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民国二十一年,大寒,“摘星叟”坠亡三日后
地点: 苏州河中央沙洲、朱家角“莲记”总舵金库、陆家浜“忠烈”祠、榴莲分舵“刀梯”刑房、右浜“龙吟”水寨核心舱
第一章:龙吟惊涛
大寒,河面封冻,朔风卷着冰屑呼啸。苏州河中央那片历来作为缓冲地带的无人沙洲,一夜之间,竟被人用巨力凿开冰面,以寒冰混合着血色朱砂,塑起一座九尺高的狰狞蟠龙冰雕!龙首怒目,直指左岸朱家角,龙身缠绕着一柄折断的巨型开山斧冰塑。冰雕基座上,深深刻着八个大字:“龙归大海,斧碎滩头!”
与此同时,朱家角“莲记”总舵那地下金库的厚重铁门,被发现门板上深深嵌着一枚巴掌大的玄铁令牌,令牌造型古朴,正面浮雕踏浪蟠龙,背面只有一个古篆——“赦”!铁门本身竟被某种可怕的力量震得向内凹陷,门锁机括尽毁,库内虽因及时发现未遭洗劫,但这份登堂入室、如入无人之境的威慑,远比失窃更令人心惊。
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抢夺,而是**裸的、针对黄榴莲权力象征的挑战与宣告!黄榴莲抚摸着铁门上那枚深入寸许的“赦”字令牌,指尖传来玄冰般的刺骨寒意,又看向沙洲上那尊在冬日稀薄阳光下闪烁着血光的蟠龙冰雕,眼中非但没有惧色,反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如同烈火般的战意。
“终于等到你了。”他声音低沉,却仿佛带着金铁交鸣之音,“影子,不必查了。传我命令,三日后,苏州河中央沙洲,我黄榴莲,独闯‘龙潭’,会一会这位右浜子会的大当家——‘过江龙’!”
第二章:最后的暗影
尽管黄榴莲决定正面决战,但影子依旧做了最后的努力。所有关于“过江龙”的情报都极其有限且矛盾。有人说他曾是前清漕帮最后的香主,武功深不可测;有人说他是海外归来的巨枭,精通奇门异术;唯一确定的,是他盘踞右浜最深处的“龙吟”水寨二十年,从未有人见过其真容,却能令右浜子会诸多凶顽俯首帖耳。
那玄铁“赦”令牌,经最老道的江湖人辨认,确系前清漕帮总舵主方能持有的“龙王赦令”,象征对水路江湖的生杀予夺。沙洲冰雕的塑造,非人力短时间内可为,更似某种失传的寒属性奇功。
暗探试图靠近“龙吟”水寨,却发现其外围水域布满了诡异的漩涡和暗桩,数名精通水性的好手有去无回。浪里白冒险潜至水寨外围,仅能隐约看到寨墙高耸,以巨木和铁索构建,形如盘龙,寨内寂静无声,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
第三章:刀梯之问
决战前夜,一名试图逃离右浜、知晓些许内情的小头目被擒获。此人被直接架上分舵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刀梯”——一副高达三丈、刀刃向上的钢铁阶梯。
无需逼问,当他的脚底刚刚触及第一阶冰冷的刀锋,感受到那刺骨的锋芒与即将被刺穿的恐惧时,便已瘫软如泥,嘶声喊道:“我说!大当家……他……他不用兵器……他的‘龙王劲’……已……已臻化境……能……能隔空震碎脏腑……水寨核心……有……有间‘潜龙殿’……他……他只在殿中……等……等您……”
信息有限,却足以勾勒出一个内家功夫登峰造极的恐怖对手形象。
第四章:孤舟赴会
第三日,天色阴沉,寒风卷集着细雪。苏州河中央沙洲,冰雕蟠龙依旧狰狞。两岸,无数目光聚焦于此。左岸,榴莲帮众精锐尽出,刀出鞘,箭上弦,铁山、浪里白、影子等人面色凝重,立于阵前。右岸,“龙吟”水寨方向却一片死寂,唯有寨门洞开,幽深如同巨兽之口。
黄榴莲拒绝了所有人跟随。他一人,一舟,一斧。小舟无桨,被他运足内力,一脚蹬离河岸,如同离弦之箭般破开薄冰,稳稳滑向沙洲。
舟至洲畔。黄榴莲提斧跃上沙洲,立于蟠龙冰雕之前,开山斧顿地,声震四野:“黄榴莲在此!‘过江龙’,出来受死!”
声音在空旷的河面上回荡。片刻沉寂后,那幽深的“龙吟”水寨方向,传来一声悠长低沉的叹息,仿佛来自九幽之下。随即,一道青灰色的身影,如同鬼魅般出现在水寨门口,未见其如何动作,身影几个闪烁,便已掠过数十丈冰面,悄无声息地落在了沙洲另一端。
来人身形高瘦,穿着普通的青布长衫,面容清癯,须发皆白,看上去如同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儒,唯有一双眼睛,开阖之间精光四射,仿佛蕴含着雷霆万钧。正是右浜子会大当家,“过江龙”!
他手中并无兵刃,只是负手而立,打量着黄榴莲,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无形的威压:“黄帮主,少年气盛,何苦赶尽杀绝?”
“江湖规矩,成王败寇。”黄榴莲斧锋直指,“今日,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也罢。” “过江龙”微微颔首,“便让老夫看看,你这把开山斧,能否劈开我这‘龙王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