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190章 —服装秀开演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190章 —服装秀开演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聚光灯骤然熄灭的瞬间,后台的空气里还浮动着金盏花与檀木混合的香气。顾星晚捏着盘扣的指尖沁出细汗,对面镜子里映出娜迪莎涂着凤仙花汁的脚踝,银质脚链正随着深呼吸轻轻撞击着化妆台的金属边缘。

“还有三分钟。”场务的声音裹着走廊的风飘进来,顾星晚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忽然笑了,鬓角别着的玉兰簪子颤了颤,碎珠流苏扫过耳垂时像有只微凉的蝶停落。娜迪莎伸手替她将歪斜的衣襟理好,指尖划过绣着缠枝莲的盘扣,忽然用带着法语腔调的中文说:“你看,它们在发光。”

顾星晚顺着她的目光看向衣架,左边是三十套改良旗袍,月白杭绸上用苏绣绷出连绵的几何纹样,那是娜迪莎教她的恩德贝莱族珠绣图腾;右边挂着的坎加蜡染长袍,靛蓝色底布上泼洒着写意的水墨竹影,竹节处别着她去年在苏州拙政园拾得的枯叶拓片。两种布料在穿堂风里轻轻相触,像两汪不同源头的溪流终于在某个转角相遇。

第一束追光刺破黑暗时,顾星晚正站在升降台的边缘。台下传来海浪般的低语,她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达累斯萨拉姆的集市,娜迪莎就是这样穿着橙红色坎加裙朝她走来,裙角飞扬的弧度里裹着印度洋的咸湿气息。那天她刚结束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帆布包里还装着临摹到一半的飞天飘带,娜迪莎却指着她靛蓝印花衬衫上的缠枝纹惊呼:“这是我祖母绣在婚床上的图案!”

升降台缓缓升起的过程中,顾星晚听见了三弦琴与马林巴琴的合奏。她选择的第一套礼服是烟灰色乔其纱,斜襟处用银线绣出起伏的沙丘,那是她根据娜迪莎描述的纳米比亚红沙漠改的——“日出时沙子会变成融化的金子,风一吹就流淌起来”,当时娜迪莎蹲在她写生本上画波浪线的样子,此刻正随着裙摆的摆动在眼前重现。

走到t台中段时,她刻意放慢了脚步。右手边第三排坐着的老妇人正用放大镜观察她袖口的纹样,那是娜迪莎母亲用鸵鸟蛋壳磨成粉绘制的太阳图腾,此刻被她拆解成细小的点绣,藏在苏绣的云纹间隙里。去年在恩德贝莱族的村庄,她亲眼见过妇女们坐在泥屋前绣珠饰,滚烫的阳光把她们的影子钉在红色泥土上,针脚穿过布料的声音和远处的牛铃声奇妙地重合。

娜迪莎出场时带起一阵细碎的惊呼。她穿的明黄色坎加长袍被顾星晚改成了收腰款式,原本印着斯瓦希里语谚语的地方,此刻拓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片段,墨色在蜡染的冰裂纹里晕染开来,像被雨水打湿的宣纸。她走台步的姿态带着非洲舞蹈特有的弹性,腰间的铜铃随着胯部的摆动叮咚作响,顾星晚在侧幕看着,忽然想起她俩在工作室试装时,娜迪莎踩着鼓点教她抖肩,结果踩坏了三条旗袍的开衩。

第二套系列是深色系。顾星晚的墨绿织锦旗袍上,盘扣被设计成了马赛人长矛的形状,走动时会发出细碎的金属碰撞声。娜迪莎则穿着缀满贝壳的黑色长袍,那些贝壳是她们去年在桑给巴尔岛捡的,被顾星晚用鱼线串成流苏,每一步都带出潮水退去的沙沙声。当两人在t台尽头并肩站定时,台下有人举起相机,闪光灯亮起的瞬间,顾星晚看见娜迪莎耳后别着的白玉兰——那是今早她从自家院子里折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

中场换衣时,顾星晚的手指被珍珠纽扣划破了。娜迪莎立刻从包里掏出凤仙花瓣捣碎,混着橄榄油给她涂在伤口上,“我祖母说这个比任何药膏都管用”。镜子里两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顾星晚的中式盘发缠着娜迪莎编的彩色珠链,娜迪莎的脏辫末梢则系着顾星晚做的流苏结。助理递来的矿泉水瓶上,还贴着她们昨天画的涂鸦:一个戴着斗笠的非洲少女,和一个跳着传统舞的中国姑娘。

第三幕的音乐突然变得急促。顾星晚穿着的鲜红色旗袍下摆开衩到大腿,露出里面绣着斑马纹的衬裙,那是娜迪莎坚持要加的元素,“你看那些条纹,多像你们水墨画里的飞白”。娜迪莎的礼服更令人惊叹,她把中国的盘金绣工艺用在了坎加布上,金色丝线勾勒出长颈鹿的轮廓,脖颈处却缠绕着写意的紫藤花,走动时仿佛有群紫色蝴蝶在跳跃。当她们按照排练好的动作转身时,背后的披风突然展开——顾星晚的披风上是泼墨山水,娜迪莎的则是非洲草原的落日,两种风景在相遇处晕染成一片温暖的橙红。

台下的掌声渐渐变成了欢呼。顾星晚看见前排有位非洲母亲正指着娜迪莎的礼服,给怀里的孩子讲解那些她熟悉的图腾;而她的母亲则举着手机,镜头里映着娜迪莎耳坠上晃动的中国结。最奇妙的是坐在贵宾席的两位老人,中国老太太正用生硬的英语向非洲老先生描述旗袍盘扣的寓意,老先生则取下自己的木雕护身符,比划着上面的图案和礼服纹样的联系。

最后一套礼服出场时,全场突然安静下来。顾星晚的白色礼服上没有任何装饰,只在裙摆处用淡金色绣着一行小字,是用斯瓦希里语写的“我们同饮一江水”;娜迪莎的礼服则是纯净的靛蓝色,胸前用白色丝线绣着“海内存知己”。当两人在舞台中央拥抱时,背景屏幕突然亮起,开始播放她们这三年的片段:在苏州园林里丈量窗棂的尺寸,在非洲村庄里跟着妇女学染布,在工作室里为了某个纹样争得面红耳赤,又在深夜的台灯下分享同一份泡面。

谢幕时,顾星晚牵着娜迪莎的手鞠躬,裙摆扫过舞台地面的声响让她想起某个暴雨夜。那天她们被困在工作室,漏雨的屋顶把好几块布料淋湿了,两人却索性坐在积水里,用湿布料裹着身体跳舞,娜迪莎教她唱非洲的古老歌谣,她则哼起了外婆教的江南小调,两种旋律在雨声里纠缠着,竟意外地和谐。

后台的庆功宴已经开始了,香槟塔折射出彩虹般的光。顾星晚被记者围住时,娜迪莎正举着一块桂花糕,认真地研究上面的纹样能不能用在明年的设计里。有记者问她们创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顾星晚刚要开口,娜迪莎却抢着说:“是学会在丝绸上绣鸵鸟,在中国结里编珠链。”说完两人都笑了,笑声里混着桂花的甜香和檀木的醇厚,像她们设计的礼服一样,融合得恰到好处。

离场时已是深夜,月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顾星晚看见娜迪莎正小心翼翼地把观众送的花插进玻璃瓶,里面已经有了牡丹、玫瑰、还有非洲菊。“明年去我的村庄办秀吧?”娜迪莎突然说,眼睛亮得像她故乡的星空,“我让我妈妈用红木给你做首饰盒,你教她们苏绣好不好?”

顾星晚点头时,手里的礼服袋轻轻晃动,里面装着她们今晚穿过的旗袍和坎加裙。布料摩擦的声响里,她仿佛又听见了三弦琴与马林巴琴的合奏,听见了苏州的评弹和非洲的鼓点,听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在诉说着同一份对美的热爱。夜风穿过走廊,带着远处夜市的香气,恍惚间,她觉得那些挂在衣架上的衣服都活了过来,正随着风的节奏,跳着一支属于全世界的舞蹈。

后台的喧嚣渐渐沉淀下来时,顾星晚发现娜迪莎正蹲在角落,小心翼翼地将那些从礼服上拆下来的贝壳流苏收进木盒。月光从气窗斜照进来,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的阴影,那些贝壳在暗处泛着珍珠母的光泽,像她们在桑给巴尔岛捡贝壳时,退潮后沙滩上遗留的星子。

“这些要带回非洲吗?”顾星晚递过去一瓶未开封的苏打水,瓶身上还留着刚才被人捏出的指痕。娜迪莎仰头喝水时,喉结滚动的弧度让她想起去年在草原看长颈鹿饮水,阳光把那些修长的脖颈镀成金红色,而此刻少女脖颈上挂着的银项圈,正随着吞咽动作轻轻撞击锁骨。

“要送给村里的小女孩,”娜迪莎用袖口擦了擦嘴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项圈上的花纹——那是顾星晚照着苏州园林的漏窗图案錾刻的,“她们会把贝壳串成腰带,跳舞的时候比铜铃还好听。”她忽然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就像你上次在篝火旁踩错鼓点时,裙角的盘扣撞出的声音。”

提起篝火,顾星晚的指尖仿佛又触到了非洲夜晚的热度。去年雨季刚过,她们在恩德贝莱族的村庄借住,妇女们围着篝火教她们染布,木柴爆裂的火星溅在蜡锅里,激起的涟漪让水面上的蜡纹忽然有了水墨画的意趣。娜迪莎的母亲当时就坐在她身边,用骨梳蘸着蜡液在布上画图腾,梳子划过的轨迹让顾星晚想起母亲教她写毛笔字时,手腕悬在空中的弧度。

“你的旗袍料子都收好了吗?”娜迪莎忽然起身,踢到了脚边的衣箱,里面滚落出一卷月白杭绸,是她们没来得及用完的余料。顾星晚弯腰去捡时,发现绸面上还留着娜迪莎用指甲掐出的记号,那些歪歪扭扭的三角形,是非洲部落里象征友谊的符号,此刻正和她用粉笔画的云纹重叠在一起。

走廊尽头传来搬运工的吆喝声,她们设计的舞台装置正被拆解着运出去。顾星晚记得那个用藤条和竹篾编的背景架,是她和娜迪莎亲手编的——非洲的藤条韧性好,却不如中国的竹篾挺直,最后她们索性让两种材料交错缠绕,竟编出了像经纬线一样奇妙的图案,阳光透过时,地面会映出既像窗棂又像渔网的影子。

“你看那个。”娜迪莎忽然拽着她的手腕朝化妆间跑,镜子前的台面上,不知是谁落了支口红。她拧开盖子在镜子上画起来,先画了个圆,里面点上放射状的线条,是非洲部落的太阳图腾,接着又在旁边画了朵写意的梅花,花瓣边缘故意画得歪歪扭扭,“像不像我们第一次合作的那件礼服?”

顾星晚当然记得。那件礼服的领口处,她们尝试把恩德贝莱族的珠绣太阳和苏绣的寒梅缝在一起,珠片的冷光和丝线的温润碰撞出奇妙的质感。当时娜迪莎的手指被针扎得全是小孔,却非要坚持自己绣完梅花的枝干,“你们的毛笔字讲究力透纸背,刺绣也该这样吧?”她当时蹙着眉的样子,此刻和镜子里画梅花的认真神情重叠在一起。

助理抱着一堆感谢信进来时,她们正趴在地上清点剩下的布料。信封上的邮票五花八门,有印着非洲草原的,也有印着中国长城的,娜迪莎挑出一张印着敦煌飞天的邮票,小心翼翼地贴在自己的速写本上,那本子里已经贴满了各种碎片——苏州的银杏叶、达累斯萨拉姆的糖纸、两人试装时剪下的布料角。

“这个要给你。”顾星晚从包里掏出个小锦盒,里面是枚用紫檀木雕刻的发簪,簪头是只长颈鹿,脖子却弯成了如意的形状。娜迪莎刚要戴上,却突然想起什么,从脏辫里抽出一根红绳,上面系着颗小小的象牙色珠子,“这是我用鸵鸟蛋磨的,我们那里的女孩都戴这个,能带来好运。”红绳系在顾星晚手腕上时,和她原本戴的玉镯轻轻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窗外的天色渐渐泛白,庆功宴的残余气息还在空气里浮动。顾星晚忽然发现娜迪莎正对着手机屏幕傻笑,凑过去看才发现是段视频:昨晚谢幕时,有个穿西装的老先生正笨拙地模仿她们的台步,口袋里露出半截丝巾,上面印着的图案一半是非洲面具,一半是京剧脸谱——那是她们去年在集市上淘到的布料,当时还笑着说要做成桌布。

“我妈妈刚才发消息,说村里的妇女已经开始准备染料了。”娜迪莎把手机递给她看,照片里几个非洲女人正围着大陶缸搅拌靛蓝色的染液,缸沿搭着的白布上,已经用蜡笔描好了简单的缠枝莲纹样,“她们说要给你做件坎加裙,比你那件旗袍的开衩还要高。”她故意眨眨眼,学着顾星晚母亲的语气,“不过你妈妈也说了,到时候要教她们盘扣,说那样才像样。”

搬运工又开始来来回回地走动,把衣架上剩下的样衣打包。顾星晚抚摸着一件未完成的礼服,上面只绣了一半的图案:左边是纳米比亚的红沙漠,用渐变的金线绣出起伏的沙丘,右边本该是江南的水乡,却只绣了几缕水纹。娜迪莎看出她的心思,拿起针线比划着,“等我们去非洲,就在这里接着绣完,让沙漠的边缘长出竹子好不好?”

走廊里传来咖啡的香气,有人在临时搭起的台子上煮着什么。顾星晚拉着娜迪莎走过去,发现是个非洲裔的厨师正在用紫砂壶煮咖啡,旁边摆着的青花瓷碗里盛着椰枣。“这是我发明的吃法,”厨师笑着给她们倒咖啡,“用中国的茶具煮非洲咖啡,就像你们把珠绣缝在旗袍上。”咖啡的焦香混着椰枣的甜,竟和她们设计的风格一样,有种奇异的和谐。

娜迪莎突然指着顾星晚的鞋跟笑出声,那里还沾着片干枯的花瓣——是今早别在她鬓角的玉兰花,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下来。顾星晚弯腰去抠时,发现花瓣下面还粘着颗细小的珠子,是娜迪莎礼服上的装饰物。“你看,”娜迪莎把花瓣和珠子捡起来放在手心,“它们也想跟着我们一起走。”

打包好的箱子上需要做标记,顾星晚找来支马克笔,娜迪莎却抢过去,先画了个简易的旗袍轮廓,领口处画了串珠链,接着又在旁边画了件坎加裙,裙摆处画了片竹叶。“这样就不会弄混了,”她得意地晃晃笔,“就像我们,不管离多远,都知道哪些东西是属于两个人的。”

窗外的晨光已经很亮了,能看见远处公园里有人在打太极,动作慢悠悠的,像水墨画里的人物。娜迪莎举着手机对着窗外拍,嘴里念叨着要给村里的孩子看,“告诉他们这是中国的舞蹈,就像我们的丰收舞一样,都是用身体讲故事。”她忽然放下手机,拉着顾星晚的手比划起来,“你看这个云手的动作,像不像羚羊摆头?”

最后一个箱子被搬走时,后台显得空荡荡的。顾星晚踩着满地的碎布料往前走,那些零碎的丝绸和蜡染布片,被晨光染成了柔和的颜色。娜迪莎跟在后面,突然开始哼起一段旋律,是昨晚音乐里的三弦琴调子,却被她用非洲鼓的节奏唱了出来。顾星晚也跟着哼唱,把江南小调的婉转揉进了明快的节拍里。

走到门口时,顾星晚回头望了一眼舞台,聚光灯已经被收起来了,只有几道阳光从幕布的缝隙里漏进去,在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光带,像一条条连接着不同世界的小路。娜迪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忽然握紧了她的手,“等我们在非洲办秀,就把舞台搭在芒果树下,让月光当追光灯,让风当音乐好不好?”

顾星晚点头时,手腕上的红绳和玉镯又轻轻相撞。她看着娜迪莎手心的花瓣和珠子,忽然觉得这场服装秀从未结束,那些交织的纹样、融合的色彩、碰撞的旋律,都已经变成了她们生命里的一部分,正像此刻晨光里浮动的微尘,看似离散,却早已在空气里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把两个来自不同大陆的灵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