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笫280章—新人设计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笫280章—新人设计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顾星晚指尖刚触到工作室的铜制门环,门就从里面被拉开了一道缝,林芷琪带着一身细碎的银饰声响撞进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长条形的丝绒盒子,脸颊涨得通红,像憋了一肚子话终于找到了出口。“星晚姐!曼卿老师!你们可算回来了!”她的声音带着难掩的雀跃,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眼里闪烁着亮得惊人的光,“我做出来了!我把苗绣和苏绣拼在一起的礼服,你们一定要帮我看看!”

顾星晚刚结束一场面料展会,身上还带着外面的风尘,闻言眼底泛起笑意,侧身让她进来:“看你急的,慢慢说,我们刚坐下。”她顺手接过林芷琪手里的盒子,指尖触到丝绒表面细腻的纹理,能隐约感觉到里面衣物的轮廓,沉甸甸的,带着手工缝制特有的厚实感。苏曼卿正坐在靠窗的绣架前整理绣线,闻言抬起头,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里带着温和的审视,指尖还捏着一根银灰色的苏绣线,线尾垂落在青灰色的绣绷上,像一缕细碎的月光。

工作室里弥漫着丝线和浆糊的淡淡香气,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射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架子上整齐排列着各色绣线、绷子和绣针,墙上挂着顾星晚设计的几款融合苏绣元素的成衣,针脚细密,配色雅致。林芷琪迫不及待地拉着顾星晚和苏曼卿走到工作室中央的落地镜前,双手微微颤抖地打开丝绒盒子,一件流光溢彩的大礼服缓缓展露在两人面前。

礼服的主体是一袭正红色的真丝缎面,质地光滑如镜,在阳光下折射出温润的光泽,裙摆宽大,层层叠叠的纱质内衬让裙摆显得蓬松而富有层次感,行走间想必会如流云般飘逸。最引人注目的是礼服上的刺绣图案,左侧肩头到裙摆,是苏绣特有的平针绣技法勾勒出的玉兰花枝,花瓣用淡粉色和白色的丝线层层晕染,采用虚实结合的针法,显得清雅脱俗,宛如月光下悄然绽放的玉兰花,带着江南水乡的温婉灵秀;而右侧肩头则是苗绣标志性的打籽绣和辫绣,用明黄色、宝蓝色、翠绿色等饱和度极高的丝线,绣出繁复精美的蝴蝶纹和几何图案,打籽绣形成的颗粒感饱满立体,辫绣的线条流畅圆润,充满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两种截然不同的刺绣风格在礼服上交汇融合,却意外地和谐统一,没有丝毫突兀之感。

“哇……”顾星晚忍不住低呼出声,伸手轻轻抚摸着礼服上的刺绣,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苏绣的细腻平整和苗绣的立体饱满。玉兰花的花瓣薄如蝉翼,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痕迹,显然是下了极大的功夫;而苗绣的蝴蝶翅膀上,每一颗“籽”都大小均匀,排列整齐,色彩搭配大胆却不失章法,两种刺绣技法在红色缎面的映衬下,各自绽放出独特的魅力,又相互映衬,让整件礼服既有着苏绣的雅致婉约,又有着苗绣的灵动鲜活。

苏曼卿也摘下了老花镜,凑近仔细端详,手指轻轻拂过刺绣的纹路,眼神里带着一丝惊讶和赞许。“你这丫头,胆子倒是真大。”她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专业的严谨,“苏绣讲究‘平、齐、细、密、匀、顺、和、光’,追求的是意境和韵味;苗绣则重色彩、重图案、重质感,讲究的是热烈和鲜活,这两种刺绣的风格差异极大,能融合得如此自然,实属不易。”她指着左侧肩头的玉兰花:“你这苏绣的针法很扎实,晕染也做得不错,花瓣的层次感出来了,可见是下了苦功练过的。”又转向右侧的苗绣:“苗绣的打籽绣和辫绣也有模有样,颗粒饱满,线条流畅,色彩搭配也很大胆,很有苗绣的精髓。”

林芷琪听到夸奖,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嘴角几乎要咧到耳根:“我为了学这两种针法,前阵子天天泡在绣房里,苏绣是跟着曼卿老师您的视频教程学的,苗绣是我托朋友找了贵州的苗绣传承人,视频请教了好几个月呢。”她顿了顿,眼神里带着一丝忐忑:“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怕两种风格太冲突,显得不伦不类,所以特意请你们来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顾星晚绕着礼服走了一圈,目光仔细地审视着每一个细节。礼服的领口是简约的一字领,恰到好处地露出精致的锁骨,领口边缘用苏绣的滚针绣勾勒出一圈细细的银灰色丝线,低调而精致;腰间用苗绣的辫绣绣出一条宽约三厘米的腰带,图案是苗绣中象征吉祥的鱼纹,色彩鲜艳,既起到了收腰的作用,又成为了整件礼服的视觉焦点;裙摆的下摆处,苏绣的玉兰花枝和苗绣的蝴蝶纹相互交织,玉兰花的淡雅和蝴蝶的灵动相得益彰,仿佛蝴蝶正停留在玉兰花枝上休憩,充满了画面感。

“整体来看,融合得确实很好。”顾星晚的语气带着肯定,“你的想法很大胆,也很有创意。现在很多人都在做非遗元素的融合,但是能把两种差异这么大的刺绣风格结合得如此自然,你是第一个。”她话锋一转,指了指裙摆的交汇处:“不过这里还有点小问题,你看,苏绣的玉兰花枝和苗绣的蝴蝶纹交汇的地方,针法切换得有点生硬,这里的丝线颜色也可以再过渡一下,让两种图案衔接得更自然。”

苏曼卿点点头,附和道:“星晚说得对。苏绣讲究‘和’,苗绣虽然热烈,但两种针法衔接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过渡。你可以在两种刺绣的交汇处,用苏绣的掺针绣,把苗绣的颜色慢慢过渡到苏绣的颜色上,这样看起来会更和谐。”她又指着苗绣部分的一个细节:“还有这里,苗绣的打籽绣虽然颗粒饱满,但是排列得稍微有点密了,可以适当疏一点,让图案更透气,也能和苏绣的细腻形成更好的对比。”

林芷琪认真地听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两人的建议,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我明白了,星晚姐,曼卿老师。”她抬起头,眼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还有吗?比如色彩搭配方面,会不会太鲜艳了?”

顾星晚摇摇头:“不会。红色的缎面本身就很喜庆,苗绣的鲜艳色彩和苏绣的淡雅色彩相互映衬,反而让整件礼服更有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她指着腰间的苗绣腰带:“尤其是这条腰带,颜色鲜艳,图案精美,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让整件礼服不会显得单调。”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你可以在礼服的内衬上做点文章,比如用淡粉色的真丝内衬,上面绣一些细小的苏绣玉兰花苞,这样既能和外层的刺绣呼应,又能增加礼服的精致感。”

苏曼卿也补充道:“针法方面,你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但是苏绣的‘光’还可以再加强一点。你可以在玉兰花的花瓣边缘,用苏绣的盘金绣点缀一下,这样在灯光下会更有光泽感,也能和苗绣的立体质感形成更好的呼应。”她拿起一根金色的苏绣线,比划着:“就用这种细金线,沿着花瓣的边缘轻轻盘绣,不要太明显,点到为止就好。”

林芷琪听得连连点头,把建议一一记在本子上,脸上的忐忑渐渐被自信取代。“太谢谢你们了!”她激动地说道,“有了你们的建议,我知道该怎么改进了。”她小心翼翼地把礼服重新放回丝绒盒子里,动作轻柔,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顾星晚看着她充满活力的样子,眼底泛起欣慰的笑意。林芷琪是她工作室里新来的设计师,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是很有天赋,也很努力,尤其是对非遗刺绣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次她大胆地将苗绣和苏绣结合,确实给了顾星晚很大的惊喜。“芷琪,你的创意很好,也很有勇气。”顾星晚鼓励道,“非遗传承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些传统技艺。你这件礼服,就是很好的尝试。”

苏曼卿也赞许地说道:“是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传统刺绣了,觉得又苦又累,见效慢。你能有这样的热情和毅力,很难得。”她顿了顿,眼神里带着一丝期许:“希望你能继续坚持下去,把这件礼服修改好,让更多人看到苗绣和苏绣融合的魅力。”

林芷琪重重地点点头,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一定会的!我还要把这件礼服送到时装周去,让全世界都看看我们中国的传统刺绣有多美!”她小心翼翼地抱着丝绒盒子,仿佛抱着一个沉甸甸的梦想,脚步轻快地向门口走去,银石的声响在工作室里回荡,像一串欢快的音符。

顾星晚和苏曼卿看着她的背影,相视而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那件红色的礼服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它未来的辉煌。顾星晚心里感慨万千,非遗传承之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是有像林芷琪这样年轻而有活力的设计师加入,相信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苏曼卿拿起桌上的苏绣线,重新戴上老花镜,目光落在绣绷上:“这丫头,倒是给了我一个启发。”她笑着说道,“其实苏绣和其他刺绣并不是不能融合,关键是要找到它们的契合点,用恰当的方式结合起来。”

顾星晚走到她身边,看着绣绷上未完成的苏绣作品,轻声说道:“是啊,传统和现代,不同的非遗技艺,其实都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她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或许可以在自己的下一个系列作品中,尝试将更多的非遗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现代时装。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站在绣架前,阳光温柔地洒在她们身上,工作室里弥漫着丝线的清香和创作的热情。那件融合了苗绣和苏绣的大礼服,仿佛成为了一个象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连接着不同的非遗技艺,也连接着一代又一代传承者的梦想和希望。

林芷琪回到自己的工作间,立刻迫不及待地打开丝绒盒子,拿出那件大礼服。她按照顾星晚和苏曼卿的建议,开始仔细地修改起来。她先用淡粉色的丝线,在两种刺绣的交汇处做了过渡,让玉兰花枝和蝴蝶纹衔接得更加自然;又用细金线,在玉兰花的花瓣边缘做了盘金绣,增加了光泽感;接着,她把苗绣部分过于密集的打籽绣适当疏减了一些,让图案更加透气;最后,她在礼服的内衬上,绣上了一些细小的苏绣玉兰花苞,与外层的刺绣遥相呼应。

修改的过程繁琐而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林芷琪常常一针一线地绣到深夜,手指被绣针扎破了好几次,她只是简单地贴上创可贴,又继续投入到创作中。每当她感到疲惫的时候,就会想起顾星晚和苏曼卿的鼓励,想起自己想要让传统刺绣走向世界的梦想,顿时又充满了动力。

几天后,林芷琪再次带着修改后的礼服来到了顾星晚的工作室。这一次,礼服的效果比之前更加完美。两种刺绣风格融合得更加自然和谐,色彩搭配更加协调,细节处理也更加精致。顾星晚和苏曼卿看了之后,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太完美了!芷琪!”顾星晚由衷地赞叹道,“你把我们的建议都很好地融入了进去,现在这件礼服,既保留了苏绣的雅致婉约,又展现了苗绣的热情奔放,简直是一件艺术品。”

苏曼卿也点点头,眼里带着赞赏:“是啊,这件礼服已经可以直接拿去参加时装周了。相信一定会惊艳全场,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中国传统刺绣的魅力。”

林芷琪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段时间的辛苦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她知道,这件礼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她对非遗刺绣的热爱和执着的见证,也是她对传统技艺创新传承的一次成功尝试。

时装周如期而至。林芷琪带着那件融合了苗绣和苏绣的大礼服,登上了时装周的舞台。当模特穿着这件礼服缓缓走出来的时候,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红色的缎面在灯光下流光溢彩,苏绣的玉兰花清雅脱俗,苗绣的蝴蝶纹灵动鲜活,两种截然不同的刺绣风格在礼服上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让人眼前一亮。

台下的观众纷纷发出惊叹声,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评委们也对这件礼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充满了现代设计感,是非遗元素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的典范。

最终,林芷琪的这件礼服获得了时装周的最佳创意设计奖。站在领奖台上,林芷琪激动得热泪盈眶。她拿着奖杯,对着台下的顾星晚和苏曼卿深深鞠了一躬。她知道,没有她们的帮助和鼓励,就没有今天的成功。

领奖之后,很多媒体纷纷围了上来,对林芷琪进行采访。“请问你为什么会想到将苗绣和苏绣结合在一起呢?”一位记者问道。

林芷琪微笑着回答:“苗绣和苏绣都是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非遗技艺,各有各的魅力。我希望通过这种融合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它们的美,也希望能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非遗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技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林芷琪的话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同。她的成功,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苗绣和苏绣的魅力,也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非遗元素,尝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让更多的非遗技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顾星晚和苏曼卿站在台下,看着领奖台上光芒四射的林芷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们知道,非遗传承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像林芷琪这样的年轻人手中。而她们,也会继续坚守在传承的道路上,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中国的传统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

时装周的余温尚未褪去,林芷琪那件苗绣苏绣融合礼服的影响力已如涟漪般扩散开来。各大时尚媒体的头版争相刊登这件“非遗双璧”礼服的高清图,标题诸如《一针跨南北:苗绣苏绣的惊艳碰撞》《非遗不古板,95后设计师让传统刺绣炸场时装周》的报道刷屏网络,#苗苏合璧礼服# #非遗刺绣新玩法# 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阅读量破亿。网友们在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惊叹“原来传统刺绣能这么酷”,有人留言“想穿着这样的礼服结婚”,更有不少年轻设计师在评论区@林芷琪,询问针法融合的细节,非遗传承突然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新风尚。

顾星晚的工作室每天都能收到数十封邮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寻求合作,有服装品牌想推出非遗联名系列,甚至还有几所艺术院校发来邀请,希望林芷琪和苏曼卿能去给学生们做讲座。这天上午,工作室的门铃被按响,门口站着两位气质截然不同的年轻人——穿黑色工装、头发染成靛蓝色的男孩叫陈野,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街头风设计师;旁边穿米白色棉麻长裙、戴木质耳环的女孩叫温知夏,专注于汉服改良设计。

“星晚姐,曼卿老师,我们是特地来拜访的。”陈野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速写本,语气难掩兴奋,“芷琪那件礼服太绝了,直接给我打通了任督二脉!我一直想把传统元素和街头风结合,可总觉得差点意思,看到苗绣的大胆配色和苏绣的细腻针法撞在一起,我突然就有灵感了!”他翻开速写本,里面画满了各种涂鸦风格的草图,有的在牛仔外套上勾勒苗绣几何纹,有的在卫衣帽子上设计苏绣竹叶暗纹,线条张扬又不失巧思。

温知夏也递上自己的设计稿,轻声说道:“我做汉服改良多年,一直纠结于如何在保留形制的基础上创新。芷琪的礼服让我明白,不同非遗技艺之间也能相互赋能。我想尝试把苏绣的盘金绣用到汉服的披帛上,再用苗绣的打籽绣点缀裙摆,让传统汉服更具现代审美。”她的设计稿上,一件月白色的齐胸襦裙,披帛上用金线绣着流云纹,裙摆边缘点缀着粉色的打籽绣桃花,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灵动。

林芷琪刚从布料市场回来,手里还提着几匹刚淘到的苗家土布,看到两人眼睛一亮:“你们的想法都好棒!陈野,你把苗绣的色彩用到街头风里,肯定特别吸睛;知夏,盘金绣配打籽绣的汉服,想想就觉得仙气十足!”她拉着两人坐到工作台前,拿出自己修改礼服时的针法笔记,“其是苗绣和苏绣的融合,关键是找到色彩和针法的平衡点。比如苗绣的高饱和色,搭配苏绣的淡雅色系,就能中和突兀感;而苏绣的平针绣可以作为底色,苗绣的立体针法作为点缀,这样层次就出来了。”

苏曼卿泡了一壶茉莉花茶,坐在一旁静静听着,时不时补充几句:“陈野你要注意,街头风的面料大多比较粗糙,苗绣的打籽绣需要厚实的底料支撑,选料时可以优先考虑牛仔布或斜纹布。”她又看向温知夏,“汉服的披帛多为轻薄的纱质,盘金绣的金线不宜过粗,否则会影响垂坠感,建议用细金线掺着丝线绣,既保留光泽感,又不会显得笨重。”

顾星晚看着三人热烈讨论的样子,眼底泛起笑意。她拿出自己的平板,展示了一组数据:“现在年轻消费者对非遗元素的关注度同比增长了300%,很多品牌都在布局非遗赛道。我觉得我们可以搞一个‘非遗刺绣共创计划’,邀请全国各地的设计师加入,不限风格、不限品类,只要是融合传统刺绣的创新设计,我们都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展示平台。”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三人的响应。陈野拍着桌子说:“太赞了!我可以联合我的潮牌朋友,推出非遗街头系列;知夏的汉服改良,正好能吸引古风圈的粉丝;芷琪负责把控针法融合的核心技术,曼卿老师坐镇指导,咱们这个计划肯定能火!”

计划一经公布,立刻吸引了上百位设计师报名。顾星晚和林芷琪筛选出二十位风格各异的设计师,有做童装的、有做配饰的、还有做家居服的,大家在线上组建了共创群,每天分享设计进度、交流遇到的问题。苏曼卿则每周开一次线上讲座,从苏绣的针法技巧讲到苗绣的图案寓意,还邀请了几位贵州的苗绣传承人和苏州本地的苏绣艺人进群,为设计师们答疑解惑。

然而,共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位做童装设计的设计师李悦在群里求助:“我想在儿童连衣裙上绣苗绣的蝴蝶纹和苏绣的小兔子,可孩子的面料比较柔软,打籽绣太硬,容易硌到孩子皮肤,怎么办?”林芷琪看到消息后,立刻带着自己的针法笔记去了李悦的工作室。她建议道:“可以把苗绣的打籽绣改成‘软籽绣’,用更细的丝线,打籽时力度轻一点,让颗粒更柔软;苏绣的小兔子用虚实针,只在轮廓处绣实,内部用淡色丝线晕染,这样既平整又舒适。”她当场示范了针法,李悦试着绣了几针,果然解决了问题,开心地在群里分享了成果,引得其他设计师纷纷点赞。

另一位做配饰设计的设计师张航则遇到了色彩搭配的难题。他设计的苗苏融合围巾,用了苗绣的宝蓝色和苏绣的翠绿色,搭配起来显得杂乱无章。顾星晚建议他:“可以用米白色的羊绒面料做底色,宝蓝色和翠绿色作为点缀,中间用苏绣的掺针绣过渡,再加入一点金色丝线提亮,让色彩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张航按照建议修改后,围巾的效果焕然一新,成为了共创计划中的热门单品。

随着共创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惊喜涌现。陈野的街头风系列中,一件绣着苗绣龙纹的牛仔夹克,龙纹的鳞片用苏绣的虚实针勾勒,龙爪用苗绣的辫绣突出立体感,搭配破洞牛仔裤,既有街头的叛逆,又有传统的厚重;温知夏的汉服改良系列,一件粉色的马面裙,裙摆用苏绣绣满了折枝梅花,裙门处用苗绣的打籽绣点缀珍珠纹,搭配简约的白衬衫,日常穿也毫不违和;李悦的童装系列,小裙子上绣着软萌的苏绣小熊和苗绣蝴蝶,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预售第一天就卖出了上千件。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创新设计,顾星晚和林芷琪决定举办一场“非遗刺绣创新展”。展览场地选在市中心的艺术中心,苏曼卿亲自挑选了二十幅经典的苏绣、苗绣古作作为展品,与现代创新设计形成对比。开展当天,艺术中心人声鼎沸,既有白发苍苍的非遗传承人,也有穿着潮流服饰的年轻人,还有带着孩子的家长。

展厅里,林芷琪的那件获奖礼服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陈野的牛仔夹克、温知夏的马面裙、李悦的儿童连衣裙,以及其他设计师的作品,从服装到配饰,从家居用品到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苏曼卿站在一幅清代苏绣《百鸟朝凤图》前,向观众介绍道:“传统刺绣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艺术。这些年轻设计师用自己的创意,让苗绣、苏绣这些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就是传承最好的方式。”

一位头发花白的苗绣传承人王奶奶,看着陈野设计的牛仔夹克,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抚摸:“没想到我们苗家的花纹,能穿在这样的衣服上,真好看。”她拉着林芷琪的手说:“我孙女也想学刺绣,可总觉得老手艺过时了,现在看到这些设计,我要让她好好学,把咱们苗绣的手艺传下去。”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多场互动活动。林芷琪和苏曼卿现场教学基础针法,不少年轻人排队体验,虽然笨手笨脚地扎错了好几次,但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设计师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故事,台下掌声不断;更有品牌现场签下了好几份合作协议,将部分展品投入量产。

这场展览持续了一个月,吸引了数十万人参观,媒体争相报道,非遗刺绣创新的热潮席卷了整个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刺绣,线上刺绣课程的报名人数暴涨,苏州、贵州等地的刺绣工坊也迎来了不少年轻学徒。林芷琪收到了王奶奶孙女的消息,说她已经开始跟着奶奶学苗绣,还想以后报考服装设计专业,把苗绣和更多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顾星晚站在展厅的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道:“真没想到,一件礼服能引发这么大的连锁反应。”苏曼卿笑着说:“这不是一件礼服的力量,而是传统技艺本身的魅力,加上年轻人的创意和热情。非遗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林芷琪手里拿着一幅刚绣好的小作品,是用苗绣的打籽绣和苏绣的平针绣结合而成的小蝴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她笑着说:“接下来,我们还可以邀请更多非遗技艺加入共创计划,比如把蜀绣、湘绣也融合进来,让更多传统技艺走进大众视野。”

陈野和温知夏也走了过来,陈野说道:“我已经联系了几个国际潮牌,他们对我们的非遗街头系列很感兴趣,想一起合作推出联名款,让中国的非遗刺绣走向世界!”温知夏也补充道:“我打算和几所汉服体验馆合作,让更多人穿上我们设计的非遗汉服,感受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

阳光透过展厅的落地窗,洒在一件件精美的非遗刺绣作品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顾星晚知道,这场由一件礼服引发的非遗传承热潮,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些年轻设计师的努力下,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守下,中国的传统非遗技艺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跨越时空,惊艳世界。

全球共创计划的招募令在Nebula联名系列爆火后升级发布,这一次,顾星晚团队特意新增了“多非遗技艺融合赛道”,明确邀请蜀绣、湘绣、粤绣等其他四大名绣的传承人与设计师加入。消息一出,来自四川成都的蜀绣传承人沈清媛、湖南长沙的湘绣设计师陆景行,几乎是同时寄出了申请材料。

沈清媛是蜀绣“双面绣”的第三代传人,祖上曾为宫廷绣制屏风,她手里的蜀绣既有“花无正果,也无反侧”的细腻,又擅长用晕针、纱针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尤其精通熊猫、鲤鱼等题材的绣制。而陆景行则是湘绣界的“革新派”,打破了湘绣多绣狮虎、花鸟的传统,尝试将油画、摄影元素融入,其“鬅毛针”绣出的动物毛发根根分明,极具写实张力。两人风格迥异,却都对苗绣与苏绣的融合充满好奇,更渴望在全球舞台上展现自家技艺的独特性。

收到入选通知时,沈清媛正在工作室里绣一幅双面绣《熊猫戏竹》,竹影青翠,熊猫憨态可掬,正反两面的图案丝毫不差。她小心翼翼地收起绣绷,将祖传的一套蜀绣彩线装箱——这些线色中,最特别的是“雨过天青”色,需用板蓝根反复浸染,再经日光晾晒七七四十九天,色泽温润如雨后晴空,是蜀绣独有的配色。陆景行则带着自己最新的湘绣作品《虎啸山林》赶来,画框里的猛虎眼神锐利,鬃毛用鬅毛针层层堆叠,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画面,他还带来了湘绣特有的“盘银绣”技法所用的细银线,光泽清冷,质感独特。

两人抵达苏州工作室时,林芷琪正在调试联名系列的后续单品,陈野则在琢磨如何将街头风与新的刺绣技艺结合。看到沈清媛的双面绣,林芷琪忍不住惊叹:“沈老师,这双面绣也太绝了!正面看熊猫在啃竹子,反面居然是在打滚,细节完全一致!”沈清媛笑着解释:“蜀绣的双面绣讲究‘针脚藏于纹路,正反浑然一体’,最考验手上的力道和分寸。”而陆景行的《虎啸山林》则让陈野眼前一亮:“陆老师,你这老虎的鬃毛太有冲击力了!要是绣在工装外套上,绝对炸场!”

苏曼卿特意为两人准备了茶会,桌上摆着苏州的碧螺春,还有蜀绣、湘绣、苗绣、苏绣的经典纹样图谱。“现在我们有了四大名绣中的三种,加上苗绣,这可是难得的缘分。”苏曼卿指着图谱,“苏绣雅、苗绣烈、蜀绣灵、湘绣劲,每种技艺都有自己的魂,如何让它们在同一作品**存,又不互相抢戏,是我们接下来要攻克的难题。”

顾星晚提出了新的创作方向:“我们可以推出‘山河系列’,以中国不同地域的山水文化为灵感,将四种刺绣技艺融入其中。比如‘蜀地青城’款,用蜀绣的雨过天青线绣山峦云雾,苏绣的平针绣勾勒竹林,苗绣的打籽绣点缀野花,湘绣的盘银绣表现溪流波光;再比如‘湘西秘境’款,以湘绣的鬅毛针绣湘西的吊脚楼木梁纹理,蜀绣的双面绣展现窗内窗外的不同景致,苗绣的几何纹做裙摆镶边,苏绣的金线绣出山间流萤。”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沈清媛主动请缨负责“蜀地青城”款的山峦部分:“蜀绣的晕针最适合表现云雾的朦胧感,雨过天青线的渐变效果,能让山峦看起来如仙境一般。”陆景行则选择了“湘西秘境”款:“湘绣的写实风格能凸显吊脚楼的古朴,盘银绣的光泽感则能让流萤更灵动,和苏绣的金线相互呼应。”

创作过程中,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沈清媛在绣山峦时发现,蜀绣的晕针需要较厚的面料支撑,而顾星晚选定的真丝雪纺面料过于轻薄,针脚容易透出。林芷琪琢磨了两天,提出用苏绣的“铺绒绣”先在面料上打底,铺一层薄薄的丝线,既不影响面料的垂坠感,又能让蜀绣的晕针更服帖。沈清媛试着绣了几针,果然解决了问题,两人相视一笑,感叹不同技艺的互补之妙。

陆景行则在吊脚楼的窗景设计上犯了难:双面绣需要对称的图案,但他想让窗内是湘绣的花鸟,窗外是蜀绣的竹林,如何让两种刺绣在正反面自然过渡?苏曼卿建议:“可以用苗绣的辫绣做窗框,将正反两面的图案衔接起来,辫绣的线条圆润,既能起到分隔作用,又能让整体风格更统一。”陆景行按照这个思路尝试,果然让双面绣的过渡自然流畅,窗内窗外的景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立体的湘西画卷。

陈野则大胆尝试将四种刺绣融入街头风外套,他设计的“山河·旷野”款工装夹克,背面用湘绣的鬅毛针绣出奔腾的骏马,马鬃用苗绣的打籽绣增加立体感,马鞍用蜀绣的双面绣,正面是传统纹样,反面是街头风涂鸦,袖口则用苏绣的金线绣出细小的山河地图暗纹。这件外套刚完成初稿,就被马西莫看到,他当即拍板:“这必须作为联名系列的主打款!四种刺绣的碰撞,既有东方的底蕴,又有街头的叛逆,太酷了!”

与此同时,顾星晚还邀请了粤绣传承人李嫣加入,推出了“岭南水乡”款。粤绣的“金银线绣”极具特色,李嫣用金线和银线绣出岭南的芭蕉叶脉络,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搭配苗绣的彩色绒球绣做芭蕉叶边缘,苏绣的平针绣出水面波纹,蜀绣的晕针绣出岸边的木棉花,四种刺绣技艺在这件礼服上完美融合,既有岭南的热烈风情,又不失传统的雅致。

“山河系列”的发布会定在广州塔下,场地被布置成一个巨大的“锦绣山河”展厅,四大名绣的经典作品与“山河系列”的新品相互映衬,从蜀地青城到湘西秘境,从岭南水乡到塞外草原(陈野新增的塞外主题款),每件作品都展现了不同非遗技艺的碰撞与融合。

发布会当天,全球时尚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当模特穿着“蜀地青城”款礼服缓缓走来时,真丝雪纺面料上的蜀绣山峦云雾缭绕,雨过天青线的渐变效果宛如水墨画,苏绣的竹林、苗绣的野花点缀其间,仿佛将人带入了仙境;“湘西秘境”款则让观众惊叹不已,双面绣的窗景设计巧夺天工,湘绣的吊脚楼古朴典雅,蜀绣的竹林青翠欲滴,苗绣的辫绣窗框和苏绣的流萤相映成趣;而陈野的“山河·旷野”款工装夹克,更是引发了年轻观众的尖叫,四种刺绣与街头风的结合,打破了传统与潮流的界限。

周明远也受邀出席了发布会,看着一件件融合了多种非遗技艺的作品,他由衷地感慨:“以前我总担心创新会破坏传统,现在才明白,真正的传承是让不同的技艺相互交流、相互成就。这些年轻设计师用智慧和热情,让非遗技艺走出了各自的小圈子,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

发布会结束后,“山河系列”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售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中国非遗的‘抱团取暖’,惊艳了世界!”“四大名绣 苗绣,这才是最顶级的文化自信!”苏州、成都、长沙、广州等地的刺绣工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不仅有大量年轻人报名学习,还有不少国际学徒专程赶来,希望将中国的非遗刺绣技艺带回自己的国家。

顾星晚、林芷琪、沈清媛、陆景行、陈野等人站在广州塔下,看着璀璨的夜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苏曼卿拨通了视频电话,屏幕里是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和年轻设计师,大家笑着、欢呼着,共同庆祝这个属于非遗传承的时刻。

“接下来,我们可以邀请更多非遗技艺加入,比如缂丝、云锦、蜡染……”林芷琪兴奋地说道。

顾星晚点点头:“我们还要建立一个非遗技艺数据库,把各种针法、配色、文化寓意都记录下来,让更多人可以学习和借鉴。”

沈清媛笑着说:“我已经在教我的学生们做双面绣和苏绣、苗绣的融合,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精彩的作品出现。”

陆景行则补充道:“我打算和湘西的吊脚楼非遗传承人合作,把建筑非遗和刺绣非遗结合起来,推出更有地域特色的设计。”

夜色渐深,广州塔的灯光依旧璀璨,如同中国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绽放的光芒。这场由一件苗苏合璧礼服引发的非遗热潮,已经演变成一场跨越地域、跨越技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而顾星晚、林芷琪这些年轻的设计师和苏曼卿这样的老传承人,正用自己的坚守与创新,让更多古老的非遗技艺走出博物馆,走进生活,走向世界,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着生生不息的传承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