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商海多套路,匠心破迷局
仿冒危机解决后,清溪村的竹编订单逐渐回暖,夏夏和陆时衍开始琢磨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 之前依赖单一连锁平台的教训让他们明白,只有多渠道布局,才能让清溪竹编走得更稳。可没等他们规划完,一连串商业套路就接踵而至,让他们真切体会到 “做生意全都是套路” 的现实。
最先找上门的是一位自称 “全国连锁文创店采购总监” 的刘经理。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拿着厚厚一本采购方案,在作坊里滔滔不绝地介绍:“我们全国有两百多家门店,只要你们愿意把竹编产品的供货价降到成本价的七成,我们保证每月至少进货五千套,还能帮你们在门店显眼位置设‘清溪非遗竹编专区’,这对你们来说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赵磊听了眼睛一亮,悄悄拉了拉夏夏的衣角:“夏夏老师,五千套订单啊,比咱们现在所有渠道的订单加起来还多,要不咱们再考虑考虑?”
夏夏却没急着答应,她翻看着刘经理递来的采购合同,手指在 “供货价”“退货条款” 几处轻轻划过。合同里写着 “若产品在门店滞销,乙方需无条件接受退货,且承担全部物流费用”,还有 “专区展示需乙方额外支付每月两万元场地费”—— 这些隐藏条款,全是看似诱人的条件背后藏着的套路。
“刘经理,” 夏夏放下合同,平静地看着他,“供货价降到七成,我们连手艺人的工资都付不起;额外支付场地费才能设专区,这跟‘免费推广’的说法不付;还有无条件退货条款,要是门店故意囤货再退货,我们岂不是要承担所有损失?”
刘经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又立刻辩解:“夏老板,做生意嘛,总要互相让步。我们门店有这么大的流量,你们稍微让点利,后续肯定能赚回来。再说,我们这么大的连锁品牌,怎么可能故意囤货退货?”
“正是因为你们是大品牌,才更应该拿出诚意。” 陆时衍补充道,“我们的竹编是手艺人一针一线编出来的,成本摆在那里,降价七成根本不现实。如果你们真心想合作,我们可以在定价上适当让利,但必须重新协商退货条款和展示费用,否则免谈。”
刘经理见夏夏和陆时衍态度坚决,知道套路行不通,又找了些 “需要跟总部汇报” 的借口,匆匆离开了作坊。看着他的背影,赵磊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说的‘稳赚不赔’是套路啊!要是咱们没看清合同里的隐藏条款,签了字肯定要吃大亏。”
“这只是开始。” 夏夏把采购合同收进文件柜,“接下来接触的商家,说不定还有更多套路等着咱们。”
果然,没过几天,又有一家 “直播带货机构” 找上门。机构的王总监带着几个摄影师,一进作坊就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嘴里还说着:“我们平台有好几个百万粉丝的主播,专门做非遗产品带货,只要你们支付二十万‘坑位费’,我们保证让主播在直播间主推你们的竹编,单场直播至少能卖三千套,帮你们把坑位费赚回来!”
林晓负责对接直播相关的工作,她对 “坑位费” 有所了解,却没想到对方开口就要二十万。她悄悄查了下这家机构的过往直播数据,发现所谓的 “百万粉丝主播”,实际直播观看人数只有几万,且带货转化率极低,很多合作商家都在网上投诉 “付了坑位费却卖不出货”。
“王总监,” 林晓拿出手机,展示着查到的投诉记录,“我们了解到,你们之前合作的几家非遗商家,都遇到了‘坑位费高、销量低’的问题。如果你们真有信心单场卖三千套,不如咱们改成‘销售额分成’模式 —— 我们不付坑位费,直播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五给你们做佣金,要是单场销量达不到三千套,佣金再降五个百分点,你看怎么样?”
王总监脸色一变,支支吾吾地说:“我们机构一直都是收坑位费的模式,分成模式我们做不了主……” 说着就赶紧收起相机,带着团队离开了,连之前拍的素材都忘了拷贝。
接连识破两个套路后,夏夏和陆时衍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知道,拓展渠道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仔细甄别每一个合作方的诚意。可即便如此,还是差点栽在一个 “看似靠谱” 的经销商手里。
这位经销商是邻市的张老板,之前在仿冒危机时,曾主动帮清溪村澄清过仿冒品的问题,还介绍了几个优质客户。这次他找上门,说想帮清溪村开拓邻市的线下市场,提议 “先铺货后结款”,每月铺货两千套,卖完再结算货款,还承诺承担所有运输费用。
“张老板之前帮过咱们,应该不会有套路吧?” 陈爷爷对张老板很信任,觉得可以尝试合作。
夏夏却觉得 “先铺货后结款” 的模式风险太高,尤其是每月两千套的铺货量,要是张老板卖完不结款,或者故意压价销售,都会对清溪村造成损失。她提出签订详细的供货合同,明确约定 “每月结算一次货款”“最低售价不得低于建议零售价的九五折”,还要求张老板提供一定金额的保证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