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潮汐将至的时节,秘境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在愈发浓郁的灵脉气中。星脉台的石台上,原本温润流转的星图纹此刻泛着炽盛的蓝光,纹路间的气流奔腾涌动,连空气都带着细微的震颤。灵脉学堂的庭院里,星禾正带着几名弟子俯身整理前辈们留下的观测手札,泛黄的纸页上,林澈先生娟秀的字迹详细标注着每一次灵脉潮汐的时间、强度、气流轨迹,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详尽之法。
“导师,您看这里!”名叫青砚的少年弟子突然停下手中的动作,捧着一本封皮磨损的手札,眉头紧紧蹙起。他性子素来谨慎细心,对灵脉数据的敏感度远超同辈,虽入门不过半年,却已能从繁杂的记录中捕捉到异常。“林澈先生的笔记里写着,灵脉潮汐是灵脉本源的自然律动,如同秘境的呼吸,能滋养万物生长,但如果气流波动超过阈值,就会冲击周边的灵脉节点,引发紊乱。可我们最近三次的观测数据显示,潮汐不仅每次都提前,提前的时长从半个时辰增至三日,昨晚的预演观测中,气流波动幅度更是达到了以往的两倍,这和笔记里记载的稳定节律完全不符!”
星禾接过手札,指尖抚过纸页上清晰的刻度记录,对比着弟子们刚整理好的最新数据,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他想起阿宸导师常说的“灵脉无小事,细微异常藏隐患”,心中升起一丝警惕:“确实不对劲。正常情况下,灵脉潮汐的周期误差绝不会超过一日,如此剧烈的波动,必然是某个核心节点出了问题。”
两人来不及多想,立刻带着观测仪器赶往星脉台。远远便看到阿宸的身影伫立在石台中央,掌心的青铜牌碎片泛着温润的蓝光,正紧紧贴合着星图纹,神情专注地感知着气流的变化。“你们也发现异常了?”阿宸闻声抬眼,语气依旧沉稳,却难掩眼底的严肃,“我已经感知了半个时辰,紊乱的气流源头不在星脉台,大概率指向迷雾林深处的聚灵阵眼。那里是灵脉气汇聚的核心枢纽,当年叶辰前辈和林澈先生一同布下此阵,就是为了稳定灵脉潮汐的节律,至今已有数十年,或许是阵眼的支撑结构出现了损耗。”
星禾翻阅过学堂的古籍记录,对聚灵阵眼的构造略有了解:阵眼由三块千年灵脉晶作为核心支撑,晶脉源源不断地吸纳并调和灵脉气,维持潮汐的稳定。一旦晶脉能量衰退或出现破损,就需要用纯净灵脉结晶的粉末混合新鲜灵脉草汁进行滋养修复。“阿宸导师,我带青砚去聚灵阵眼查看情况,您留在星脉台持续观测气流变化,我们用传讯符保持联络,一旦有进展立刻向您汇报!”星禾主动请缨,眼中满是作为守护者的坚定与担当。
阿宸点了点头,转身从随身携带的布囊里取出一个小巧的玉瓶和一张泛黄的灵脉符:“这玉瓶里装的是供奉在石屋中的纯净灵脉结晶研磨的粉末,纯度最高,滋养晶脉的效果最好;这张灵脉符是苏禾前辈当年亲手绘制的,遇到紧急情况点燃,能形成一层临时防护盾,抵御气流冲击。记住,优先探查情况,切勿强行催动灵脉气修复,一旦遭遇危险,立刻传讯求援,安全第一。”
星禾郑重地接过玉瓶和灵脉符,塞进怀中,与青砚背上装满工具的行囊,转身踏入了茂密的灵脉林。越往聚灵阵眼的方向行进,灵脉气的波动便愈发剧烈,沿途的灵脉藤被狂暴的气流裹挟着肆意狂舞,叶片纷纷断裂坠落;地面上的灵脉纹路忽明忽暗,蓝光闪烁不定,像是随时会断裂的丝线;连参天古木都在气流的冲击下微微摇晃,发出“吱呀”的呻吟声。
两人相互扶持着,艰难地穿过紊乱的气流区,终于抵达聚灵阵眼所在的溶洞。刚踏入洞口,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心头一紧:溶洞中央的石台上,三块核心灵脉晶呈三角之势排列,其中左侧那块灵脉晶的表面布满了细密的裂纹,如同干涸土地上的沟壑,晶脉中原本充盈的蓝光此刻微弱闪烁,如同风中残烛,周围的灵脉气如同失去方向的野马,紊乱地盘旋冲撞,正是导致灵脉潮汐失常的根源。
“果然是晶脉衰退破损了。”星禾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转头对青砚吩咐道,“你在溶洞外围用灵脉藤布下简易防护阵,警惕外围气流突变;我去修复晶脉,记住,一旦发现异常,立刻示警。”青砚应声点头,迅速从行囊中取出灵脉藤,手脚麻利地在洞口处编织起防护网,灵脉藤交织的瞬间,泛出淡淡的绿光,形成一道简易的屏障。
星禾则小心翼翼地靠近核心灵脉晶,从行囊中取出提前准备好的新鲜灵脉草汁和灵脉木杖。他拧开玉瓶的盖子,纯净灵脉结晶的粉末泛着细碎的白光,散发着浓郁的灵脉气。按照林澈笔记中的记载,他用灵脉木杖蘸取适量草汁,将结晶粉末均匀地撒在灵脉晶的裂纹处,再用木杖轻轻涂抹,确保粉末与草汁充分融合,顺着裂纹渗透进晶脉内部。
粉末与草汁接触的瞬间,立刻泛起柔和的绿白光晕,如同流动的星河,顺着裂纹缓缓蔓延。随着光晕的渗透,灵脉晶的蓝光渐渐变得稳定,紊乱的气流也稍有平复。星禾正准备进一步加固修复,溶洞顶部突然传来“簌簌”的碎石坠落声,紧接着,一股更为狂暴的灵脉气从溶洞深处涌来,像是被激怒的巨兽,瞬间冲破了青砚布下的第一层防护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