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终焉之龙在现代的生活日常 > 第138章 中期攻坚与根基筑牢

安福里的清晨,宇宙共生树的琉璃叶片在新本源能量的滋养下,泛着比以往更厚重的生机光芒 —— 全宇宙共生永续规划执行网的 “中期任务监测屏” 却亮起了橙红色预警:《宇宙共生永续发展规划》中期阶段(500 年)的两大核心任务 “宇宙资源再生技术研发” 与 “跨星域生态扩容工程”,在启动初期就遭遇 “双重瓶颈”:资源再生技术的 “本源能量催化效率” 仅达到预期的 35%,无法实现 “将资源再生周期缩短 50%” 的目标;跨星域生态扩容工程在 3 个试点星域(“荒漠星域”“冰封星域”“电离星域”)出现 “生态排斥”,引入的共生植物要么无法存活,要么过度繁殖破坏本土生态,屏幕上的 “中期任务启动成功率” 仅为 48%,像一座刚打地基就遇到岩层的高楼,若不及时突破瓶颈,后续 500 年的中期规划将难以推进。

赵乐乐背着装满 “中期攻坚弹珠” 的背包,每颗弹珠里都嵌着任务瓶颈的现场影像:资源再生实验室内,本源能量催化装置喷出的能量流微弱且不稳定;荒漠星域的共生植物在沙地上枯萎成褐色,冰封星域的冰层却因引入的 “暖生植物” 出现局部融化,弹珠中的影像与预警信号共振时,泛着既沉重又带着突破渴望的橙红色光芒。她冲进全宇宙永续规划中期攻坚中心,羊角辫上的共鸣弹珠与屏幕预警同步颤动,声音带着坚定:“短期任务的成功不是终点,中期任务才是永续愿景的‘根基’!现在技术和生态都卡了壳,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不然千年后的长期目标就是空谈!”

林小满的画册最新一页自动展开,金色颜料画出 “中期任务瓶颈图谱”—— 画面中,“资源再生线” 与 “生态扩容线” 像两条被巨石阻挡的河流:资源再生线的 “催化效率卡点” 源于 “本源能量与资源分子的结合度不足”,能量无法精准作用于资源再生的关键环节;生态扩容线的 “生态排斥卡点” 则因 “试点星域的极端环境(高温、低温、强电离)与共生植物的生存需求不匹配”,且缺乏 “跨星域生态适配调节机制”;图谱旁的 “瓶颈影响分析” 显示,若 3 个月内无法突破,资源再生周期将比预期多延长 200 年,生态扩容工程可能因 “试点失败” 被迫暂停,中期阶段的 “资源 - 生态平衡” 目标将彻底落空。“不是任务目标太高,” 她用金色颜料圈出两大瓶颈的核心症结,“是‘中期攻坚体系’没跟上技术与生态的复杂需求,就像要翻越一座高山,却只准备了徒步的装备,遇到悬崖就无法前进,我们需要针对性的‘攻坚利器’与‘协同机制’,才能突破瓶颈。”

王大妈的厨房里,新熬制的 “中期根基粥” 正冒着厚重的七彩光芒。粥里按 “技术 - 生态” 双需求,搭配了 “本源能量催化食材”(新本源能量晶、暗物质碎)与 “生态适配食材”(抗极端环境植物粉、跨域生态调节菌),熬煮时特意用 “分层熬制 融合搅拌” 的方式,先让技术类食材充分释放能量,再加入生态类食材缓慢融合,确保粥品既 “有力量” 又 “能兼容”。“中期攻坚就像熬这粥,” 她给每位攻坚成员盛了碗粥,“技术是‘筋骨’,生态是‘血肉’,两者都得兼顾,还得让它们互相滋养,不能顾此失彼,宇宙的中期根基才能扎稳。”

老李师傅背着升级后的地质包,在攻坚中心搭建 “中期任务瓶颈分析仪”—— 仪器能深度解析资源再生的催化反应过程、试点星域的极端环境参数、共生植物的生存需求,通过 AI 模拟不同技术方案与生态调节手段的效果,生成 “技术突破路径” 与 “生态适配方案”,比如为资源再生设计 “分子级催化靶点”,为生态扩容研发 “极端环境适配剂”。“现在的问题是‘技术与生态脱节’,” 他用地质锤敲了敲分析仪外壳,屏幕上弹出资源再生的催化数据与荒漠星域的环境参数,“资源再生只关注能量效率,没考虑再生资源与生态的兼容性;生态扩容只注重植物存活,没结合资源再生的需求,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无法形成合力,我们需要让技术与生态‘协同攻坚’,互相支撑、互相成就。”

阿鳞和顾厄立刻召集永续规划委员会成员、技术研发团队、生态专家、试点星域代表,召开 “中期任务瓶颈突破会议”。资源再生技术研发负责人、暗核文明的暗研院士,手里拿着催化实验报告,语气沉重:“我们尝试了 12 种催化方案,最高效率也只有 35%,问题出在‘本源能量的分子靶向性’上 —— 能量像散弹一样作用于资源分子,只有少数能击中再生关键靶点,大部分能量都被浪费,甚至会破坏资源分子结构,根本无法缩短再生周期。”

跨星域生态扩容工程负责人、星禾文明的禾绿院士也皱着眉:“荒漠星域的地表温度白天达 60c,夜间骤降至 - 10c,我们引入的‘抗热共生草’白天能存活,夜间却全被冻死;冰封星域的冰层厚度达 1000 米,‘暖生植物’虽能融化冰层生长,却导致冰层下的‘冰原生态’遭到破坏,3 个试点星域,没有一个能达到‘生态平衡’标准。”

试点星域代表们的发言更让人心急:荒漠星域的沙域代表沙原,捧着枯萎的抗热共生草,无奈地说:“我们的土地需要能‘固沙 耐旱 耐温差’的植物,可现在的品种只占一样,根本无法存活;再这样下去,我们的星域不仅无法扩容,还可能因之前的实验破坏现有生态。”

会议现场,技术与生态的双重瓶颈,让原本因短期任务成功而振奋的氛围变得凝重。有人提议 “降低中期任务目标”,却不甘心放弃永续愿景;有人主张 “集中资源先突破一项任务”,又怕另一项任务彻底停滞,讨论陷入了比短期攻坚更艰难的僵局。

“我们需要建‘中期任务协同攻坚体系’!” 赵乐乐突然开口,她掏出中期攻坚弹珠,注入技术与生态的瓶颈数据,弹珠投射出 “协同攻坚体系模拟图”:体系分为 “技术生态协同中心”“瓶颈专项攻坚组”“试点星域共建中心”“成果转化中心” 四大模块 —— 技术生态协同中心负责统筹技术研发与生态需求,确保资源再生技术兼顾生态兼容性,生态扩容工程结合资源再生需求;瓶颈专项攻坚组分为 “技术突破组” 与 “生态适配组”,技术组聚焦本源能量催化效率,生态组主攻极端环境适配;试点星域共建中心组织研发团队与试点星域居民共同实验,结合本土需求优化方案;成果转化中心则将突破的技术与生态方案快速推广,应用到更多星域。

“还要加入‘技术 - 生态双向验证机制’!” 林小满掏出画册,在模拟图旁补充细节,“技术研发出的资源再生方案,需先在生态实验室验证对生态的影响;生态培育的共生植物,需测试其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让荒漠星域的植物能‘吸收再生资源中的养分’,既提升植物存活率,又促进资源循环,就像给技术和生态搭座‘桥’,让它们能互相验证、互相优化。”

会议最终决定,由阿鳞担任中期协同攻坚总指挥,顾厄负责协调技术与生态团队,赵乐乐和林小满协助对接试点星域与研发团队,成立 “本源催化专项组” 与 “极端生态适配组”,在 6 个月内突破双重瓶颈。

“本源催化专项组” 率先展开攻坚。暗研院士带领团队,在中期任务瓶颈分析仪的支持下,发现 “本源能量的分子靶向性” 不足,是因为缺乏 “精准引导介质”。晶雾文明的晶核工程师突然提出:“我们的迷雾能量能与本源能量产生‘共振引导’,或许可以用迷雾能量制作‘分子引导剂’,让本源能量像‘导弹’一样精准击中资源分子的再生靶点!”

团队立刻展开实验,将迷雾能量引导剂注入催化装置 —— 当本源能量与引导剂结合时,能量流瞬间变得集中且稳定,资源分子的再生靶点命中率从之前的 15% 提升至 85%,催化效率也突破了 60%,远超预期的 35%。后续经过 1 个月的优化,催化效率稳定在 72%,成功实现 “将资源再生周期缩短 50%” 的目标,第一批 “催化再生资源”(再生金属、再生能量晶)在实验室诞生,不仅纯度达标,还能与现有生态完美兼容。

“我们做到了!” 暗研院士看着检测报告,激动地握住晶核工程师的手,“以前我们只盯着本源能量,却忘了借助其他文明的技术优势,这就是协同攻坚的意义 ——1 1 远大于 2!”

“极端生态适配组” 的攻坚则更贴近试点星域的实际需求。禾绿院士带领团队,深入 3 个试点星域,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共同实验:在荒漠星域,他们结合沙域居民的 “固沙经验”,将抗热共生草与当地的 “沙棘藤” 杂交,培育出 “耐温差固沙共生藤”,既耐 60c高温与 - 10c低温,又能吸收再生资源中的养分,固沙效果比预期提升 40%;在冰封星域,他们研发出 “温控共生草”,通过调节草体的 “能量释放”,只在冰层表面 10 厘米范围内融化冰层,既保证自身生长,又不破坏冰原生态;在电离星域,他们给共生植物加装 “电离防护膜”,膜的材料来自星环文明的金属技术,能抵御强电离环境,同时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3 个月后,3 个试点星域的生态扩容工程全部达到 “生态平衡” 标准:荒漠星域的固沙共生藤覆盖了 20% 的荒漠面积,冰层星域的温控共生草形成了 “冰层 - 植物” 的良性循环,电离星域的防护膜植物长势良好,甚至能吸收电离能量转化为 “可用能源”,为当地居民提供额外电力。

“以前我们是‘实验室里育植物,带到星域就死亡’,” 禾绿院士看着荒漠星域的绿色藤蔓,感慨道,“现在和居民一起实验,才知道他们的经验比实验室数据更珍贵,生态扩容不是‘我们给什么,星域要什么’,而是‘星域需要什么,我们育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生态适配。”

随着双重瓶颈的突破,中期任务的启动成功率从 48% 飙升至 90%,资源再生技术开始在全宇宙推广,10 个星域的 “资源再生站” 陆续建成,再生资源供应量每月提升 15%;跨星域生态扩容工程也从 3 个试点扩展到 12 个星域,新增生态面积达 100 万平方光年,宇宙的 “生态承载能力” 提升了 25%。

为了巩固中期攻坚成果,永续规划委员会在宇宙共生树旁举办 “中期任务瓶颈突破庆典”,邀请全宇宙文明的代表、研发团队、试点星域居民共同参会。庆典现场,分为 “技术成果区” 与 “生态成果区”:技术区展示着本源能量催化装置与再生资源样本,居民们可以亲手触摸纯度达 99% 的再生金属;生态区则通过全息投影,实时展示 12 个扩容星域的生态画面 —— 荒漠的绿色藤蔓、冰封的温控草甸、电离的防护膜森林,每一幅画面都让代表们惊叹不已。

“以前我觉得中期任务的目标太遥远,” 荒漠星域的沙原代表,在生态成果区指着全息投影中的藤蔓,激动地说,“现在看到我们的土地长出了绿色,才知道只要全宇宙一起努力,再难的目标也能实现,我们的星域终于能为宇宙共生贡献更多生态力量了!”

庆典的**,是永续规划委员会发布《中期任务瓶颈突破白皮书》,详细记录了技术与生态瓶颈的突破过程、协同攻坚经验,还推出 “技术生态协同标准”,为后续 500 年的中期任务制定了明确的协同规范;同时,为 “本源催化专项组” 与 “极端生态适配组” 颁发 “中期攻坚勋章”,暗核文明、晶雾文明、星禾文明等团队,因突出贡献获得全宇宙的认可。

阿鳞站在庆典的主台上,星核光丝与协同攻坚体系、中期任务执行网、宇宙本源能量层连接,声音透过全息投影传遍全宇宙:“中期任务的瓶颈突破,不是结束,是《宇宙共生永续发展规划》‘根基筑牢’的开始!技术突破为我们提供了‘永续的能量’,生态扩容为我们搭建了‘永续的家园’,这两大根基,将支撑我们在未来 500 年的中期阶段,稳步迈向千年永续愿景。”

赵乐乐和林小满站在庆典现场,看着技术团队与生态专家互相交流经验,试点星域居民与其他文明代表分享生态变化的喜悦,赵乐乐的怀里,中期攻坚弹珠已更新为瓶颈突破与庆典的影像,泛着厚重的橙红色与绿色交织光芒;林小满的画册上,最新一页画着代表们围绕全息生态画面欢笑的场景,背景是资源再生站与扩容星域的示意图,画的边缘写着 “中期攻坚,根基永固”。

“阿鳞哥哥说,中期瓶颈的突破不是终点,是我们向千年愿景迈进的‘关键一步’,” 赵乐乐轻声说,“以后我们有了资源再生技术,再也不用担心资源耗尽;有了生态扩容工程,再也不用担心文明发展没有空间;这些根基,会让我们的永续愿景越来越近。”

林小满笑着点头,用画笔在画册边缘添了颗小小的中期攻坚勋章符号:“对呀,短期执行是‘打基础’,中期攻坚是‘筑根基’,只有根基筑牢了,才能建起宇宙共生的‘永恒大厦’,这才是中期攻坚的意义,这才是根基筑牢的终极目标。”

阿鳞站在宇宙共生树旁,感受着再生资源与扩容生态共同释放的生机能量,看着全宇宙文明代表在庆典现场热烈讨论未来的中期任务推进计划,星核光丝与宇宙本源、资源再生系统、生态扩容网络连接,仿佛能看到 500 年后,宇宙资源循环不息、生态覆盖全域的繁荣场景。他知道,中期任务瓶颈的突破与协同攻坚体系的完善,是共生理念从 “短期执行” 走向 “长期攻坚” 的关键一步 —— 从此,全宇宙文明不再只是 “中期任务的执行者”,更是 “永续根基的建设者”,在技术与生态的协同中筑牢根基,在长期攻坚中稳步前行,让宇宙共生的永续愿景,在坚实的根基上,一步步走向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