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203章 —回归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203章 —回归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归期

娜迪莎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上的照片时,撒哈拉的夜风正卷着细沙撞在土屋的木窗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照片里顾星晚站在“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天井里,身上搭着件未完工的真丝旗袍,领口处用银线绣了半朵含苞的玉兰,阳光落在她发梢,连碎发都染着暖金色。娜迪莎指尖反复蹭过照片里顾星晚的侧脸,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她眼底,漾开一层柔软的亮。

已经半个月了。

她这次回非洲老家,本是为了帮母亲处理外公留下的老织物——那些用靛蓝草木染过的粗麻布,缀着贝壳与兽骨的游牧民族腰带,还有外婆年轻时织的几何纹羊毛毯,都是她和顾星晚曾念叨着要放进新系列里的灵感素材。可真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鼻腔里灌满干燥的尘土气息,指尖触到那些带着岁月温度的织物时,她最先想起的却是顾星晚在工作室里的模样。顾星晚总爱把设计稿铺得满桌都是,铅笔头咬在嘴角,眉头微微蹙着,连娜迪莎悄悄把热好的牛奶放在她手边都没察觉。有次两人为了一款改良版马面裙的裙门宽度争执到深夜,顾星晚突然把手里的软尺一放,盯着娜迪莎眼睛说:“你看这江南的水,从来不是直愣愣的,是绕着桥洞、贴着堤岸走的,裙子的线条也该这样。”娜迪莎当时还不服气,可第二天一早看到顾星晚在宣纸上画的水墨裙摆,笔尖晕开的淡墨像极了雨雾里的秦淮河,她忽然就懂了。

窗外的骆驼铃响了,悠远的声音从沙丘那头飘过来。娜迪莎把手机塞进帆布包,起身走到土屋中央的木箱旁。箱子里整齐叠着她带来的布料,最上面是块孔雀蓝的蜡染布,是她在当地市集上淘到的,布面上用蜂蜡画出的缠枝莲纹,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泽。她记得顾星晚曾说过,想把江南的苏绣和异域的蜡染结合起来,做一组“东西相遇”的礼服系列,当时两人还在纸上画了好几个草图,顾星晚用红笔圈出的领口设计,此刻还清晰地印在她脑子里。

“娜迪莎,要去镇上买东西吗?”母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当地语言特有的婉转语调。娜迪莎应了一声,顺手把蜡染布叠好放进包里,又抓了件米色的亚麻外套。走出土屋时,晨光刚好漫过东边的沙丘,把天空染成淡橙色,远处的猴面包树像沉默的巨人,枝桠伸向天空。

镇上的市集比平时热闹,穿着彩色长袍的妇人蹲在摊位前挑选香料,孩子们追着卖糖人的小贩跑,空气中混着肉桂、豆蔻和烤玉米的香气。娜迪莎走到熟悉的布料摊位前,摊主是个留着长胡子的老人,看到她来,笑着从箱子里翻出块深紫色的提花布:“这是上次你要的,用老机子织的,花纹是我们部落的吉祥图案。”娜迪莎伸手摸了摸,布料的纹理粗糙却紧实,紫色里透着暗红,像极了夕阳下的撒哈拉。她想起顾星晚工作室里那块从苏州带来的云锦,金线织就的凤凰纹在灯光下闪着华丽的光,若是把这块深紫色的提花布做里子,外面罩上半透明的云锦,会不会像把撒哈拉的夜空和江南的晚霞缝在了一起?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她就忍不住掏出手机,想给顾星晚发消息,可指尖落在屏幕上,又忽然停住了——她想亲自回去,把这块布放在顾星晚面前,看她眼睛亮起来的样子。

“还要别的吗?”老人的声音拉回她的思绪。娜迪莎摇摇头,付了钱,把布小心地卷起来。转身时,眼角瞥见街角的邮局,绿色的招牌在阳光下很显眼。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从包里翻出几张照片——有她和母亲在土屋前的合影,有沙漠日出的风景,还有那张她反复翻看的、顾星晚站在天井里的照片。她把照片塞进信封,又在信纸上写下几行字:“星晚,这里的布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我已经选好了三块,等我回来,我们一起试版。对了,上次你说的那个苏绣师傅,联系上了吗?”信封投进邮筒的瞬间,娜迪莎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些。

她沿着市集的小路往回走,路过一家卖银饰的小店时,橱窗里的一对银镯子吸引了她的目光。镯子上刻着细密的缠枝纹,末端缀着小小的铃铛,轻轻一晃,就发出清脆的响声。她想起顾星晚的手腕很细,戴这样的镯子一定好看,便推门走了进去。店主是个年轻的姑娘,看到娜迪莎盯着镯子,笑着说:“这是我爸爸打的,每道花纹都是手工刻的。”娜迪莎拿起一只镯子,指尖触到冰凉的银面,铃铛的响声在安静的店里格外清晰。她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两人在苏州的古街上逛,顾星晚看到一家银饰店,站在门口看了好久,最后还是拉着她走了,说“等我们的系列做出来,再买配饰也不迟”。现在,她想把这对镯子当作礼物,等回去的时候,亲手戴在顾星晚手腕上。

买完镯子,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娜迪莎提着包往家走,晚风里带着些凉意,她把外套裹紧了些。路过村口的老井时,看到几个孩子在井边玩,其中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块彩色的布料,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娜迪莎走过去,发现女孩画的是一条裙子,裙摆上画着星星和月亮,还有几条歪歪扭扭的线条,像是河流。“这是给妈妈设计的裙子吗?”娜迪莎蹲下来,用当地语言轻声问。女孩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妈妈说,穿上漂亮的裙子,就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亮。”娜迪莎的心忽然被揪了一下,她想起顾星晚曾说过,她们设计的衣服,不只是布料和针线的组合,更是要让穿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她从包里拿出一小块蓝色的蜡染布,递给女孩:“用这个做裙子的装饰,会更漂亮。”女孩接过布,高兴地蹦了起来,拉着娜迪莎的手说了声“谢谢”。

回到家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晚饭,桌上摆着烤羊肉、煮玉米和一碗蔬菜汤。吃饭的时候,母亲看着她,轻声说:“你是不是想回去了?”娜迪莎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母亲笑了笑,把一块羊肉放进她碗里:“我看你这几天总对着手机发呆,那些布料你也选得差不多了,想走就走吧,家里有我呢。”听到母亲的话,娜迪莎的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知道母亲舍不得她,可母亲更懂她对设计的热爱,懂她和顾星晚之间那份对“双面江南”的期待。吃完饭,她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收拾行李。把选好的几块布料仔细地裹在防潮纸里,放进行李箱的最底层,又把银镯子放在贴身的小包里,还有外公留下的那本老织锦图谱,她也一并装了进去——那上面有很多古老的图案,顾星晚一定喜欢。

收拾完行李,已经是深夜了。娜迪莎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星空。撒哈拉的星星格外亮,密密麻麻地缀在黑色的天幕上,像撒了一把碎钻。她想起在“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夜晚,有时她和顾星晚会在工作室加班到很晚,累了就坐在天井里的石凳上,看着头顶的月亮。顾星晚曾指着月亮说:“你看,不管在非洲还是江南,我们看的都是同一个月亮。”当时她还笑着说顾星晚矫情,可现在想起这句话,心里却满是温暖。

第二天一早,母亲送她去镇上的车站。车子发动的时候,母亲站在路边,朝她挥手。娜迪莎趴在车窗上,看着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尘土里。车子沿着沙丘间的公路行驶,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从黄色的沙漠到绿色的草原,再到零星的村庄。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开始浮现出回到“双面江南”的场景——顾星晚会不会在门口等她?工作室里的设计稿是不是又堆了满桌?她们的“东西相遇”系列,该从哪一款开始试版?

经过两天的奔波,娜迪莎终于抵达了江南的城市。走出高铁站时,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水汽,和撒哈拉的干燥截然不同。她提着行李箱,站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里忽然有些激动。打车前往“双面江南”艺术中心时,车子穿过古色古香的街道,青石板路两旁是白墙黛瓦的房子,偶尔能看到挂在门口的红灯笼,还有河面上划过的乌篷船。这一切都让她觉得熟悉又亲切,仿佛从未离开过。

艺术中心的大门还是她熟悉的样子,木质的门框上挂着块牌匾,上面写着“双面江南”四个大字,是顾星晚亲手写的。她提着行李箱,推开大门,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还在,只是现在不是开花的季节,叶子绿油油的,在阳光下泛着光。

“娜迪莎?”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工作室的方向传来。娜迪莎抬头,看到顾星晚站在门口,身上还穿着那件未完工的真丝旗袍,头发随意地挽在脑后,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

“星晚!”娜迪莎喊了一声,快步走过去。顾星晚也迎了上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两人抱了好一会儿,才松开。顾星晚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着她:“你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要在非洲待上一个月呢。”

“想你了,就回来了。”娜迪莎笑着说,从包里拿出那对银镯子,“给你的礼物。”顾星晚接过镯子,戴在手腕上,轻轻晃了晃,铃铛的响声清脆悦耳。“真好看,”顾星晚眼睛亮了起来,“我就知道你会给我带好东西。”

两人走进工作室,里面还是老样子,设计稿铺了满桌,缝纫机旁堆着几卷布料,墙角的架子上摆着各种颜色的线轴。顾星晚拉着娜迪莎走到桌前,指着一张画满草图的纸说:“你看,我这几天画了几款‘东西相遇’系列的设计,你不在,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多细节都定不下来。”娜迪莎凑过去看,纸上画着几款礼服,有的用了江南的苏绣,有的用了异域的蜡染,还有一款的领口设计,和她之前在非洲想到的一模一样。“我也选了几块好布料,”娜迪莎说着,打开行李箱,把那几块布料一一拿出来,“这块孔雀蓝的蜡染布,我想用来做裙摆,还有这块深紫色的提花布,做里子正好,还有外公留下的老织锦图谱,上面有很多古老的图案,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顾星晚拿起那块孔雀蓝的蜡染布,指尖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缠枝莲纹,眼睛里满是赞叹:“这块布太漂亮了,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你看,这个花纹和我画的这款礼服的领口很配,我们可以把苏绣的玉兰绣在蜡染布上,让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

“我也是这么想的!”娜迪莎兴奋地说,“还有,我在非洲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女孩用树枝画裙子,她画的裙摆上有星星和月亮,我觉得我们可以在礼服的裙摆上加上一些荧光丝线,晚上的时候,就像撒了一把星星,肯定特别美。”

顾星晚点点头,拿起铅笔,在草图上快速地画着:“这个想法好!我们可以在真丝面料上绣上荧光丝线,白天的时候看不出来,晚上在灯光下就会发光,就像把撒哈拉的星空和江南的夜色缝在了一起。”

两人坐在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从面料的选择到花纹的设计,再到配饰的搭配,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工作室里,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顾星晚起身,给娜迪莎倒了杯热牛奶:“累了吧?我们先休息一会儿,晚上我带你去吃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娜迪莎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心里满是暖意。她看着顾星晚忙碌的身影,看着桌上摊开的设计稿和布料,忽然觉得,这里才是她真正的家——有她热爱的设计,有她最好的伙伴,有她们共同的梦想。

晚上,两人坐在一家小小的餐馆里,桌上摆着糖醋排骨、松鼠桂鱼和一盘青菜。顾星晚给娜迪莎夹了块排骨:“快尝尝,这家的糖醋排骨和你上次吃的那家一样好吃。”娜迪莎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对了,”顾星晚放下筷子,看着娜迪莎,“我联系上那个苏绣师傅了,她下周会来工作室,我们可以和她聊聊苏绣的细节,还有,我们之前报名的那个国际时装周,主办方已经回复了,邀请我们参加明年的春季秀,我们的‘东西相遇’系列,正好可以在那里展示。”听到这个消息,娜迪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真的吗?太好了!那我们要抓紧时间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呢。”“是啊,”顾星晚笑着说,“不过有你在,我就有信心了。我们一定会把‘双面江南’的故事,把我们的设计,展示给更多人看。”

吃完饭,两人沿着河边的小路散步。河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岸边的路灯亮了起来,把影子投在地上。顾星晚挽着娜迪莎的胳膊,轻声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吗?你拿着一块非洲的蜡染布,非要和我讨论怎么和苏绣结合,当时我还觉得你有点固执呢。”娜迪莎笑了:“你还说我,当时你非要把马面裙的裙门改窄,我还和你吵了一架呢。”两人相视一笑,那些曾经的争执,如今都成了珍贵的回忆。她们知道,在设计的路上,还会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但只要她们在一起,只要她们坚持对“双面江南”的热爱,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回到艺术中心时,已经是深夜了。娜迪莎站在工作室的窗前,看着外面的夜空。江南的星星没有撒哈拉的亮,却多了几分温柔。她想起母亲说的话,想起非洲的星空,想起顾星晚手腕上的银镯子,想起桌上的设计稿和布料。她知道,她的归期,不仅是回到顾星晚身边,更是回到了那个充满热爱与梦想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娜迪莎和顾星晚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娜迪莎负责整理选好的布料,把每一块布的尺寸、材质都记录下来,顾星晚则在一旁修改设计稿,完善细节。苏绣师傅来的时候,看到娜迪莎带来的非洲布料,也忍不住赞叹:“这些布真的很好看。”

苏州云锦,金线凤凰纹在光线下若隐若现,领口处缀着娜迪莎从非洲带来的银铃铛,走动时细碎的响声像穿越沙漠的风撞在驼铃上。顾星晚第一次看到这件礼服成品时,指尖轻轻拂过云锦与提花布的拼接处,轻声说:“你看,这两种布料放在一起,像不像江南的烟雨裹着撒哈拉的落日?”娜迪莎笑着点头,拿起桌上的荧光丝线,在礼服裙摆内侧绣了几簇细小的星子图案——这是她答应那个非洲小女孩的,要把沙漠的星星缝进裙子里。

还有一款短款旗袍,她们用了外婆留下的几何纹羊毛毯裁剪成领口和袖口,羊毛的粗糙质感与真丝的顺滑形成鲜明对比,顾星晚在旗袍下摆绣了圈靛蓝色的草木染纹样,是她照着娜迪莎带回来的老织物学的染法,晾干后颜色像极了非洲市集上空的蓝天。有天傍晚,夕阳透过工作室的窗户落在旗袍上,羊毛的暖黄、真丝的米白和靛蓝的纹样融在一起,两人都看呆了,顾星晚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说要当作系列宣传的第一张照片。

苏绣师傅带来绣好的玉兰时,整个工作室都亮了起来。师傅用了浅粉和米白两种丝线,花瓣边缘用了极细的滚针,花心处缀了几粒细小的珍珠,绣在孔雀蓝蜡染布上,像雨后刚绽的玉兰落在青石板上。娜迪莎凑过去看,发现师傅还在蜡染的缠枝纹间隙,绣了几缕银线,不仔细看几乎发现不了,却让整个图案多了层细腻的光泽。“这是怕蜡染太跳,用银线中和一下,”师傅笑着解释,“你们要的是‘相遇’,不是‘碰撞’,得让两种美融在一起。”

为了找到合适的纽扣,两人跑了好几趟古玩市场。顾星晚想找老玉扣,温润的质感能配得上苏绣;娜迪莎却觉得老铜扣更合适,带着点游牧民族的粗犷,能和非洲布料呼应。最后在一家老店里,老板拿出一盒民国时期的银质纽扣,上面刻着简单的回纹,大小正好。“这扣子既有江南的雅致,又不缺硬朗的线条,”顾星晚拿起一颗对着光看,“就它了。”娜迪莎也觉得满意,当场买了二十颗,回去后两人一颗一颗打磨,让银扣的光泽更柔和些。

有天晚上加班,娜迪莎突然想起母亲,掏出手机给母亲发了段礼服的视频。母亲很快回复,说村里的人都夸裙子好看,那个收到蜡染布的小女孩,还让妈妈用布做了条小裙子,天天穿着到处跑。娜迪莎把手机递给顾星晚看,顾星晚笑着说:“等时装周结束,我们寄几件样品回去吧,让她们也看看,非洲的布料和江南的手艺,能做出多美的衣服。”娜迪莎点点头,心里暖暖的——她们的设计,不仅连接了两个地方的美,还连接了那么多温暖的人。

离时装周还有半个月时,工厂送来最后一批成衣。两人连夜开箱检查,一件一件挂在衣架上,工作室的衣架很快就挂满了,孔雀蓝、深紫色、米白色、靛蓝色……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像把撒哈拉的沙漠、草原和江南的烟雨、晚霞都搬进了屋里。顾星晚拿起那件缀着荧光星子的礼服,走到窗边拉开窗帘,月光落在裙摆上,内侧的星子图案隐约发光,“你看,真的像把星星缝进去了。”娜迪莎看着,忽然想起在非洲的夜晚,她和母亲坐在土屋前看星星的场景,眼眶有点发热。

为了确定走秀的顺序,两人对着衣架排了好几天。一开始想按颜色从浅到深排,后来觉得不够有故事感;又想按“沙漠到江南”的顺序排,从羊毛毯旗袍开始,到云锦礼服结束,最后还是决定按“相遇”的过程排——先展示单独的非洲元素或江南元素,再展示融合后的设计,最后用那件荧光星子礼服收尾,象征着两种文化最终达成的和谐。拍好后,两人还找了朋友当模特,在工作室里走了几遍,调整每款衣服之间的衔接时间。

顾星晚负责联系化妆师和造型师,娜迪莎则忙着准备时装周需要的资料,包括每款设计的灵感来源、面料选择的理由。有次整理资料时,娜迪莎翻到了她在非洲写的信,当时没寄出去的后半段,写着她对“东西相遇”系列的想法,和顾星晚后来画的草图几乎一样。她把信拿给顾星晚看,顾星晚笑着说:“我们果然是心有灵犀,就算隔着那么远,想法也能凑到一起。”

走秀前一周,两人去了趟苏州,拜访了给她们提供云锦的老匠人。老匠人看到成品礼服,连连赞叹:“我做了一辈子云锦,还是第一次见有人把它和非洲的布料配在一起,竟然这么好看。”老匠人还送给她们一块珍藏的老云锦,上面织着缠枝莲纹,说可以用来做压轴礼服的披风。娜迪莎和顾星晚特别感动,当场决定把披风加进走秀系列里,让老匠人也能看到自己的手艺登上国际舞台。

回来后,两人连夜修改设计,给压轴礼服加了披风。顾星晚在披风边缘绣了圈和礼服裙摆一样的荧光星子,娜迪莎则在披风内侧缝了块小小的羊毛布,上面用当地语言绣了“相遇”两个字。“这样一来,这件衣服就有了我们两个人的家乡味,”娜迪莎摸着羊毛布说,顾星晚点点头,拿起银铃铛,在披风的系带处也缀了两个,“走起来的时候,声音会更好听。”

走秀前三天,模特来试装。有个模特穿上那件深紫色云锦礼服时,不小心扯到了领口的银铃铛,铃铛掉了一个。娜迪莎赶紧找了针线,当场缝补,顾星晚在一旁帮忙固定布料,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缝好后,模特对着镜子转了圈,银铃铛的响声清脆悦耳,模特笑着说:“穿上这件衣服,我感觉自己既像江南的女子,又像来自远方的旅人,特别奇妙。”

走秀前一天,两人提前去了秀场。看着空旷的t台,想着明天这里会展示她们半年来的心血,心里既紧张又期待。顾星晚拉着娜迪莎的手,走到t台尽头,说:“明天我们就站在这里,看着我们的衣服一件一件走过去,让所有人都知道,江南和非洲,能有这么美的相遇。”娜迪莎点点头,看着远处的灯光,仿佛已经看到了模特穿着她们设计的礼服,带着银铃铛的响声,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

回到酒店后,两人还在核对第二天的流程,直到深夜才休息。躺在床上,娜迪莎想起半个月前在非洲的土屋里,她还在对着手机里的照片想念顾星晚,现在却已经和顾星晚一起,准备好了一场属于她们的时装秀。她侧身看着身边熟睡的顾星晚,嘴角忍不住上扬——不管是在撒哈拉的星空下,还是在江南的烟雨里,只要和顾星晚在一起,和她们热爱的设计在一起,哪里都是最好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两人早早来到秀场,和化妆师、造型师、模特们一起做准备。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秀场的窗户照进来时,娜迪莎和顾星晚站在后台,看着模特们穿着她们设计的礼服,有序地排着队,银铃铛的响声不时传来。顾星晚拍了拍娜迪莎的肩膀,笑着说:“准备好了吗?我们的‘东西相遇’,要开始了。”娜迪莎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眼里满是坚定——她们的故事,从非洲的土屋开始,在江南的工作室成长,现在,要在这个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