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子店开业数日,那新颖的竹筒杯与芦苇吸管,搭配上风味各异的饮子,很快便在鄞县的女眷圈子里传开,成了时兴的玩意儿。
季知棠心思细腻,几日观察下来,她敏锐地察觉到,许是店内装修得雅致舒适,许多女客点了饮子后,并不像最初设想的那般“随买随走”,反而更愿意寻个靠窗的竹制小几或是墙角的藤编坐墩坐下,甚至偏爱那排高脚座,一边用吸管小口啜饮,一边与同伴低声细语,享受这片刻的悠闲。
店内那几分野趣与清凉,俨然成了她们暂时逃离街市喧嚣、稍作歇息的私密小天地。
只是,店铺本就不大,即便布局巧妙,坐下的人多了,难免显得有些局促,且众目睽睽之下,总有些女客觉得不便深谈。季知棠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她立刻寻了工匠,赶制了几扇轻巧的竹编屏风。屏风不高,恰好能遮挡坐墩区域的部分视线,既不至于让店内显得过于沉闷闭塞,又为落座的女客们营造出了更为私密、安心的空间。
这一贴心举措立竿见影。有了屏风的遮掩,那些相约前来小聚的女客们更是放开了些,谈兴愈浓。有时一坐便是小半个时辰,单单一杯饮子,渐渐就显得有些不够滋味了。
季知棠不止一次看到,有相熟的夫人带着丫鬟进来,点好几杯饮子后,那丫鬟便会匆匆离去,不多时,手里便提着云酥坊的荷花酥或是福源斋的杏仁饼回来。主仆几人就着精致的点心,继续慢饮闲谈,神情惬意。
然而,云酥坊与福源斋名气响亮,却离雨花街有一段距离。
这炎炎夏日,为一包点心往返奔波一炷香的时间,实在辛苦,外头日头毒辣,回来时难免香汗淋漓,破坏了那份悠闲心境。
季知棠站在柜台后,目光掠过那扇为丫鬟离去而特意留出的门缝,感受到外面涌进来的热浪,心头微微一动。一个清晰的念头浮现出来:客人有此需求,而这需求尚未被满足,这不正是一个绝佳的生意契机么?
与其让客人辛苦外购,何不自己提供一些相配的茶点?既能方便客人,也能为店里增添一项进项。
这天上午,饮子店的客人不算多,季知棠嘱咐何氏在前头照应着,自己则通过后院新开的那扇小门,回到了速食店的后院。
角落里,她一大早用牛奶、精白面粉、新鲜鸡蛋和少许糖、盐调制的面团,已然发酵好了。
掀开湿布,面团膨松胀大,表面布满细密的气孔,散发出纯净而诱人的微酸奶香。她伸出手指轻轻按了按,面团回弹有力,湿度恰到好处,状态极佳。
季知棠净了手,将沉甸甸的面团移到撒了薄薄面粉的木案上,开始耐心地揉按排气。直到面团重新变得光滑细腻,她才将其搓成长条,利落地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
一个个小剂子在她掌心揉搓下,变成圆润光滑的小球,整齐码放好,盖上湿润的纱布,进行二次醒发。这一步是为了让面筋松弛,后续包入馅料时才不易破裂。
趁着面团醒发的功夫,她开始处理红豆馅。昨夜便已煮上的一锅红豆,此刻早已软烂开花。她用笊篱捞出控水,倒入陶盆中,拿起木勺,一下下碾压成泥。她特意保留了些许完整的豆粒,为的是增加馅料口感的层次。
接着,加入适量的糖粉、一小勺提香润口的洁白猪油,以及一点点她自己晒干研磨的陈皮细末。陈皮碎不仅能解豆沙的甜腻,更能增添一缕若有似无的清香。所有材料搅拌均匀,馅料便呈现出油润诱人的深红色,放在一旁等待冷却至室温。
时候差不多,季知棠取来醒发好的小面团,用手掌轻轻压成中间稍厚、边缘略薄的圆饼。用竹片舀起一勺凉透的红豆馅,稳稳放在面皮中央,随即用拇指和食指灵巧地捏起面皮边缘,如同包包子一般,迅速收拢、捏紧封口。再将包好的生坯收口朝下,置于铺了湿棉布的竹筛上,用手心轻轻按压,做成饱满的扁圆形。
所有餐包生坯制作完毕,再次盖上湿布进行最后发酵。待其体积明显膨胀,变得轻盈蓬松,季知棠才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移入预热好的烤炉之中,以中火慢慢烘烤。
约莫两刻钟后,一股浓郁醉人的复合香气便从烤炉缝隙中钻了出来,面香、奶香、蜜糖般的甜香交织融合,丝丝缕缕,甚至飘过了小门,侵入了饮子店的前堂。
当季知棠用厚布垫着手,将那盘刚出炉的红豆餐包端出来时,只见一个个餐包圆润可爱,表面烘烤出均匀漂亮的金黄色,如同镀上了一层暖阳。她趁热在上面撒了些炒熟的白芝麻,芝麻粒沾附在微油的面包表面,更添了几分香气与卖相。
她本意是先让自家弟妹和何氏尝尝鲜,鉴定一下味道,再决定是否推出以及如何定价。于是便将这盘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餐包端到了饮子店的柜台内侧。
这诱人的香气如何能藏得住?几乎是瞬间,便吸引了店内几位正在享用饮子的女客的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