不能再编一个给他孙子呢!” 乐乐骄傲地扬起小脸,嘴角还沾着桂花糕的碎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