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万块钱就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被砸了个稀巴烂。
这事儿实在太吸引人了。
有人觉得可惜,但也有人说:“这小伙子太冲动了,太浪费了。”
这话一出,立刻有人反驳:“你这是啥话?我欣赏这小伙子的做法,就应该坚决不让这种产品流入市场,做得好,这才是咱们中国人的样子,我愿称他为儒商。”
“砸得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砸得对,纷纷叫好。
“我告诉你庄高明,以后咱们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必须严格把关,要检查两遍,不管问题大小,只要有问题,一律不能卖到市场上去。”
“你要是做不到,就趁早走人,我不介意换人来做。”
王锴朝着庄高明大声说道。
说完,他把锤子一扔,狠狠地盯着庄高明。
庄高明使劲点了点头,然后快步往外走,准备离开。
“**,庄高明,带人把这些垃圾清理掉。”
说完,王锴转身往回走。
“同志,请等一下。”
突然有个声音叫住了王锴。
他知道是国台的记者来采访了。
只见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女记者挤了过来,后面还跟着一个扛着摄像机的人。
王锴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他们。
“这位同志,请问怎么称呼?”
“我们是国台的,这些冰箱是咋回事?能跟我们详细说说吗?”
女记者说完,把话筒递到了王锴嘴边。
“方便,我是王锴电器厂的厂长,我叫王锴。”
“因为这些冰箱在销售前被查出有问题,我就全给砸了。”
王锴面对镜头,一脸严肃地说。
“王厂长,我们正好看到你砸冰箱的过程,也都录下来了。但我还有个疑问,我想在场的人都有这个疑问:这些冰箱虽然有问题,但不能修吗?直接砸,是不是太浪费了?”
说完,女记者又把话筒递到王锴嘴边。
“这是员工工作不认真造成的。”
“要不是我销售前再检查一遍,这些冰箱就会流到市场,流到老百姓家里去。”
“一千二百块买一台有问题的冰箱,对老百姓来说可是大事。”
“这我不能接受,我砸的是员工的态度,也是给他们一个教训。”
“这也是给老百姓的保障。”
“以后只要是咱们厂的冰箱,不允许有任何质量问题。”
“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严把质量关。”
王锴越说越激动。
“这些有问题的冰箱我一定要砸,哪怕赔很多钱我也要砸。”
“这是一种态度,做生意的人要赚钱,但也得为别人着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是我想传达给员工的态度,也是我想告诉老百姓的话。”
“王厂长,你说得太好了。”
女记者忍不住赞叹,这次采访本来是台长安排的,她一开始还有些不乐意。
但在看到王锴砸了那些冰箱,并说出这番话后,她心里对王锴已经佩服得不得了。
“王厂长,你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非常敬佩。有你这样有良心的民营企业家,真是老百姓的福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得真是太好了。”
对于记者的赞美,王锴并没有显得太开心,反而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失落。
接着他又说:“我今天不只是想给员工和老百姓一个态度。”
“我也想给国内众多电器厂一个态度,质量差的产品宁愿自己亏本,也不要卖给老百姓。”
“现在国内冰箱的质量太差,口碑也不好,同样的价格,咱们的产品用不长久,所以老百姓只能退而求其次,买国外的。”
“国家给了咱们这么好的政策,咱们这些企业要对得起国家的支持。”
“咱们要做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民族品牌,让民族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我呼吁各个厂的领导,在关注利润的同时,也要重视产品质量,严格把关。我相信,咱们的制造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也希望,老百姓能相信咱们民族企业,相信咱们能给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王锴这番话,让他的形象和这件事都得到了升华。
他这番话也让在场所有人都觉得在理。
没人带头,第一个就鼓起了掌,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跟着鼓掌。
这一次,没有刻意安排,是王锴的话真正打动了大家。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啥?不是你能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而是你的话让人信服,你这个人让人信得过。
让消费者信任你这个人,相信你所说的话。
只要能把这些都做到位,还会有人不买你的产品吗?
当然不可能!
如今在老百姓眼中,王锴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厂长,凡事都替大伙儿着想。
“王厂长,今儿您砸了多少台冰箱?”
“七十台,这批总共生产了一万台冰箱,故障率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这么看来,咱们的新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