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签署前的等待时间,原本应是短暂的冷场,却在李叁前总经理的一个电话后,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技术研讨会。
十几位燕京汽车研发部门的顶尖骨干——清一色的博士,被紧急召到了会议室。
简单介绍后,王一哲注意到,这群博士里,只有三人是来自其他985高校,其余本科根源皆出自华清、燕大,可谓精英荟萃。
起初,交流的氛围还带着几分客气与试探。
但随着王一诺继续阐述隼辇科技的造车理念和技术路径,博士们开始按捺不住,纷纷提出质疑。
从电池管理系统的效率优化,到车身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边界,再到电驱总成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控制……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一个比一个深入。
然而,面对这些来自顶尖学府精英的连番“轰炸”,王一诺没有丝毫怯场,反而像是被激发了某种开关。
他语速平稳,对答如流,不仅轻松化解了所有质疑,往往还能引申出更前沿的思考和一些看似简单却极为精妙的解决方案。
他口中的参数、模型信手拈来,仿佛那些知识早已与他融为一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议室内的气氛悄然转变。
博士们脸上的随意和审视渐渐被惊讶和专注取代。
他们发现,这个自称“打螺丝”出身的年轻人,其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技术细节的把握,竟然让他们这些科班出身、深耕行业多年的专家都感到了压力,思维节奏完全被对方牵着走!
突然,一位专攻智能驾驶的博士抛出了一个关于复杂城市场景下感知融合算法的难题。
王一诺几乎是下意识地就开始解释,涉及到某个核心算法的优化思路时,他毫无防备地就要脱口而出——
“王一诺!”杨曼曼清冷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提醒。
王一诺话语一顿,脸上瞬间浮现出尴尬的笑容,连忙刹住车:“呃……哈哈,差点,差点就把咱们智驾的核心算法底裤都给漏了。”
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像是为了弥补刚才的‘口误’,又认真地补充了一句:
“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正在研制的智能驾驶系统,成熟后,会比现有市面上的尊剑S800的智驾系统还要领先一代。”
“咳!”王一哲见状,不得不出声打断他这个‘老实人’的实话实说,“一诺,商业机密,注意点。”
王一诺连忙点头,看着对面一众目瞪口呆的面孔,笑了笑,试图缓和一下气氛:
“那个……其实我对贵公司的产品也很熟悉,不瞒各位,我拆解研究过贵公司新能源车全系列,还有那几款经典的油电混合越野车。”
夏平董事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半是客气半是好奇地笑道:“哦?是吗?那王总……”
他看向王一诺,“不妨仔细说说,特别是不足之处,也好让我们改进改进。”
他这话本是商场常见的客套,意在拉近关系。
却没想到,王一诺这个实心眼的,当真了。
“好!”王一诺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知音,立刻点头,“夏董既然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
接下来的一幕,让燕京汽车所有在场人员终生难忘。
王一诺如同一位严谨的导师,开始一一剖析燕京汽车各款车型的“罪状”。
他从电机与发动机的匹配逻辑瑕疵,讲到底盘调校的细微不足;从某个线束布局可能存在的磨损风险,讲到车机系统响应延迟的底层代码原因……
最关键的是,他不仅指出问题,还附赠了详尽的、具备极强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会议室内落针可闻。
燕京汽车的二十几位核心成员,从夏平、李叁前到各位博士总监,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到震惊,再到彻底的叹服。
不知道是谁先开始的,众人纷纷拿出手机,录音的录音,录视频的录视频,生怕漏掉一个字。
他们如同最虔诚的学生,全神贯注地听着这位年轻“老师”传授真经。
这一讲,就是足足一个小时。
直到秘书带着一式三份新鲜出炉的协议走进来,王一诺才意犹未尽地停了下来。
会议室内的众人仿佛还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一时没能回过神来。
“夏董,李总,协议准备好了。”王一哲提高音量,适时地将众人拉回现实。
夏平猛地清醒,连连点头:“对对对,签协议,签协议!”
他热情地示意,“王董,杨总,你们看看协议,没问题的话,我们今天就把这事定了!”
杨曼曼接过厚厚一叠协议,快速翻阅起来。
她的阅读速度快得惊人,目光扫过纸页,几乎不需要停留。
不到三分钟,她便将协议递还给秘书,平静地指出:“第三十七页,第十七条,有个错别字,‘权力’写成了‘权利’,其他地方没问题。”
这一幕,再次让燕京汽车方面的人看得瞠目结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