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多的阳光正好,洒在创业园22栋算力中心外围的临时围挡上。
王一哲、杨曼曼、林小雨、赵琴四人戴着明黄色的安全帽,在入口处做好登记,踏进了这片忙碌的‘工地’。
现场井然有序,大型吊车挥动着钢铁巨臂,将各种设备精准地吊装到位,工人们则在一旁紧张地安装、调试,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他们刚进去没走几步。
一位穿着华维工服、戴着金丝眼镜、约莫三十五六岁、气质干练的中年男人就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热情而不失分寸的笑容。
“幸会幸会!我是华维这边算力中心项目的负责人,方正业。”
他主动伸出手,目光在四人脸上快速扫过,尤其在林小雨身上多停留了一瞬,似乎觉得她气质更为成熟稳重。
双方握手,做了简单介绍。
方正业看着眼前这几张过分年轻的面孔,心中不免有些诧异,除了林小雨看着像职场精英,另外三位……实在年轻得有些过分。
他的目光掠过赵琴时,微微一顿,觉得这小伙子长得也太俊秀了,男生女相,一张美人脸,看着还有点眼熟,一时又想不起在哪见过。
他笑了笑,问道:
“几位如此年轻有为,想必都是名校毕业吧?不瞒各位,我本科是华清毕业的,说起来可能还是校友。”
林小雨微笑着接话:“我毕业于华清,学的是新闻学。”
杨曼曼也礼貌地点点头:“我是华清在读,目前大四,学的金融。”
方正业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笑容更盛,目光转向王一哲和赵琴,等待着他们的答案。
王一哲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语气带着点混不吝的自豪,抢先开口:“方总,我和赵琴可不是华清的。”
他在方正业略显好奇的目光中,朗声说道:“我们俩是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专科,学的是行政管理!”
“……”
方正业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他干咳两声,连忙转移话题:
“哈哈,英雄不问出处!
王总年轻有为,佩服佩服!
咱们还是先看看项目进度吧,目前我们多线并进,进展非常顺利,预计最多十天就能完成交付!”
他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引着四人往大楼内部走去,试图化解刚才的窘迫。
进入大楼内部,各种设备、线缆遍布,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
方正业不愧是项目负责人,对各个环节了如指掌,边走边介绍:
“王总,杨总,你们看,这边是核心交换机区域,那边是预定的服务器机柜位置……这台设备是用于……”
他介绍得专业且详细,目光却不时悄悄观察着四人的反应。
只见折木科技的CEO王一哲听得一脸茫然,眼神放空,明显是没太听懂。
但脸上却始终挂着那副“老子虽然不懂但老子很自信”的笑容,偶尔还配合地点点头,仿佛在说“嗯,不错,继续”。
而让他略感意外的是,那个长得过分漂亮的赵琴,居然听得颇为专注,眼神跟着他的指引移动,时不时还微微点头。
看那样子,似乎……听懂了?
最让他感到震惊的,则是园丁科技的CEO杨曼曼。
这位还在读大四的金融系女生,神情平静,偶尔提出的一个问题,却能精准地切中整个系统架构的关键节点或是潜在的性能瓶颈,问得他都需要在脑子里快速过一遍才能回答。
这显示出她对算力中心的整体设计和核心技术原理,有着远超其年龄和专业的深刻理解。
一行人顺着楼梯来到楼顶。
楼顶空间开阔,一台大型吊车正在工人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将一台庞大的空调室外主机吊装到预定基座上。
方正业指着正在安装的制冷系统,详细介绍起来:
“各位,这是我们为算力中心特别定制的高效制冷系统,采用……
它可以精确控制机房温度在正负0.5摄氏度以内,同时通过……
技术,能有效节能超过30%,并且合理回收利用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废热,用于……”
一听到“回收废热”,原本有些心不在焉的王一哲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脸上露出那种“这题我会”的兴奋表情。
他打断方正业的话,异常自信地开口:“方总,说到回收废热,我想到一个点子!我前几天刷短视频看到的!”
方正业被打断,也不生气,笑着看向他:“哦?王总有什么高见?”
王一哲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即兴的“科普”:
“我们可以用生物的办法来回收废热!我觉得这招特别适合算力中心、数据中心这种地方!”
“生物办法?”方正业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王一哲努力回忆着短视频里的内容,边想边说:
“对啊!就是寻找一种生物,或者用那个……生物技术,定向培养一种特殊的微生物!
这种微生物呢,就喜欢在五十度左右这种特定的温度环境里,而且繁殖得特别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