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舟说这些的时候,站在旁边的杨天天听得极其兴奋。
见老师说完,他连忙接话,声音里满是年轻人的冲劲:
“姐,姐夫,我和老师的想法一样!我会跟着老师努力学习,一定要让折木科技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机器人公司!”
王一哲看着杨天天这副干劲十足的样子,笑了笑,说出了自己的构想:
“陆工,天天,关于人形机器人,我有个想法。
我们未来要造的,应该是通用型人形机器人。
应用场景……或许可以从农村开始。”
他描绘着脑海中的画面:
“造出来的人形机器人,在农村能下田搞生产,能做家务,还能帮忙照顾老人和小孩。”
杨天天听得眼睛发亮,一脸向往。
而陆舟则微微愣了一下,眼神有些复杂地看向王一哲,欲言又止。
王一哲捕捉到他的表情,了然地笑了笑:“陆博士,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是不是觉得我异想天开?”
陆舟尴尬地推了推眼镜,语气谨慎而务实:
“王总,您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但说实话,要实现您描述的这种通用型仿生人形机器人,还有非常非常长的路要走。
涉及的感知、决策、控制、能源、材料……全都是世界级难题。”
他顿了顿,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坦诚,“可能……我这一辈子都未必能看到它完全实现。”
“陆工,你太悲观了。”王一哲摇头,语气却充满肯定,“要相信自己,相信天天,相信我们折木科技的潜力!”
他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我们对人形机器人的投入是长期的,会持续不断地增加人力、物力,这点你们绝对可以放心!”
他努力回忆着,试图让自己的话更具体些:
“我不是很懂技术,不过之前在短视频上看过一些分析,好像有个技术路线……
是走仿生人形机器人的路子……
就是尽可能模仿人的骨骼、肌肉和神经控制方式……”
他比划了几下,终究没能说清楚核心。
陆舟还在皱眉思索这条路径的可行性,杨天天已经跳了出来,声音中带着毫无保留的热情:
“姐夫!仿生人形机器人这条路我觉得可以!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和运动方式,说不定真能解决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大问题!”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听着的杨曼曼开口了:“完全可以尝试走仿生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路线。”
瞬间,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杨曼曼不疾不徐地继续道:
“关键在于材料。
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或多种兼具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并且能模拟肌肉收缩舒张特性的‘仿生智能材料’。
基于这种材料,我们可以设计分布式微型驱动单元,模仿肌肉纤维束……”
她稍作停顿,组织着更精准的语言:
“至于骨骼系统,可以考虑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3D打印成型。
内部仿照骨质结构进行镂空优化,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重。
神经控制网络则可以借鉴脉冲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更接近生物体的局部反射与中枢决策相结合的协调控制……”
她娓娓道来,从材料学到机械结构,再到控制算法,勾勒出一条清晰而颇具可行性的技术演进路径。
王一哲听得云里雾里,但他根本不需要听懂——
他只看陆舟和杨天天脸上那越来越震惊,继而转为极度兴奋和专注的表情,他就能知道,“曼曼姐”提出的这套方案,绝对非同小可!
陆舟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张,仿佛听到了什么颠覆性的构想。
杨天天更是激动得拳头紧握,身体微微前倾,生怕漏掉一个字。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等到杨曼曼告一段落,天色已然暗沉下来。
她看了眼手机,轻声道:“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陆舟和杨天天还沉浸在刚才的思路里,好几秒才猛地回过神来。
“杨总!请您继续说下去!”
陆舟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请求,脸上因激动而泛红,“您提出的这套仿生人形机器人实施方案,理论上的可行性非常大!很多关键点的思路让我茅塞顿开!”
杨天天也连忙附和,眼巴巴地看着杨曼曼:“姐!再说说吧!我和老师都觉得这方案太棒了,完全可以尝试!”
杨曼曼还没来得及说话,王一哲却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哎哎哎,看看现在都几点了?”
他指着外面已经完全黑下来的天色,又看向陆舟,带着点调侃的语气,“陆工,下班了!不用回家陪老婆孩子吗?”
陆舟脸上兴奋的神色一僵,露出一丝苦涩,低声道:
“王总,我……我没孩子,我前妻……嫌我搞科研没出息,挣不到钱,去年就跟一个做生意的人跑了。”
王一哲一愣,没想到随口一问戳到了人家痛处,连忙找补:“那……女朋友呢?下班了也得陪陪女朋友嘛!没女朋友那就去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