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197章 —回工作室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197章 —回工作室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顾星晚蹲在青石板路上,指尖还沾着最后一粒从村民家灶台上蹭来的小米,娜迪莎正把阿婆塞的蓝印花布头巾叠成方巾,塞进帆布包侧袋时,布料摩擦发出细碎的窸窣声,像极了昨夜服装秀散场时,台下村民们悄悄议论的声音。

“星晚,你看阿婆绣的这朵山茶,针脚比我在达累斯萨拉姆学的还要密。”娜迪莎把方巾举到夕阳下,橘红色的光透过布面,让淡蓝色的山茶花瓣晕出一层暖边。顾星晚抬头时,正好看见她耳后别着的野菊花——是今早村口小姑娘追着她们的三轮车,踮着脚别上的,此刻花瓣还带着点露水晒干后的韧劲。

三轮车停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车斗里还留着昨夜服装秀的痕迹:几块用来搭t台的木板靠在车栏上,边角被村民们帮忙搬卸时磨出了新的木刺;一条杏色的棉麻裙摆搭在木板上,那是昨夜娜迪莎设计的“大地之裙”,裙摆上缝着村民们捡来的麦秆和干花,现在还沾着两根没清理干净的稻穗。

“王伯,真不用再送了,前面就是省道,我们打车去高铁站很方便。”顾星晚按住正要发动三轮车的王伯,老人黝黑的手背上还沾着机油,却执意要把车斗里的编织袋往她们手里塞——里面装着二十个煮好的茶叶蛋,是村里张婶凌晨四点起来煮的,说路上饿了能垫肚子。

“你们这俩姑娘,办个秀让咱村热闹了三天,这点东西算啥?”王伯说着又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十块、二十块的零钱,“这是村里老少爷们凑的,说你们回城里买布料缺钱,别嫌少。”顾星晚的眼眶瞬间热了,她知道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这些钱可能是他们卖好几斤玉米才攒下的,她把布包推回去时,手指都在发颤:“王伯,心意我们领了,但钱不能要,要是收了,下次我们都不敢来啦。”

娜迪莎也在一旁帮腔,她学着顾星晚之前教她的方言,磕磕绊绊地说:“我们……下次带新衣服来,给大家穿。”这话逗得王伯笑出了声,眼角的皱纹挤成了沟壑,他拍了拍娜迪莎的肩膀:“好,我等着!你们路上小心,到了城里给我打个电话。”

三轮车突突地开走时,顾星晚和娜迪莎站在路边挥手,直到车影变成远处田埂上的一个小黑点,才拎着行李转身。帆布包很沉,里面除了村民们塞的鸡蛋、红薯干,还有她们这次在乡下收集的布料样本——有李阿婆织的粗麻布,有赵叔家染的靛蓝布,每一块布上都系着小纸条,写着布料的由来和村民们的小故事。

“星晚,你还记得昨天秀场上,那个穿红棉袄的小女孩吗?”娜迪莎突然开口,她指着帆布包里一块绣着小蝴蝶的红布,“她把妈妈的嫁衣拆了,说要给我做设计素材,我当时差点哭了。”顾星晚当然记得,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布料跑上台时,脸上还沾着面粉,她妈妈在台下笑着抹眼泪,说女儿早就盼着她们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琢磨要送什么礼物。

两人走到省道边等车时,夕阳已经沉到了远处的山后面,天空从橘红变成了淡紫,风里带着晚稻的清香。娜迪莎靠在路边的梧桐树上,掏出手机翻照片,屏幕上是昨天服装秀的合影——她和顾星晚站在中间,两边围着穿各式各样手工服装的村民,大家的笑容都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你看,王伯穿的那件麻布外套,还是我们临时改的尺寸。”顾星晚凑过去,指着照片里王伯身上的衣服,“他本来穿不上,我们在背后缝了个松紧带,没想到效果还挺好。”娜迪莎笑着点头,手指在照片上轻轻划过:“我从来没想过,服装秀可以这样办,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专业的模特,但比我在米兰看的秀还要让人开心。”

正说着,一辆出租车停在了路边,司机师傅探出头问:“姑娘,去高铁站吗?”顾星晚赶紧点头,帮娜迪莎把行李搬上车。车里的广播正放着本地新闻,主持人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播报着:“近日,两名青年设计师在我县溪头村举办乡村服装秀,用本地传统布料设计服装,受到村民热烈欢迎……”娜迪莎听见“溪头村”三个字,立刻拍了拍顾星晚的胳膊,指着收音机:“你听,是我们!”

司机师傅也听见了,他从后视镜里看了看她们:“你们就是新闻里说的设计师啊?厉害啊,我听说那秀办得可热闹了,我媳妇还说要去来着,结果有事没去成。”顾星晚笑着说:“下次我们还来,到时候提前告诉你,让你媳妇也来看看。”司机师傅乐呵呵地应着,脚下的油门也松了些,说:“那感情好,你们设计的衣服接地气,比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强多了。”

出租车在高速上平稳地行驶,窗外的风景从农田变成了高楼,娜迪莎靠在车窗上,渐渐有了困意,她把脑袋轻轻靠在顾星晚的肩膀上,小声说:“星晚,我有点想溪头村了。”顾星晚摸了摸她的头发,把身上的外套披在她身上:“等忙完手上的单子,我们就回去,好不好?到时候我们教村民们做简单的服装设计,让他们自己也能做漂亮的衣服。”娜迪莎点点头,眼睛慢慢闭上,呼吸变得均匀。

顾星晚没敢睡,她拿出手机,点开了工作室微信群的消息。群里已经炸了锅,助理小林发了十几条消息,还附了几张设计需求的截图:“星晚姐!娜迪莎姐!你们快回来!有个大客户要订五十套中式礼服,说是要用于下个月的国际文化交流展,还指定要你们俩设计!”后面跟着几个抓狂的表情包。

还有合作面料商的消息:“顾老师,你们要的桑蚕丝已经到仓库了,要是急需的话,我明天就让人送到工作室。”顾星晚回复了小林,让她先把客户的需求文档整理好,等她们回去就开会议,又跟面料商说后天再送,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从乡下带回来的布料样本整理好。

手机屏幕暗下去时,顾星晚看向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已经亮了起来,五颜六色的光映在车窗上,和溪头村夜晚的星光完全不同。她想起昨夜在村里,秀场结束后,村民们拉着她们在晒谷场上吃晚饭,月光洒在饭桌上,碗里的米粥冒着热气,大家围着篝火唱歌,娜迪莎还教大家跳非洲的传统舞蹈,虽然动作不整齐,但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出租车到高铁站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顾星晚轻轻叫醒娜迪莎,帮她拿过行李。两人走进高铁站,候车大厅里人来人往,广播里不断播报着列车晚点的通知。娜迪莎看着手里的车票,小声说:“还有一个小时才发车,我们去买点吃的吧,我有点饿了。”

顾星晚笑着点头,两人走到便利店,娜迪莎拿起一盒饭团,又看了看旁边的茶叶蛋,突然笑了:“还是张婶煮的茶叶蛋好吃,这里的肯定没那么香。”顾星晚也笑了,拿了两瓶热牛奶,付完钱后,两人坐在候车椅上吃东西。

“星晚,你说那个客户为什么会指定我们设计礼服啊?”娜迪莎咬了一口饭团,含糊不清地问。顾星晚喝了口牛奶,想了想说:“可能是之前我们在设计展上展出的‘江南印象’系列被他们看到了,也有可能是有人推荐了我们,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以把溪头村的传统布料用在礼服上,让更多人知道那些好看的布料。”

娜迪莎眼睛一亮,放下饭团拿出笔记本,开始在上面画草图:“我想在礼服的裙摆上缝上麦秆,就像‘大地之裙’那样,但要更精致一点,再搭配桑蚕丝,肯定很好看。”顾星晚凑过去看,笔记本上已经画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裙摆上用虚线画着麦秆的图案,旁边还写着“靛蓝布镶边”的字样。

“这个想法很好,”顾星晚指着草图说,“我们还可以在领口处绣上山茶,用李阿婆织的粗麻布做内衬,这样既有江南的温柔,又有乡村的质朴。”娜迪莎赶紧点头,又在笔记本上添了几笔,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周围的嘈杂声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她们对设计的憧憬。

列车进站的广播响起时,娜迪莎才恋恋不舍地合上笔记本,顾星晚帮她把笔记本放进包里,提醒她别落下东西。两人跟着人流走上列车,找到座位后,娜迪莎靠窗坐下,又拿出笔记本翻看,顾星晚则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休息,连日的忙碌让她有些疲惫,但一想到回去后要做的设计,心里又充满了干劲。

列车开动时,娜迪莎突然指着窗外说:“星晚,你看!”顾星晚睁开眼,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远处的城市夜景像一片灯海,璀璨夺目。“我们的工作室就在那片灯海里,对不对?”娜迪莎问,语气里带着期待。顾星晚点点头:“对,回去后我们就能看到小林他们了,还有我们的布料架、设计台,一切都还是老样子。”

娜迪莎把脑袋靠在车窗上,看着窗外的灯海渐渐向后退去,小声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还担心自己不能适应,但是遇到你,遇到工作室的大家,还有溪头村的村民,我觉得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顾星晚握住她的手,她的手很暖,带着点布料的触感:“这里就是你的家,以后我们一起在这里做更多好看的衣服,好不好?”娜迪莎用力点头,眼眶里闪着泪光。

列车在黑暗中行驶,车厢里很安静,只有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声音。顾星晚拿出手机,给溪头村的王伯发了条短信,告诉他她们已经坐上列车,让他不用担心,又附上了几张昨天服装秀的照片。没过多久,王伯就回复了,短信里只有短短几句话:“收到了,照片很好看,你们注意安全,有空常回来。”

顾星晚把手机递给娜迪莎看,娜迪莎看完后,拿出自己的手机,也给村里的小姑娘发了条消息,还拍了一张列车窗外的夜景,配文:“等我回来,给你做新裙子。”

列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市区的高铁站。两人拎着行李走出车站,夜晚的风带着点凉意,顾星晚把外套递给娜迪莎,自己则拎着最重的帆布包。路边的出租车很多,顾星晚拦了一辆,报上工作室的地址——“双面江南”艺术中心,就在市中心的老街区里,是一个由旧厂房改造的工作室,外面爬满了绿萝,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刻着“双面江南”四个大字。

出租车在老街区的石板路上行驶,两边的老房子挂着红灯笼,偶尔有几家还在营业的小店,飘出咖啡的香气。娜迪莎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的景象,小声说:“还是这里最熟悉,在溪头村虽然开心,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顾星晚笑着说:“那是因为这里有我们的工作室,有我们的设计梦啊。”

出租车停在“双面江南”艺术中心门口时,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顾星晚付完钱,刚要拎行李下车,就看见工作室的灯还亮着,门口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助理小林,她裹着一件厚厚的外套,手里还拿着一个保温杯。

“星晚姐!娜迪莎姐!你们可算回来了!”小林看见她们,立刻跑过来,接过顾星晚手里的帆布包,“我等你们好久了,锅里还热着汤,是我妈熬的排骨汤,你们肯定饿了。”顾星晚心里一暖,笑着说:“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回去?”小林挠了挠头:“我担心你们路上有什么事,而且客户的需求文档我整理好了,想等你们回来先给你们看看。”

三人走进工作室,推开玻璃门时,一股熟悉的布料香气扑面而来。工作室里很整洁,设计台上放着几张草图,布料架上整齐地叠着各种面料,墙角的绿植长得很茂盛,鱼缸里的金鱼还在游动。娜迪莎放下行李,走到布料架前,摸了摸上面的桑蚕丝,笑着说:“还是这里的布料最顺手。”

小林把排骨汤倒进碗里,端给她们:“快趁热喝,我妈说这个汤补身体,你们在乡下肯定没好好吃饭。”顾星晚和娜迪莎接过碗,喝了一口,温热的汤滑进胃里,驱散了夜晚的凉意。小林坐在她们对面,拿出整理好的需求文档:“客户是一家文化公司,要办国际文化交流展,需要五十套中式礼服,要求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还要有独特的文化符号,预算很充足,但是时间有点紧,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顾星晚接过文档,仔细翻看着,里面附了几张参考图片,大多是比较传统的中式礼服,但客户在备注里写着“希望有创新,不要太死板”。娜迪莎也凑过来看,手指在图片上划过:“我们可以把溪头村的布料用在这里,比如用靛蓝布做旗袍的领口,用粗麻布做外套的下摆,再缝上麦秆和干花,这样既有传统元素,又有乡村的特色,肯定很独特。”

顾星晚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我们可以在礼服上绣上溪头村的风景,比如老槐树、稻田,这样不仅好看,还能让更多人知道溪头村,说不定以后会有更多人去那里,帮村民们把布料卖出去。”小林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能帮到村民们,一举两得。”

三人聊到凌晨一点多,才各自准备休息。小林住在工作室附近的公寓,她临走前叮嘱顾星晚和娜迪莎好好休息,明天再正式开会讨论设计方案。顾星晚和娜迪莎住在工作室二楼的宿舍,房间不大,但很温馨,里面放着她们各自的设计工具和布料样本。

娜迪莎洗完澡,穿着睡衣坐在床边,翻看着从溪头村带回来的布料样本,顾星晚则在整理客户的需求文档。“星晚,你说我们明天先画哪套礼服的草图?”娜迪莎问,手里拿着一块靛蓝布。顾星晚放下文档,走到她身边:“我们先画主打款,就用你之前在火车上想的那个麦秆裙摆的设计,再搭配山茶刺绣,肯定能成为亮点。”

吃早餐一边讨论设计细节,小林把整理好的面料清单铺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项说:“桑蚕丝的颜色我选了米白、浅杏和淡粉三种,靛蓝布也联系了溪头村的赵叔,他说能在一周内赶制出我们需要的量,就是粗麻布的质感还得再确认下,要不要我寄块样本过来?”顾星晚咬了口油条,点头道:“必须确认,粗麻布要软一点的,别磨皮肤,毕竟是礼服,舒适度很重要。”娜迪莎也补充:“让赵叔多留几块不同密度的,我们试试和桑蚕丝拼接的效果,说不定能做出层次感。”

正说着,工作室的门被推开,面料商陈老板拎着几个布样袋走进来,笑着打招呼:“听说你们回来了,我赶紧把新到的提花绸送过来,你们看看能不能用上。”他把布样摊在桌上,米白色的提花绸上织着细小的缠枝纹,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娜迪莎伸手摸了摸,眼睛一亮:“这个质感好,用来做礼服的外披肯定好看,搭配靛蓝布刚好能中和厚重感。”顾星晚也赞同,让小林把提花绸的色卡收好,又和陈老板敲定了交货时间,确保不会耽误制作进度。

等陈老板走后,三人开始分工:顾星晚负责整体设计方案的统筹和与客户对接,娜迪莎专注于礼服细节的绘制和面料拼接的试验,小林则负责联系工厂、跟进面料采购和整理设计文档。分配完任务,顾星晚打开电脑,拨通了客户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的负责人看到她们准备的初步草图,立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麦秆和山茶的元素很有新意,尤其是融入乡村布料的想法,完全符合我们文化交流展的主题,你们尽快把完整方案发过来,我们这边好安排后续流程。”

挂了电话,顾星晚松了口气,转头看见娜迪莎正拿着粗麻布和桑蚕丝在缝纫机上试缝,针脚细密地将两种面料拼在一起,粗麻布的质朴和桑蚕丝的柔软意外地和谐。“你看,这样拼接后,下摆垂感很好,而且不会扎人。”娜迪莎把试缝的布料举起来,阳光透过面料,能看到隐约的纹理。顾星晚走过去,用手拽了拽接缝处,结实又平整:“就按这个方法来,后续让工厂也按这个标准做,对了,麦秆的染色你打算怎么弄?”娜迪莎拿出调色盘,里面调着几种不同深浅的金色:“我试过用丙烯颜料染,但是怕硬,昨天查了资料,用金粉混合纺织胶会更软,还能保持光泽,下午我去买材料试试。”

下午,娜迪莎带着小林去美术用品店买金粉和纺织胶,顾星晚则留在工作室整理设计方案。她把娜迪莎画的草图扫描进电脑,用设计软件细化细节,给礼服添加了飘带元素——用靛蓝布裁成细条,缝在礼服的袖口和后腰,走动时能随风飘动。正修改着,手机响了,是溪头村的王伯打来的,老人的声音带着笑意:“星晚啊,赵叔说你们要粗麻布,他今天一早就去田里摘麻了,还说要给你们多带点新收的棉花,让你们做填充料。”顾星晚心里一暖,连忙说:“谢谢王伯,让赵叔别太累了,布料够用量就行,棉花我们也用得上,做礼服的内衬会更舒服。”挂了电话,她在设计方案里加了“棉花内衬”的备注,想着一定要把村民们的心意都藏进礼服里。

傍晚,娜迪莎和小林回来了,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材料。娜迪莎一进门就直奔工作台,把麦秆剪成小段,倒入金粉和纺织胶混合的溶液里,用镊子搅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处晾干。“要等明天才能知道效果,希望别掉粉。”娜迪莎看着泡在溶液里的麦秆,有点担心。顾星晚递给他一杯温水:“别急,就算这次不行,我们再想别的办法,总能找到合适的染色方式。”小林也在一旁安慰:“我查了,很多设计师都用这种方法做手工装饰,肯定没问题的。”

第二天一早,娜迪莎第一时间跑去看麦秆,晾干后的麦秆呈淡淡的金色,摸起来柔软不扎手,轻轻抖动也不会掉粉。“成功了!”她兴奋地举着麦秆跑过来,递给顾星晚和小林看。顾星晚拿起一根麦秆,放在阳光下看了看,光泽均匀,质感也很好:“太好了,这样就能缝在裙摆上了,我们今天就开始做样品吧。”三人立刻行动起来,顾星晚裁布,娜迪莎缝麦秆,小林则负责绣山茶——她跟着村里的阿婆学过刺绣,绣出来的山茶花瓣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样品做了整整三天,当那件融合了桑蚕丝、靛蓝布、粗麻布和金色麦秆的礼服完整地呈现在眼前时,三人都忍不住惊叹。米白色的桑蚕丝礼服主体,领口和袖口绣着艳红的山茶,后腰垂着靛蓝布飘带,裙摆上错落有致地缝着金色麦穗,走动时麦秆轻轻晃动,像极了溪头村稻田里随风摇曳的稻穗。顾星晚拿出手机,给客户发了样品的照片和视频,没过十分钟,客户就回复了:“太惊艳了!完全超出预期,完整方案我们通过了,你们尽快安排生产,有需要我们配合的随时说。”

确定方案后,工作室变得更忙碌了,顾星晚联系了合作的服装厂,把样品送过去确认工艺,娜迪莎则负责制作麦秆装饰和刺绣模板,小林每天都要和溪头村的赵叔联系,跟进粗麻布和棉花的进度。偶尔空闲时,顾星晚会翻出手机里溪头村的照片,给娜迪莎和小林讲村民们的故事:“你们还记得那个拆嫁衣的小姑娘吗?她昨天给我发消息,说自己学着缝布娃娃了,还拍了照片给我看,特别可爱。”娜迪莎笑着说:“等礼服做完,我们寄几件小裙子给村里的孩子们吧,让她们也穿穿我们设计的衣服。”小林立刻附和:“好啊,我来负责挑布料,就用剩下的小碎花布,做公主裙肯定好看。”

离国际文化交流展还有半个月时,五十套礼服终于全部制作完成,整齐地挂在工作室的衣架上,五颜六色的面料在灯光下格外亮眼。顾星晚和娜迪莎逐一检查,确认每一件礼服的针脚、刺绣和麦秆装饰都没有问题。小林则在一旁打包,给每件礼服套上防尘袋,贴上标签。“明天就能送到展会现场了,”顾星晚看着满屋子的礼服,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想到这些礼服会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看到,还能让大家知道溪头村的布料,就觉得特别有意义。”娜迪莎握住她的手,笑着说:“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还有村民们的祝福,是这些让礼服变得更特别。”

当晚,三人在工作室煮了火锅庆祝,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衣架上的礼服,也照亮了她们脸上的笑容。顾星晚举起杯子:“敬我们,敬溪头村的村民们,也敬每一个为梦想努力的人!”娜迪莎和小林也举起杯子,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火锅的热气氤氲着,混合着布料的清香,这一刻,工作室里满是温暖和希望,她们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设计,更多的故事,等着她们去创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