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修仙后,回家再就业! > 第94章 用搬山术调整版图,地图出版社哭了

两岸灵脉统一后的第十日,黄山清玄宗刚送走前来学习 “顺脉归位” 技术的联合国代表团,议事殿的通讯屏便被国土资源部的紧急信号占满。

部长周磊的全息投影带着明显的急切,背景是铺满地形图纸的会议室:

“林宗主、陈护法,这次得麻烦二位出手调整版图了!”

全息屏切换到国家西北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被标上醒目的红色区域:

“近半年灵脉复苏引发气候微调,塔里木盆地的降水量同比增加 30%,但因周边山脉阻挡,雨水无法有效渗透,已在盆地边缘形成洪涝隐患;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虽有缓解,却仍缺乏稳定的灵脉水源。”

周磊调出模拟模型,

“我们想请教,能否用灵脉手段微调山脉走向 —— 比如将昆仑山支脉的一段‘搬’至盆地出口,既疏导洪水,又能引导灵脉水源进入黄土高原,一举两得。”

陈默立刻调阅该区域的灵脉数据:

“昆仑山支脉的灵脉浓度达 1.5 纳灵单位,且与黄土高原的灵脉存在天然通道,具备‘搬山’的基础。”

他看向林晚,“但传统搬山术需消耗大量灵力,且容易引发地质波动,得用‘灵脉缓冲层’技术降低风险。”

林晚取出《清玄宗地脉秘典》,翻至 “搬山调脉篇”:

“道家的‘顺势搬山术’讲究‘借地脉之力,顺灵脉之势’,无需强行挪移山体。”

她指着书中的示意图,

“我们可以在目标山脉下方布设‘地脉牵引阵’,用灵脉能量软化岩石结构,再借助塔里木盆地的洪水势能,引导山脉缓慢移动 —— 就像给河流改道,顺着自然规律来,既能减少能量消耗,又能避免地质灾害。”

方案上报后,中央很快批准,同时协调水利、地质等多部门配合。

陈默团队连夜研发出 “地脉监测终端”,可实时捕捉山体移动轨迹;

林晚则带领清玄宗长老,在昆仑山支脉与塔里木盆地边缘布设了三十六个地脉牵引阵眼。

启动仪式定在农历霜降 —— 这一日地脉能量最为沉稳。

昆仑山支脉的阵眼旁,陈默将灵脉缓冲液注入地下三百米的阵基,淡绿色的能量顺着地脉蔓延,岩石层开始发出细微的嗡鸣。

“地脉牵引阵启动,能量输出稳定在 80%!”

他对着通讯器喊道,监测终端上的山体移动曲线呈现出平缓的上升趋势。

林晚站在阵眼中央,手持 “搬山令”,口中念动真言:

“地脉为纲,灵脉为绳,顺天应势,搬山调形!”

随着法诀落下,昆仑山支脉的顶端突然泛起淡金色光芒,整段山体如同被无形的丝线牵引,以每天一米的速度向塔里木盆地出口移动。

地质监测数据显示,山体移动过程中,周边的地震波始终控制在 0.1 级以下,甚至带动了地下灵脉的流动,原本干涸的河床开始渗出地下水。

黄土高原的民众最先感受到变化。

居住在陕北榆林的老农王建国,清晨起床后发现自家院子里的水井竟冒出了清水 —— 这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景象。

“收音机里说在搬山,没想到真能引来水!”

他激动地拿着水桶奔走相告,村民们纷纷涌到河床边,看着渗出的水流汇成小溪,眼中满是希望。

然而,这场 “温和的版图调整” 却给地图出版社带来了 “灭顶之灾”。

京都某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张薇,正对着刚印刷完成的《国家灵脉地图》第三版发愁 —— 书中昆仑山支脉的标注位置,与实时监测的山体移动轨迹已出现五公里的偏差。

“刚印完十万册,这才三天就过时了!”

她对着电话那头的社长哭诉,

“再这样下去,我们得天天改版图、重印刷,库存都要堆成山了!”

更让张薇崩溃的是,全国各地的书店纷纷发来退货申请。

沪上某书店的负责人在电话里无奈表示:

“顾客买完地图,打开一看发现山脉位置不对,还以为是盗版,我们解释是‘搬山术调整了版图’,人家还以为我们在开玩笑!”

消息传到清玄宗,陈默忍不住笑出声:“没想到搬山术还能‘逼疯’地图出版社。”

他立刻联系国土资源部,提出 “灵脉动态地图” 方案,

“我们可以开发实时更新的电子地图,将地脉监测数据接入,山体移动、灵脉变化都能实时显示,还能标注灵脉景点和养生基地 —— 这样既解决了版图调整的问题,又能推广灵脉旅游。”

林晚补充道:“还可以在电子地图中加入‘地脉预警’功能,提前告知民众版图调整的区域和时间,避免影响日常生活。”

她取出一枚灵脉芯片,

“这是清玄宗特制的‘地脉感应芯片’,嵌入电子设备后,能实时接收地脉数据,比传统地图更精准、更实用。”

国土资源部很快采纳了方案,联合地图出版社推出《国家灵脉动态地图》App。

上线首日,下载量便突破百万。

张薇看着后台数据,终于松了口气:

“以后再也不用天天担心版图过时了,电子地图实时更新,还能根据用户需求标注灵脉信息,销量比纸质地图还好!”

她甚至在 App 中加入了 “搬山术科普专栏”,介绍灵脉调整版图的原理,意外收获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

就在版图调整顺利推进时,陈默的地脉监测终端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

昆仑山支脉移动区域的地下,出现了一缕微弱的域外灵脉波动,与之前在太空、玉山发现的邪能气息相似。

“神秘势力在关注我们的版图调整。”

陈默脸色凝重,将数据传给林晚,

“他们可能想利用地脉移动的契机,植入邪能隐患,破坏地球的灵脉结构。”

林晚立刻加强了地脉牵引阵的防护:

“我们在阵眼周围布设‘辟邪阵’,同时派出长老驻守,一旦发现邪能入侵,立刻启动净化程序。”

她看向昆仑山的方向,眼中闪过坚定,

“搬山调脉是为了民生,绝不能让神秘势力破坏这份成果。”

一个月后,昆仑山支脉的移动顺利完成。

塔里木盆地的洪水隐患彻底解除,洪水顺着新的河道流入黄土高原,滋养了干涸的土地;

原本荒凉的戈壁滩上,开始出现绿色的植被,灵脉浓度也提升至 0.8 纳灵单位,成为新的灵脉养生基地。

国土资源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版图调整前后的对比图:

“这次搬山术调整,不仅改善了西北的生态环境,还新增了 1200 平方公里的可利用土地,为灵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周磊特别提到了动态地图,

“《国家灵脉动态地图》已成为民众生活的必备工具,未来我们还将与国际合作,推出‘全球灵脉动态地图’,助力全球灵脉治理。”

地图出版社的张薇也迎来了事业的 “第二春”。

她负责的《中国灵脉动态地图》App,不仅加入了多语言版本,还新增了 “灵脉旅游攻略”“地脉科普课堂” 等功能,成为国际上知名的灵脉信息平台。

“以前总觉得地图是静态的,现在才知道,地图也能‘活’起来。”

她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

“感谢搬山术,让我们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夕阳下,昆仑山支脉的新位置与黄土高原的灵脉网络完美契合,金色的灵脉光带如同纽带,连接着山川河流。

陈默和林晚站在阵眼旁,看着远处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谁也没想到,一次为了民生的搬山调整,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推动了地图产业的革新。

而那缕潜藏的域外灵脉波动,也让他们更加警惕 ——

神秘势力的阴影,正悄然笼罩着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一场关乎灵脉存亡的大战,已悄然临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