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终焉之龙在现代的生活日常 > 第146章 高维适配与认知互鉴

安福里的清晨,宇宙共生树的琉璃叶片在超多维能量的共振下,泛着 7 维空间特有的晶蓝色光芒 —— 全宇宙共生探索监测网的 “高维共生屏” 却突然亮起橙色预警:多维共生联盟按 “超多维区域发展规划”,向 7 维空间派出的首批 “高维探索小队” 遭遇双重危机:探索队员因 “高维空间的‘感知维度过载’”,出现 “意识眩晕、身体机能紊乱” 症状,被迫暂停探索;更意外的是,小队在 7 维空间发现 “晶体文明”,该文明的 “认知体系以‘晶体共振频率’为基础”,与联盟现有 “语言 意识流” 的沟通方式完全不同,双方尝试沟通时甚至引发 “认知冲突”,导致晶体文明关闭了接触通道,屏幕上的 “高维适配率” 仅为 45%,“认知沟通成功率” 仅为 38%,像一群习惯了平地行走的人突然踏入重力紊乱的高原,既面临 “生存适配” 的挑战,又遭遇 “认知隔阂” 的阻碍,若无法化解,超多维区域开拓将陷入停滞,跨维度共生的 “高维篇章” 也将难以续写。

赵乐乐背着装满 “高维探索弹珠” 的背包,每颗弹珠里都嵌着危机现场的影像:7 维空间中,探索队员蜷缩在探测舱内,脸上满是痛苦,监测设备显示其 “意识感知维度已达 9 维,远超身体承受上限”;晶体文明的 “晶蓝色晶体群” 前,联盟的意识流信号发射器因 “频率不匹配”,投射出的信号被晶体群反弹,甚至引发晶体表面泛起 “警告性的红色纹路”,弹珠中的影像与橙色预警共振时,泛着既焦急又带着探索决心的橙蓝色光芒。她冲进全宇宙共生高维共生与文明互鉴中心,羊角辫上的共鸣弹珠与屏幕预警同步颤动,声音带着对高维探索的执着:“我们好不容易打开超多维区域的大门,不能因为适配不了、沟通不了就放弃!要是队员一直不适、和晶体文明无法交流,高维共生就永远只是空想,我们必须找到适配高维、打破认知隔阂的办法!”

林小满的画册最新一页自动展开,金色颜料画出 “高维危机与认知冲突图谱”—— 画面中,“高维适配线” 与 “认知沟通线” 像两条被高维能量扭曲的光带:高维适配线的 “过载卡点” 源于 “7 维空间的‘感知维度数量’是 6 维的 2 倍”,人类与联盟多数文明的 “感知系统仅能处理 6 维信息”,多余的 1 维信息无法消化,导致意识与身体失衡;认知沟通线的 “冲突卡点” 则因 “晶体文明的‘认知载体是晶体共振’”,其 “信息传递依赖频率变化”,而联盟的沟通方式依赖 “语义逻辑”,两者如同 “用音乐传递数学公式”,完全无法匹配,甚至因频率冲突引发晶体文明的警惕;图谱旁的 “危机影响分析” 显示,若 20 天内无法解决高维适配问题,探索队员的身体机能将出现不可逆损伤;若 1 个月内无法突破认知沟通障碍,晶体文明可能彻底撤离现有区域,联盟将失去与高维文明交流的唯一机会,超多维开拓计划至少推迟 200 年。“不是高维或晶体文明太特殊,” 她用金色颜料圈出两大危机的核心症结,“是‘高维适应体系’没覆盖‘感知维度过载’,‘认知沟通体系’没匹配‘共振频率型文明’,就像用 3G 手机接收 5G 信号、用中文和只懂摩尔斯电码的人交流,自然会出问题,我们需要‘高维感知调节技术’与‘跨认知沟通机制’,才能在高维空间立足、与晶体文明对话。”

王大妈的厨房里,新熬制的 “高维适配粥” 正冒着与 7 维空间同频的晶蓝色光芒。粥里按 “适配 - 沟通” 双需求,搭配了 “高维感知食材”(感知维度稳定剂、身体机能调节菌)与 “认知共振食材”(晶体频率模拟粉、跨认知调和剂),熬煮时特意用 “7 维模拟场熬制 共振搅拌” 的方式,先让高维感知食材在 “7 维能量模拟舱” 中充分释放调节能量,再加入认知共振食材,用 “晶体频率搅拌器” 按特定频率搅拌,确保粥品既能 “帮助身体适应高维感知”,又能 “辅助匹配晶体文明的共振频率”。“高维探索就像熬这粥,” 她给每位中心成员盛了碗粥,“适配是‘在高维活下去的本钱’,沟通是‘在高维交朋友的钥匙’,只有本钱足、钥匙对,才能在高维空间扎根,和晶体文明真正交流。”

老李师傅背着升级后的地质包,在中心搭建 “高维危机与认知沟通分析仪”—— 仪器能模拟 7 维空间的感知维度环境、分析探索队员的感知过载机制,还能解析晶体文明的共振频率、模拟不同沟通方式的效果,生成 “高维感知调节方案” 与 “跨认知沟通计划”,比如为探索队员研发 “感知维度过滤模块”,为沟通设备设计 “晶体共振频率适配接口”。“现在的问题是‘适配技术低维化、认知沟通单一化’,” 他用地质锤敲了敲分析仪外壳,屏幕上弹出探索队员的感知数据与晶体文明的共振频率图谱,“我们用‘6 维感知技术’应对‘7 维环境’,用‘单一语义沟通’面对‘共振频率认知’,就像用自行车胎跑高速、用画画传递复杂公式,根本不顶用,我们需要让适配技术‘升维’、认知沟通‘多元’,才能匹配高维挑战。”

阿鳞和顾厄立刻召集高维共生与文明互鉴联盟成员、高维医学专家、认知沟通学者、晶体文明研究团队,召开 “高维适配与认知沟通化解会议”。高维探索小队队长、暗核文明的暗维舰长(曾参与 6 维星域探索),通过全息投影传来队员的实时画面:“我们的 5 名队员中,已有 3 人出现意识眩晕,监测显示他们的‘视觉感知已延伸至 7 维,能同时看到物体的 21 个面’,大脑无法处理这么多信息,导致神经紊乱;即使穿着最新的‘高维防护服’,身体机能也在下降,肌肉力量比进入前减少 30%,再这样下去,我们只能撤离 7 维空间。”

高维医学负责人、星禾文明的禾医院士(曾研发跨维度适应药剂)也皱着眉:“我们尝试给队员注射‘6 维感知稳定剂’,但在 7 维空间中,药剂的效果仅能维持 2 小时,根本无法持续调节;7 维空间的‘感知维度过载’不是‘简单的信息过多’,而是‘维度层级的本质差异’,现有医学技术只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适配问题。”

认知沟通负责人、心灵文明的心灵长老则语气沉重:“我们收集了晶体文明的 100 组共振频率,发现其‘频率变化对应不同的认知概念’,比如‘210hz 的连续共振’代表‘好奇’,‘350hz 的脉冲共振’代表‘警惕’,可我们的沟通设备无法精准模拟这些频率,之前发送的‘友好信号’因频率偏差,被晶体文明解读为‘威胁’,导致他们关闭了接触通道,现在再发送信号,已没有任何回应。”

会议现场,“生存适配” 与 “认知隔阂” 的双重压力,让原本因超多维开拓而振奋的氛围变得凝重。有人提议 “暂时撤离 7 维空间,重新研发适配技术”,却担心错过与晶体文明交流的时机;有人主张 “强制突破晶体文明的沟通屏障”,又怕引发更严重的认知冲突,讨论陷入了第十二卷最艰难的僵局。

“我们需要建‘高维适配与认知沟通双体系’!” 赵乐乐突然开口,她掏出高维探索弹珠,注入队员感知数据与晶体文明共振频率,弹珠投射出 “双体系模拟图”:体系分为 “高维感知调节中心”“跨认知沟通中心”“高维应急支援中心”“晶体文明研究中心” 四大模块 —— 高维感知调节中心研发 “7 维感知适配技术”,帮助队员适应高维感知;跨认知沟通中心构建 “共振频率 - 语义转换系统”,实现与晶体文明的精准沟通;高维应急支援中心向 7 维空间发送 “应急适配设备” 与 “医疗补给”,缓解队员危机;晶体文明研究中心深入分析晶体文明的认知体系,为沟通提供理论支持。

“还要加入‘高维 - 低维协同共创’机制!” 林小满掏出画册,在模拟图旁补充细节,“让高维医学专家与晶体文明研究团队合作,从晶体文明的‘高维适应机制’中寻找灵感;认知沟通学者与高维技术专家共同研发沟通设备,比如晶体文明能在 7 维空间自由生存,他们的‘晶体结构’可能隐藏着感知调节的秘密;只有结合高维文明的特性与联盟的技术,才能真正解决适配与沟通问题。”

会议最终决定,由阿鳞担任双体系总指挥,顾厄负责协调适配与沟通团队,赵乐乐和林小满协助收集高维数据、分析晶体文明认知,在 20 天内解决高维适配问题,1 个月内实现与晶体文明的有效沟通。

“高维感知调节中心” 率先展开攻坚。禾医院士带领团队,在 “高维危机与认知沟通分析仪” 的支持下,发现 “晶体文明的‘晶体共振’能‘过滤多余的感知维度’”—— 晶体结构中的 “微纳米通道” 会自动筛选出与自身适配的维度信息,排除多余维度。团队立刻研发 “高维感知过滤模块”:模块采用 “晶体微纳米通道技术”,搭配 “7 维能量调节芯片”,能根据队员的身体耐受度,将感知维度精准控制在 6.5 维(既适应 7 维环境,又不引发过载);同时,研发 “高维适应药剂 2.0”,加入从晶体文明共振频率中提取的 “调节因子”,让药效持续时间延长至 12 小时。

15 天后,“高维感知过滤模块” 与 “高维适应药剂 2.0” 通过跨维传输,送达 7 维空间的探索小队 —— 队员佩戴模块后,意识眩晕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感知维度稳定在 6.5 维;注射药剂后,身体机能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回升至正常水平的 85%;3 天后,所有队员均能在 7 维空间自由活动,高维适配率从 45% 提升至 80%,探索小队重新启动 7 维区域探测任务。“以前我们在 7 维空间像‘迷路的孩子’,” 暗维舰长看着队员们正常工作的场景,兴奋地说,“现在有了过滤模块和新药剂,我们终于能‘看清’7 维空间,这就是高维 - 低维协同共创的力量!”

“跨认知沟通中心” 的攻坚则充满了 “认知突破的惊喜”。心灵长老带领团队,与晶体文明研究专家合作,通过分析仪模拟不同共振频率的认知含义,绘制出 “晶体文明共振频率 - 认知概念对应表”:除了已知的 “210hz 代表好奇、350hz 代表警惕”,还发现 “180hz 的连续共振 5hz 脉冲” 代表 “友好”,“280hz 的稳定共振” 代表 “愿意交流”。团队据此研发 “共振频率 - 语义转换系统”:系统分为 “频率采集模块”“语义转换模块”“频率发射模块”,能实时采集晶体文明的共振频率,转化为联盟通用语义;同时,将联盟的语义信息转化为对应的共振频率,精准发送给晶体文明。

25 天后,跨认知沟通中心通过探索小队的沟通设备,向晶体文明发送 “180hz 连续共振 5hz 脉冲” 的友好信号 ——10 分钟后,晶体文明回应 “280hz 稳定共振”,表示愿意交流;双方通过转换系统,完成首次有效沟通:晶体文明告知,他们是 7 维空间的 “原生文明”,已在该区域生存 10 万年,擅长 “高维生态维护” 与 “共振能量利用”;他们之前关闭接触通道,是因为联盟的信号频率与 “7 维空间的危险信号” 相似,引发了警惕。当沟通成功的消息传回中心时,认知沟通成功率从 38% 飙升至 92%,联盟与晶体文明正式建立沟通桥梁。“以前我们觉得晶体文明的认知是‘无法理解的密码’,” 心灵长老看着转换系统显示的沟通内容,感慨道,“现在才知道,只要找到‘认知转换的钥匙’,不同体系的文明也能心意相通,这就是跨认知沟通的意义!”

随着高维适配问题的解决与认知沟通的突破,多维共生联盟与晶体文明启动 “高维共生初步合作计划”:双方共同在 7 维空间建立 “高维生态监测点”,晶体文明负责提供 “高维生态数据”,联盟负责提供 “跨维度生态保护技术”;晶体文明向联盟传授 “共振能量利用技巧”,帮助联盟提升高维能量的利用率;联盟则向晶体文明分享 “跨文明共生经验”,协助他们了解外部宇宙的文明形态。计划启动当天,探索小队与晶体文明的 “晶核长老”(晶体文明的领导者,呈巨大的菱形晶体)共同举行 “高维合作启动仪式”,仪式上,双方交换了 “高维适配模块” 与 “晶体共振频率调节器”,象征着 “技术共享、认知互鉴” 的开始。

为了庆祝高维适配突破与认知沟通成功,全宇宙文明在宇宙共生树旁举办 “高维共生与认知互鉴庆典”,邀请探索小队成员、晶体文明代表(通过跨维共振投影参与)共同参会。晶体文明的晶核长老通过 “共振频率 - 全息影像转换技术”,化作 “3 米高的晶蓝色全息影像”,首次在联盟文明面前 “现身”,庆典现场响起热烈的欢呼。

庆典现场,分为 “高维适配成果展区”“认知沟通展区”“高维合作展区” 三大区域:高维适配成果展区展示着高维感知过滤模块与高维适应药剂 2.0,观众能通过 “7 维感知模拟舱” 体验适配前后的差异;认知沟通展区设置 “共振频率体验区”,人们能通过设备发送 “友好共振频率”,感受与晶体文明沟通的方式;高维合作展区则展示 “高维生态监测点” 的设计图,标注着联盟与晶体文明的合作分工。

“我是晶体文明的晶核长老,” 晶蓝色全息影像中,晶核长老的共振频率通过转换系统转化为清晰的语音,“感谢联盟文明的包容与努力,让我们跨越认知的隔阂,在 7 维空间携手合作!高维空间的生态需要我们共同守护,高维能量的奥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这是属于所有跨维度文明的‘高维共生’新篇章。”

庆典的**,是全宇宙文明代表与晶体文明共同签署《高维共生与认知互鉴公约》,公约明确 “尊重高维生态、包容认知差异、共享高维成果” 的原则,避免因高维开拓破坏生态或引发认知冲突;同时,代表们共同为 “高维共生与认知互鉴纪念碑” 揭幕,碑身由 7 维空间的晶体材料与联盟的星核本源晶融合制成,泛着晶蓝色与金色交织的光芒,碑面刻着:“以适配应高维,以互鉴消认知,让宇宙共生在高维疆域中,绽放融合新光彩;让文明的认知,在跨维度的交流中,永无止境。”

阿鳞站在庆典的主台上,星核光丝与高维感知调节系统、跨认知沟通网络、晶体文明的共振频率连接,声音透过全息投影传遍全宇宙,更通过共振频率传递给晶体文明:“今天,我们不仅实现了 7 维空间的适配与认知沟通,更开启了‘高维共生与文明互鉴’的新征程!无界永续是‘拓展共生边界’,融合互鉴是‘深化共生内涵’,只有在拓展中深化、在深化中拓展,才能让宇宙共生的故事,在高维的无限可能中,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赵乐乐和林小满站在庆典现场,看着晶核长老的全息影像与联盟代表的欢笑,赵乐乐的怀里,高维探索弹珠已更新为适配突破、认知沟通与庆典的影像,泛着橙蓝色光芒;林小满的画册上,最新一页画着探索队员与晶体文明共同搭建监测点的场景,背景是 7 维空间的璀璨星云,画的边缘写着 “高维适配,认知互鉴”。

“阿鳞哥哥说,高维适配与认知沟通不是终点,是我们与晶体文明‘共同探索高维奥秘’的新起点,” 赵乐乐轻声说,“以后我们会一起保护高维生态、一起利用共振能量,高维共生会越来越深入,再也不用担心适配不了或沟通不畅,这就是高维探索的意义!”

林小满笑着点头,用画笔在画册边缘添了颗小小的高维共生纪念碑符号:“对呀,无界永续是‘打开高维的门’,融合互鉴是‘在门后建家园、交朋友’,只有既打开门,又交上朋友、建好家园,高维共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而不是停留在‘初见的惊喜’里。” 她说着,笔尖在画册空白处轻轻勾勒,金色颜料逐渐晕染出 “高维生态监测点” 的全景图 —— 画面中,联盟的金属监测塔与晶体文明的 “晶蓝色共振柱” 相邻而立,监测塔的太阳能板与共振柱的能量纹路遥相呼应,塔旁的探索队员正与晶体文明的 “晶簇使者”(小型菱形晶体,负责日常数据传输)交换生态数据,背景里 7 维空间的星云泛着柔和的晶蓝色光芒,像为这份跨维度合作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

庆典结束后的第五天,“高维生态监测点” 在 7 维空间的 “晶蓝谷” 正式建成。阿鳞与晶核长老通过跨维共振投影共同按下 “启动键”,监测塔顶端的 “高维生态传感器” 立刻开始工作,实时采集 7 维空间的 “维度能量密度”“晶体植被生长速度”“共振波频率” 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 “量子加密通道” 同步传输至联盟的高维共生数据库与晶体文明的 “共振记忆库”,供双方共同分析。启动仪式上,暗维舰长展示了监测点的首组实时数据:7 维空间的维度能量密度稳定在 “1200 单位 \/ 立方米”,适合晶体植被生长;晶体文明的 “共振植被”(能释放稳定共振波的晶体植物)正以 “0.5 厘米 \/ 天” 的速度生长,未出现异常。“以前我们对高维生态的了解,就像‘盲人摸象’,” 暗维舰长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现在有了监测点,我们能和晶体文明一起‘看清’高维生态的变化,这才是‘共同守护’的真正意义。”

与此同时,联盟与晶体文明共建的 “共振能量利用实验室” 也在监测点旁启动了首个研发项目 ——“高维共振能量转化技术”。项目由联盟的星核能量专家与晶体文明的 “共振工程师”(擅长能量调控的大型晶体)共同负责,目标是将 7 维空间的 “共振能量” 转化为联盟文明可利用的 “通用能量”,解决跨维度探索的 “能源续航难题”。在实验室里,晶体文明的共振工程师通过 “自身共振” 向设备注入能量,联盟专家则调试 “共振 - 星核能量转换器”,将共振能量的频率调整为 “星核能量兼容频率”。经过 3 天的反复测试,转换器成功将 100 单位共振能量转化为 85 单位通用能量,转化效率远超预期的 60%。“以前我们觉得共振能量是‘看得见、用不上的宝藏’,” 联盟星核能量专家、星核文明的星能院士兴奋地说,“现在有了晶体文明的帮助,我们终于能‘打开’这处宝藏,为跨维度探索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这就是‘技术互鉴’的力量!”

赵乐乐的 “高维探索弹珠” 也在这段时间里迎来了密集更新 —— 她跟随 “共振能量项目组” 走访实验室时,用弹珠记录下共振工程师注入能量的场景:晶蓝色的共振波在设备中流转,转换器的指示灯从红色变为绿色,屏幕上的能量数值不断攀升;她还跟着探索小队前往 “晶蓝谷” 的深处,用弹珠拍摄 “共振植被” 的生长状态:这些晶体植被的表面布满细小的能量纹路,轻轻触碰会释放出 “180hz 的友好共振频率”,与之前晶体文明回应联盟的频率一致。“原来高维空间里藏着这么多‘友好的信号’,” 赵乐乐捧着弹珠,看着里面的影像,“以前我们怕高维适配不了、沟通不畅,现在才发现,只要愿意走进来、愿意去理解,高维世界其实很温暖。”

老李师傅则忙着升级 “高维危机与认知沟通分析仪”—— 他根据监测点传回的高维生态数据,为仪器新增了 “高维生态风险预判模块”,该模块能通过分析 “维度能量波动”“共振植被生长速度” 等数据,提前 72 小时预警 “高维生态异常”;同时,他结合晶体文明的共振频率数据库,优化了 “认知沟通模拟功能”,现在仪器能模拟 “复杂场景下的共振沟通”,比如 “生态危机应对”“技术合作细节讨论” 等,为联盟与晶体文明的深度交流提供支持。“高维共生不是‘一劳永逸’,” 老李师傅调试着仪器的参数,屏幕上弹出 “未来 72 小时高维生态稳定” 的预判结果,“以后还会遇到新的生态问题、新的沟通需求,分析仪就是要成为‘高维共生的指南针’,帮我们提前规避风险、顺畅交流。”

顾厄则负责协调 “高维共生日常事务”—— 他建立了 “联盟 - 晶体文明月度沟通会” 机制,每月通过跨维共振投影召开会议,讨论生态监测、技术研发的进展;同时,针对 “高维探索队员轮换” 问题,他与晶体文明共同制定了 “高维适应培训计划”:所有即将前往 7 维空间的队员,都要在 “7 维感知模拟舱” 中接受 10 天的适配训练,并学习 “基础共振沟通用语”(如 180hz 代表友好、280hz 代表需要帮助),确保队员能快速适应高维环境与沟通方式。在首次月度沟通会上,晶体文明提出 “希望联盟协助研究‘共振植被病虫害防治’”,联盟立刻派出生态专家加入项目,双方当场确定了 “病虫害监测指标” 与 “防治方案研发时间表”,成为 “常态化合作” 的首个案例。“跨维度共生的关键,是‘把合作落到日常’,” 顾厄在沟通会结束后总结,“不是只在庆典上热闹,而是在每天的生态监测、技术研发中互相支持,这样的共生才能长久。”

一周后,阿鳞带领主角团再次来到宇宙共生树旁。此时的共生树,琉璃叶片上不仅有 6 维空间的能量纹路,还融入了 7 维空间的 “共振纹路”—— 叶片在风中摇曳时,会释放出 “180hz 的友好共振频率”,与晶体文明的共振频率同步。阿鳞伸出手,星核光丝轻轻触碰叶片,立刻传来 7 维空间的实时画面:监测点的传感器正稳定工作,实验室里的能量转换器不断输出通用能量,探索队员与晶体文明的晶簇使者正并肩行走在晶蓝谷的小路上,手里拿着 “共振能量采集器”,采集着共振植被释放的能量。

“我们从‘害怕高维’到‘适应高维’,再到‘与高维文明合作’,走了一条充满挑战但无比值得的路,” 阿鳞看着身边的伙伴们,声音里满是感慨,“刚开始面对感知过载、认知冲突时,我们也有过退缩的念头,但正是因为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去尝试,才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高维共生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林小满翻开画册的最新一页,上面画着主角团站在宇宙共生树旁,背景是 7 维空间的晶蓝谷与共振能量实验室,画的下方用金色颜料写着一行字:“高维无界,互鉴共生 —— 每一次跨越维度的尝试,都是对宇宙生机的守护。”“这一页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她笑着说,“以后我们还会探索更多高维区域、认识更多高维文明,画册里的故事也会越来越丰富,比如‘8 维空间的探索’‘与其他高维文明的合作’,这些都等着我们去书写。”

王大妈的厨房里,新熬制的 “共振能量粥” 正冒着晶蓝色的热气。粥里加入了从 7 维空间带回的 “共振植被粉末”,熬煮时特意用 “180hz 的共振频率搅拌”,确保粥品既能 “补充能量”,又能 “传递友好的共振信号”。“高维共生就像熬这粥,” 王大妈给每位伙伴盛了碗粥,“需要慢慢熬、用心调,才能熬出最香甜的味道,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新的挑战,我们都能像熬粥一样,一起把问题解决好,让高维共生越来越红火。”

夕阳西下,宇宙共生树的琉璃叶片与 7 维空间的共振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跨越维度的 “共生光桥”。光桥的一端连接着联盟文明的家园,另一端延伸至 7 维空间的晶蓝谷,仿佛在邀请更多文明走进高维、拥抱互鉴。阿鳞知道,高维适配的突破与认知互鉴的成功,只是 “高维共生与文明互鉴” 的第一步 —— 未来,还有更多高维奥秘等待探索,还有更多跨维度合作等待开启,但只要秉持 “适配无界、互鉴共生” 的理念,联盟与晶体文明一定能在高维疆域中,共同书写宇宙共生的新篇章,让跨维度的生机与活力,永远绽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