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莹火虫下的星光 > 第135章 ——

莹火虫下的星光 第135章 ——

作者:蝶舞轻薇薇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22:28:06

敦煌的约定

敦煌的落日把莫高窟的轮廓染成了蜜色,顾星晚蹲在沙地上,看着娜迪娅用树枝在黄土上画出歪歪扭扭的骆驼。十二岁的小姑娘额前的小卷毛沾着沙粒,深褐色的眼睛像盛着撒哈拉的月光。

老师,等我长大了,要去中国找你。娜迪娅突然抬头,树枝在画纸上划出长长的弧线,惊飞了几只沙蜥。顾星晚笑起来,把随身带着的速写本撕下一页,折成纸飞机:那我们拉钩,等你考上大学,就来江南找我。

七年后的江南梅雨季,顾星晚站在双面江南艺术中心的落地窗前,看着雨丝在玻璃上蜿蜒成抽象画。她的手机突然震动,微信弹出一条陌生消息:老师,我到上海了。

展厅里,《敦煌遗梦》系列画作正在展出。那些用矿物颜料复原的飞天壁画,那些在丝绸上晕染的沙漠星空,此刻都在射灯下静静呼吸。顾星晚摸着画框边缘的鎏金,恍惚又看见敦煌的风沙里,一群非洲孩子举着颜料盘追着夕阳奔跑的身影。

门铃叮咚响起时,顾星晚正在给参观者讲解一幅《反弹琵琶》。转身的瞬间,她差点握不住话筒——穿着藏青色旗袍的姑娘站在展厅入口,发间别着的银饰随着呼吸轻轻晃动,深褐色的眼睛还是和七年前一样明亮。

娜迪娅?顾星晚快步迎上去,看见姑娘手里抱着的牛皮纸袋,这是......

是给老师的礼物。娜迪娅的中文带着淡淡的法语腔调,还有,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她小心翼翼地从袋中取出一张烫金证书,巴黎美术学院,壁画修复专业。

展厅里的人渐渐围拢过来。顾星晚展开证书时,发现背面画着小小的骆驼商队,用的是她当年教孩子们辨认的石绿和朱砂。娜迪娅的声音有些发颤:在敦煌的那天晚上,您说壁画是会呼吸的历史。从那以后,我就想成为守护它们的人。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顾星晚带着娜迪娅走进工作室,那里堆满了她收集的敦煌残片标本。玻璃罐里的碎壁画在暮色中泛着微光,像被凝固的星河。

还记得这个吗?顾星晚从抽屉深处取出当年的纸飞机,虽然边角已经泛黄,却依然保持着飞翔的姿态。娜迪娅伸手触碰,突然落下泪来。七年前那个在敦煌的夜晚,沙漠的星空下,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艺术可以跨越国界,跨越肤色,成为照亮人生的光。

老师,我想在这里实习。娜迪娅抹掉眼泪,学习用现代技术修复古代壁画,也想把非洲的色彩带到江南。她打开随身的画本,里面密密麻麻画着用岩彩和蜡染结合的作品,既有敦煌飞天的飘逸,又有非洲部落的神秘图腾。

顾星晚翻开自己的设计稿,最新的系列正是以丝路新韵为主题。两个人的作品摆在一起,竟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窗外的玉兰树在晚风里轻轻摇曳,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气息,和记忆里敦煌的风沙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接下来的日子,艺术中心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娜迪娅跟着顾星晚学习数字扫描技术,把古老的壁画转化成三维图像;在实验室调配矿物颜料时,她会突然哼起非洲民谣,旋律和搅拌机的嗡鸣交织成独特的乐章。

有一天,娜迪娅在修复一幅宋代绢画时,突然停下手中的镊子:老师,敦煌壁画的剥落和这幅画的老化,原理是不是相通的?顾星晚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想起自己当年在莫高窟研究院第一次接触壁画修复时的震撼。

周末,顾星晚带着娜迪娅去苏州看园林。粉墙黛瓦间,娜迪娅对着漏窗的光影惊叹不已,掏出速写本快速记录。这和我们非洲的泥屋光影完全不同,她兴奋地说,但又好像有一种奇妙的共鸣。

在拙政园的见山楼,娜迪娅突然问:老师,您为什么把工作室取名双面江南顾星晚望着水面上的涟漪,轻声说:江南不只有婉约的一面,就像敦煌不只有沙漠。艺术也是这样,总是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随着相处的深入,顾星晚发现娜迪娅身上有着超越年龄的坚韧。有次修复一幅受损严重的壁画摹本,连续三天失败后,娜迪娅在工作室的沙发上睡着了。顾星晚给她盖上毯子时,看见速写本摊开在一旁,新画的草图上,飞天的飘带化作了非洲鼓的纹路。

展览开幕那天,《丝路新韵》系列惊艳了整个艺术圈。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名为《约定》的巨幅壁画,画面上敦煌的飞天与非洲的舞者在星空下共舞,用的是顾星晚珍藏多年的敦煌土和娜迪娅带来的撒哈拉沙。

庆功宴上,娜迪娅收到巴黎美术学院的邮件,邀请她带着这个项目参加国际青年艺术家论坛。老师,这一切都要感谢您。她举起茶杯,眼中泪光闪烁,当年在敦煌,您不仅教我们画画,更教会我们用艺术连接世界。

夜深了,艺术中心渐渐安静下来。顾星晚和娜迪娅坐在顶楼的露台上,看着黄浦江上的灯火。娜迪娅突然说:老师,我想把工作室的故事画成绘本,就叫《敦煌的约定》。

好啊,顾星晚望着夜空,那里有几颗星星正在云层后若隐若现,也许有一天,会有更多孩子因为这个故事,踏上属于自己的艺术之旅。

远处传来隐约的汽笛声,混着江南的湿润空气,飘向未知的远方。就像七年前敦煌的那场相遇,注定会成为更多故事的起点。

露台上的风裹着江水的腥甜漫过来,娜迪娅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布面本子。翻开扉页,泛黄的纸页间夹着片干枯的骆驼刺,正是当年在敦煌月牙泉边捡的。“其实我一直想告诉您,”她指尖抚过斑驳的叶脉,“您教我们辨认矿物颜料那天,我偷偷把石青粉末抹在骆驼刺上,觉得这样它就能永远记住敦煌的颜色。”

第二天清晨,顾星晚被工作室传来的敲击声惊醒。推开门,娜迪娅正踮着脚往墙上钉木板,打算把非洲部落的手工挂毯和江南苏绣拼贴成装置艺术。阳光穿过彩线交织的光影,在她们脸上投下流动的图案,像极了敦煌壁画里永不褪色的绚丽。

筹备绘本的日子里,她们常常工作到深夜。顾星晚在电脑前整理敦煌之行的老照片,娜迪娅就蜷在地毯上勾勒分镜。有次灵感枯竭时,娜迪娅突然跳起传统非洲舞蹈,旋转间飞扬的衣角扫落画具,颜料在宣纸上晕开的痕迹,竟意外成了绘本里沙漠风暴的绝妙背景。

巴黎论坛的邀请函寄来时,包裹里还躺着个雕满图腾的乌木盒子。娜迪娅打开,里面是十二枚用撒哈拉沙土压制的徽章,每枚都嵌着不同颜色的敦煌岩彩碎屑。“我想把这份礼物送给论坛的评委,”她眼睛发亮,“让世界看看,艺术的边界本就该被色彩融化。”

临行前夜,两人去城隍庙吃生煎包。娜迪娅笨拙地用筷子戳破皮,汤汁溅在旗袍上。她慌忙擦拭时,顾星晚却按住她的手:“别动。”说着掏出画笔,在油渍处寥寥几笔,绽开一朵并蒂莲。“这叫‘意外之美’,”顾星晚眨眼,“就像我们的相遇。”

巴黎论坛现场,娜迪娅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当她展开绘本样稿,翻到最后一页——顾星晚在江南教她画苏绣,而她把非洲面具的几何纹样绣进针脚里——有位老教授红了眼眶。他说,这让他想起年轻时在敦煌临摹壁画,终于明白艺术的传承,从来都是双向的奔赴。

回国那日,娜迪娅带回个特别的“纪念品”:巴黎美院实验室新研制的环保颜料。这种以塞纳河淤泥和非洲植物为原料的涂料,在宣纸和画布上呈现出介于水墨与油彩之间的独特质感。两人当即决定,用它创作一幅能呼吸的“活壁画”,让东方留白与非洲浓烈在颜料的氧化中自然对话。

深秋的清晨,艺术中心外的银杏叶铺成金色地毯。顾星晚和娜迪娅站在新作《共生》前,这幅融合全息投影的装置画里,敦煌的九色鹿与非洲的长颈鹿在虚实交错间漫步。有参观者问创作灵感,娜迪娅指着画框角落——那里用炭笔写着行小字:所有跨越山海的约定,终将在艺术里重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