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终焉之龙在现代的生活日常 > 第123章 生态协同与自治社区

安福里的清晨,全域生态适配中心的 “生态监测屏” 突然泛起杂乱的绿光 ——100 颗已修复的废星中,有 23 颗出现 “生态链失衡” 迹象:狂沙星的固沙草过度繁殖,挤占了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沉水星的深海藻类因缺乏天敌,大量消耗氧气导致鱼类死亡;炽焰星的耐高温昆虫数量暴增,啃食了近 30% 的重生草;更严重的是,部分星球的生态数据出现 “数据断层”,适配中心无法实时掌握生态变化,原本稳定的修复成果面临 “二次荒芜” 风险。

赵乐乐背着装满 “管理纪念弹珠” 的背包,每颗弹珠里都嵌着失衡星球的生态影像:狂沙星的固沙草连成一片绿色 “荒原”,沉水星的海面漂浮着鱼类尸体,炽焰星的重生草叶子布满虫洞。她冲进适配中心的 “生态应急室”,羊角辫上的共鸣弹珠与监测屏的杂乱绿光同步闪烁,声音带着急切:“生态链断了!再不管,之前的修复就全白费了!”

林小满的画册最新一页自动展开,金色颜料画出 “生态失衡图谱”—— 画面中,23 颗星球的 “生态链节点” 出现明显断裂: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数量比例严重失衡,有的星球生产者过剩,有的消费者缺失,有的分解者活性不足;图谱旁的 “管理漏洞” 标注显示,各星球的生态管理各自为政,缺乏跨星域的协同调度,数据共享也存在延迟,导致失衡初期无法及时干预。“不是修复技术不行,” 她用金色颜料圈出失衡根源,“是‘生态管理’没跟上,就像种了一片麦田,只浇水施肥,却不除草、不防虫,最后还是会颗粒无收。”

王大妈的厨房里,新熬制的 “生态调和粥” 正冒着热气。粥里特意按 “生态链比例” 搭配食材:代表生产者的星禾草籽、代表消费者的冰洋鱼干、代表分解者的菌菇碎,每勺粥都需要三种食材均衡搭配才能尝到鲜味,少了任何一种,味道都会变得单调甚至苦涩。“管理生态就像熬这粥,” 她给每位应急成员盛了碗粥,“得知道每种食材该放多少,什么时候放,才能熬出好味道,管理星球也一样,得盯着生态链的每个环节,缺了就补,多了就疏,才能让生态稳定。”

老李师傅背着升级后的地质包,在适配中心搭建 “生态协同监测网”—— 仪器能实时收集 100 颗星球的生态数据,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数量变化,还能预警潜在的失衡风险。“现在的问题是‘管理碎片化’,” 他用地质锤敲了敲监测网的核心模块,屏幕上弹出 23 颗星球的生态数据对比,“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管理团队,却没有统一的‘生态调度中心’,就像 100 个村庄各有各的灌溉系统,遇到旱灾时互不支援,最后都会缺水。”

“生态协同应急小组” 很快成立,由全域生态修复的青年骨干组成,涵盖植物培育、动物引入、微生物调控等多个领域。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各星球的管理代表纷纷倒出 “难题”:狂沙星的赤风无奈地说:“我们的固沙草长得太快,手动清理根本赶不上,想从其他星球调运食草动物,却不知道哪个星球有多余的。”

沉水星的水浪也皱着眉:“我们的深海藻类太多,需要引入吃藻类的浮游生物,可找不到适配深海高压环境的品种,总不能把浅海的浮游生物硬塞到深海吧?”

炽焰星的火羽则拿着虫灾监测数据:“我们的耐高温昆虫没有天敌,繁殖速度太快,想引入捕食者,又怕新物种破坏现有的生态,只能眼睁睁看着草被啃。”

会议陷入沉默,大家都盯着屏幕上的生态数据,一时想不出解决方案。赵乐乐突然想起宇宙青年共生协作平台的 “资源共享功能”,她掏出管理纪念弹珠,注入平台的资源库数据,弹珠投射出 “生态协同管理模拟图”:建立 “宇宙生态协同管理系统”,分为 “数据共享中心”“资源调度中心”“风险预警中心”“自治指导中心” 四大模块 —— 数据共享中心实时同步 100 颗星球的生态数据;资源调度中心整合各星球的生态资源(如多余的食草动物、适配的浮游生物),实现跨星域调配;风险预警中心通过算法预测失衡风险,提前干预;自治指导中心则培训各星球的管理团队,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还要按‘生态链类型’给星球分类,” 林小满掏出画册,在模拟图旁补充 “分类管理方案”,“把 100 颗星球分为‘草原型’‘海洋型’‘火山型’等不同类型,同一类型的星球共享管理经验,比如狂沙星(草原型)可以向其他草原型星球调运食草动物,沉水星(海洋型)可以借鉴其他海洋星球的浮游生物引入方案,就像同行业的企业互相学习,少走弯路。”

应急小组立刻按 “协同管理方案” 行动。第一步,搭建 “宇宙生态协同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中心接入 100 颗星球的监测设备,实现生态数据实时同步;资源调度中心梳理出各星球的 “生态资源清单”,标注可调配的动植物品种、数量、适配环境;风险预警中心通过算法,将失衡预警时间从原来的 24 小时提前到 4 小时。

系统刚启动,就发挥了关键作用。风险预警中心监测到狂沙星的固沙草数量仍在快速增长,立刻在资源清单中匹配到 “草原型” 的 “风蚀星” 有多余的 “抗风食草兔”,这种兔子既耐风暴,又以固沙草为食,正好适配狂沙星的环境。资源调度中心立刻协调风蚀星的管理团队,用 “跨星域生态运输舱” 将 500 只抗风食草兔运往狂沙星。

三天后,狂沙星的固沙草过度繁殖问题得到明显缓解,食草兔的数量也在可控范围内,生态链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比例逐渐恢复平衡。“太神奇了!” 赤风看着草原上悠闲啃草的兔子,兴奋地说,“以前不知道其他星球有合适的动物,现在有了协同系统,再也不用自己瞎琢磨了!”

沉水星的问题也很快解决。资源调度中心匹配到 “深海型” 的 “深渊星” 有适配高压环境的 “滤藻浮游虫”,这种虫子以藻类为食,能在深海高压下生存。当浮游虫被引入沉水星后,藻类数量逐渐减少,氧气浓度慢慢回升,鱼类的生存环境也得到改善。

水浪看着恢复清澈的海水,感慨道:“协同管理才是生态稳定的‘定心丸’,以前各管各的,遇到问题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系统,跨星域支援比想象中简单多了。”

然而,炽焰星的虫灾问题却更复杂。适配的捕食者 “高温蜂鸟” 虽能捕食耐高温昆虫,但蜂鸟也以重生草的花蜜为食,引入后可能会同时影响昆虫和植物,形成新的失衡。“总不能为了治虫,又伤了草吧?” 火羽看着高温蜂鸟的资料,陷入纠结,“这就像用农药治虫,最后连庄稼也毒死了。”

这时,微生物专家、绿星的青年绿菌提出了新方案:“我们可以用‘微生物防治法’,” 她掏出培养皿中的 “杀虫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只对耐高温昆虫有致命性,对植物和其他动物无害,还能在昆虫死后分解其尸体,为植物提供养分,形成‘治虫 - 施肥’的良性循环。”

应急小组立刻在协同系统中验证方案,数据显示微生物的 “生态安全性” 达 98%,适配炽焰星的高温环境。当杀虫微生物被喷洒到炽焰星的重生草上时,昆虫数量在一周内下降 60%,重生草的虫洞逐渐愈合,生态链也恢复了平衡。

随着 23 颗星球的生态失衡问题解决,应急小组开始思考 “长期管理”—— 如何让修复后的星球摆脱对外部支援的依赖,实现自主生态循环?他们在协同管理系统中新增 “自治指导中心”,推出 “生态自治培训计划”,从 100 颗星球中选拔优秀管理人才,进行 “生态链调控”“资源自主调配”“风险自主预警” 等课程培训;同时制定《星球生态自治标准》,明确自治星球需达到的 “生态健康值”“自主循环率”“居民参与度” 等指标,达到标准的星球可获得 “生态自治社区” 认证。

狂沙星率先申请自治认证。经过三个月的培训,他们的管理团队已能自主监测生态数据,通过人工调控食草兔数量维持固沙草平衡,还培育出本土的 “固氮微生物”,减少对外部肥料的依赖。当适配中心的评估团队抵达时,狂沙星的生态健康值稳定在 75%,自主循环率达 80%,居民还成立了 “生态守护队”,主动参与草原维护。

“我们通过认证了!” 赤风拿着 “生态自治社区” 的证书,激动地向居民们宣布,“以后我们自己就能管好这颗星球,再也不用总麻烦其他星球支援了!”

随后,沉水星、炽焰星等 20 颗星球也陆续通过自治认证,形成了 “宇宙生态自治社区网络”。这些社区不仅能自主管理生态,还能向其他未认证的星球分享管理经验,提供技术支持,形成 “自治 - 互助” 的良性循环。

为了庆祝生态协同管理系统的成功与自治社区的成立,适配中心在 “重生星”(第一颗通过自治认证的废星)举办 “宇宙生态永续庆典”。庆典现场,100 颗星球的管理代表通过全息投影齐聚一堂,共同签署《宇宙生态协同公约》,约定共享生态数据、互援生态资源、共建自治社区,推动全宇宙的废星修复从 “外部支援” 走向 “自主永续”。

阿鳞站在庆典的主台上,星核光丝与生态协同管理系统连接,声音透过全息投影传遍全宇宙:“生态协同与自治,是共生理念在生态领域的终极实践 —— 我们不仅要修复废星,更要让修复后的星球拥有‘自主生存’的能力,让每个星球都成为宇宙生态链中独立又协同的一环,这才是生态永续的真正意义。”

赵乐乐和林小满站在庆典现场,看着全息投影中 100 颗星球的生态画面 —— 狂沙星的草原绿意盎然,沉水星的海水清澈见底,炽焰星的重生草随风摇曳,每颗星球都像一颗璀璨的绿色宝石,镶嵌在宇宙中。赵乐乐的怀里,管理纪念弹珠已更新为生态协同与自治社区的影像,泛着充满生机的绿色光芒;林小满的画册上,最新一页画着 100 颗星球的代表共同签署公约的场景,背景是覆盖全宇宙的生态协同网络,画的边缘写着 “协同为纲,自治为魂”。

“阿鳞哥哥说,生态协同与自治不是结束,是宇宙生态‘永续发展’的新开始,” 赵乐乐轻声说,“以后会有更多废星变成自治社区,宇宙会因为这些绿色的星球,变得更美好、更有活力。”

林小满笑着点头,用画笔在画册边缘添了颗小小的生态自治社区符号:“对呀,修复是‘输血’,自治是‘造血’,只有让星球自己能‘造血’,生态才能真正永续,这才是生态协同的意义,这才是自治社区的终极目标。”

阿鳞站在重生星的生态广场上,看着居民们在绿色的草地上欢笑、劳作,星核光丝与生态自治社区网络连接,能感受到 100 颗星球的生态能量在和谐流动,像股充满生机的洪流,滋养着宇宙的每个角落。他知道,生态协同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自治社区的成立,是共生理念从 “全域协同” 走向 “生态自治” 的关键一步 —— 从此,青年团队不再只是 “生态的修复者与管理者”,更是 “生态自治的赋能者”,在协同中保障稳定,在自治中实现永续,让宇宙中的每颗修复星球,都能成为自主循环、生生不息的 “生态家园”,书写宇宙共生永续的新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