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139章 ——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139章 ——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当鼓点叩响水墨江南

暮色中的平江路泛着湿润的水光,青石板缝里积着雨珠,倒映着马头墙上渐渐暗下去的天光。顾星晚站在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玻璃上蜿蜒的水痕。三天前,她刚把这面墙擦得能映出人影,此刻却被暴雨洇出朦胧的雾气。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娜迪娅发来的消息。屏幕上跳动的文字带着熟悉的夸张感叹号:顾!我在苏州站了!所有人都安全!配图是堆成小山的画框,深棕色的木框边缘还缠着草绳,在候车厅惨白的灯光下泛着质朴的光泽。

顾星晚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思绪回到三个月前的午后。那天阳光斜斜照进艺术中心,在接待台洒下菱形光斑。穿着靛蓝蜡染长裙的娜迪娅就是踏着这样的光影走进来的,蓬松的卷发上别着枚银色月牙形发卡,耳垂上的铜铃随着步伐轻轻摇晃。

我想办一场关于非洲与江南的对话展。娜迪娅将画册推过来,纸页间滑落一片干燥的猴面包树叶子。顾星晚翻开画册,粗犷的笔触瞬间攫住了她的呼吸——燃烧般的橙红色夕阳下,头戴彩色头巾的妇人背着陶罐走过干裂的土地;靛青色的夜空缀满星子,赤脚的孩童围着篝火跳舞,火光在他们身上投下跃动的阴影。

这些和江南...顾星晚犹豫着开口,却被娜迪娅清脆的笑声打断。你看!娜迪娅突然抓起她的手,指尖在画纸上快速滑动,这片龟裂的土地,像不像你们园林里的冰裂纹窗?还有这个!她翻到另一页,描绘的是非洲市集上堆积如山的彩色织物,是不是和你们的苏绣一样,把阳光都织进了布帛里?

顾星晚望着画册里那些热烈的色彩,忽然想起上周在同里古镇,看见退思园的荷花池里,枯萎的莲叶与新生的花苞在水面交织出奇妙的图案。或许正如娜迪娅所说,相隔万里的土地上,总有些东西在血脉深处共鸣。

布展的日子像被拧开的水龙头,时光在忙碌中飞逝。娜迪娅坚持要亲自布置每个角落,她赤脚蹲在展厅中央,指挥工人调整灯光角度。当暖黄色的光束掠过她最新完成的画作《双面尼罗河》时,顾星晚忍不住屏住了呼吸——画面上,浑浊的尼罗河水一半映着金字塔的轮廓,另一半却倒映着枫桥夜泊的客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波光中温柔相拥。

开幕前一天深夜,顾星晚发现娜迪娅蜷缩在展厅角落的沙发上睡着了。她的笔记本摊开在膝头,密密麻麻的字迹间夹着半干的桂花,旁边还放着支未盖笔帽的炭笔。顾星晚轻轻为她盖上薄毯,瞥见笔记本上的字迹:当非洲的鼓声遇见江南的评弹,我听见了大地的心跳。

余韵悠长的回响

展览结束后的第七天,顾星晚在艺术中心整理观众留言册时,发现了一封特殊的信。泛黄的信纸上,工整的毛笔字写着:我是个退休的语文老师,带着班里的学生来看了展览。孩子们围着《丝路童心》那幅画讨论了整整两节课,他们说,原来不同国家的小朋友眼里,星星的颜色都是一样的。信纸里还夹着几张歪歪扭扭的儿童画,稚嫩的笔触描绘着非洲草原上的长颈鹿与苏州园林里的石狮子一起玩耍的场景。

这封信被顾星晚贴在了艺术中心的公告栏上,旁边很快又多了新的留言。有家长写道:孩子回家后,用彩泥捏了非洲鼓和评弹琵琶,说要开个世界音乐会还有位在苏州工作的意大利人留言:展览让我想起故乡的威尼斯,同样是水巷蜿蜒,原来全世界对水的眷恋都是相通的。

跨越山海的邀约

正当顾星晚沉浸在这些温暖的反馈中时,手机响起了国际长途的特殊铃声。是娜迪娅从肯尼亚打来的,电话那头传来嘈杂而欢快的背景音,混杂着鼓点和孩子们的笑声。顾!你快看邮箱!娜迪娅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我们收到了坦桑尼亚艺术协会的邀请,他们想复刻双面江南的展览模式,在达累斯萨拉姆办一场双面非洲

挂断电话,顾星晚点开邮件,看着满屏的英文邀请函,心中涌起熟悉的感动。附件里是坦桑尼亚艺术家们提前创作的草图,其中一幅《乞力马扎罗的园林》尤其震撼——非洲最高峰的雪峰下,竟生长着粉墙黛瓦的亭台楼阁,长颈鹿优雅地穿过月洞门,斑马在太湖石旁驻足。

艺术工坊的新生

在筹备双面非洲展览的过程中,顾星晚萌生了新的想法。她联络了苏州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在艺术中心开设了系列文化工坊。每周六下午,苏绣大师手把手教孩子们用丝线绣出非洲的太阳花,非洲鼓手则带着大家用羊皮鼓模仿苏州评弹的节奏。有个扎着脏辫的黑人小伙子,在学习缂丝技艺时感慨:这比我们编篮子还精细,但看到丝线在光影下变幻的样子,就像看到了家乡的彩虹。

意外的文化使者

一天,艺术中心来了位特殊的访客——展览期间常来拍照的汉服姑娘小芸。她抱着厚厚的影集,眼睛亮晶晶地说:我把展览的照片做成了视频,在海外平台上播放量破百万了!好多外国网友留言说,原来中国不只有长城和熊猫,还有这样包容的艺术。更令人惊喜的是,视频吸引了一位在伦敦留学的中国学生,他发起了寻找身边的文化对话活动,用镜头记录英国街头的中国舞龙队与非洲鼓手的即兴合作。

雨夜的灵感碰撞

入秋后的一个雨夜,顾星晚在艺术中心加班时,遇到了冒雨前来的娜迪娅。原来她提前飞来苏州筹备展览,行李箱里装满了非洲部落的手工艺品。两人坐在展厅的地板上,借着手机的灯光讨论布展方案。娜迪娅突然抓起一块蜡染布,蒙在江南风格的宫灯上,暖黄的灯光透过靛蓝的布料,投射出奇特的几何图案。娜迪娅兴奋地说,这就像我们的文化,单独看很美,融合在一起更惊艳!

校园里的艺术涟漪

双面非洲展览开幕前夕,顾星晚收到了多所学校的参观预约。其中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在邮件里写道: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国际艺术,这个展览或许能让他们知道,世界很大,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展览当天,顾星晚特意安排了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用彩色粉笔在画布上共同创作心中的世界。有个女孩画了两个牵手的小人,一个穿着非洲长袍,一个戴着苏绣头饰,下方歪歪扭扭地写着:我们不一样,但都很快乐。

社交平台的文化共振

随着双面非洲展览的开展,艺术中心的社交媒体账号再次成为焦点。有位博主发布了一段对比视频:左边是苏州评弹演员用吴侬软语演唱《茉莉花》,右边是非洲歌手用斯瓦希里语吟唱传统民谣,两段旋律在中间神奇地重合。这条视频被各大媒体转载,评论区里,各国网友用不同语言分享着自己对文化交融的理解。有位日本网友写道:就像茶道和咖啡,看似不同,却都能温暖人心。

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展览闭幕式上,顾星晚和娜迪娅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合作邀约。法国南部的小镇希望举办双面地中海与江南的展览,云南的少数民族村落邀请她们策划双面雨林与水乡的艺术项目。望着展厅里依旧热闹的人群,娜迪娅突然说:顾,你知道吗?文化对话就像击鼓,一个人的声音很小,但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就能奏响震撼世界的乐章。

暮色中,艺术中心外的灯笼又一次亮起。顾星晚看着往来的行人,突然觉得这些温暖的灯光,就像一个个微小却坚定的文化符号,在时光长河中闪烁,照亮着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道路。她知道,这场始于双面江南的文化旅程,将带着无数人的期待与热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