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协会的回应和老李的电话,如同两支强心剂,让林烨团队的策略清晰起来。
硬碰硬不明智,但合纵连横、釜底抽薪,却是破局良策。
接下来的几天,林烨表面上依旧保持着与刘振宏的“友好”沟通,以“研究合作细节”、“团队评估”为由继续拖延着青龙镇包塘的具体时间。
同时对外放出风声,说团队正在全力准备第二次云泽湖探索,将公众的注意力成功引向大湖方向,暂时缓解了青龙镇这边的压力。
暗地里,三人的分工却极其明确。
林烨负责最关键的任务——联系大型电商平台。他并没有广撒网,而是精准地选择了国内一家以“品质溯源”、“助农优品”为核心卖点的生鲜平台——“优品鲜达”。
他亲自起草了一封措辞严谨、数据详实的商业计划书,重点突出了B市青龙镇金鳞鲫的独特品质、当前不合理的渠道困境、“巡塘”品牌的巨大流量和质检能力(隐晦提及),以及构建一条由平台直采、网红赋能、农户受益的新型供应链的广阔前景。
这封邮件直接发给了“优品鲜达”采购部高级总监的公开邮箱。
等待回应的过程是焦灼的,林烨深知,平台方的态度是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
小陈则负责利用网络和线下渠道,继续秘密接触更多像老李一样对现状不满的青龙镇及周边养殖户。
他通过加密通讯软件,小心翼翼地核实情况,收集他们被压价的证据,并试探他们加入新销售渠道的意愿。
反馈比预想的要好,许多养殖户苦刘久矣,只是敢怒不敢言,在得到“巡塘”团队可能会搭建新平台的模糊承诺后,大多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人偷偷提供了刘振宏手下威胁他们的录音片段(虽然不清晰,但可作为佐证)。
阿明则负责信息监控和舆论铺垫。
他密切关注着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关于青龙镇、关于水产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同时利用小号,在一些生活类和财经类论坛上,匿名发布一些关于“优质农产品如何摆脱中间商盘剥”、“直播电商赋能传统农业”的讨论帖, subtly 地进行舆论预热,为可能到来的变革铺垫土壤。
然而,刘振宏和王总也并非蠢人。
林烨一再拖延的态度,以及网络上一些若有若无的讨论,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王总亲自给林烨打了个电话,语气依旧客气,但带上了几分审视:“林先生啊,云泽湖固然刺激,但青龙镇的项目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意啊。
是不是我们这边有什么地方让林先生不满意了?价格问题,还可以再谈嘛。”
林烨心中警铃微作,知道对方起了疑心,立刻笑着回应:“王总您多虑了。主要是云泽湖那次风险太大,团队需要休整,设备也在检修。
而且您也知道,我们做内容的要求高,青龙镇包塘的脚本还得精心设计,不能辜负了金鳞鲫这么好的产品。您放心,等我们准备好,一定第一时间联系您。”
他这番滴水不漏的解释暂时稳住了对方。但林烨知道,时间不多了。
就在他几乎要以为“优品鲜达”这条路走不通时,转机出现了。
第四天下午,林烨接到了一个来自省城的陌生号码电话。
对方自称是“优品鲜达”采购总监的助理,表示总监对您的提案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进行一次详细的视频会议沟通!
视频会议很快安排下来。
屏幕那头,是一位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女性——李总监。她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林先生,您的计划书我们仔细研究了。想法很好,但有几个关键问题。第一,您如何保证金鳞鲫的品质持续稳定且符合我们平台的最高标准?
第二,您如何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排除掉原有的地方干扰因素?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您提到的流量赋能,如何具体转化为实际的销售额和品牌价值?”
这些问题个个切中要害。林烨早有准备,他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李总监,感谢您的提问。关于品质,我们‘巡塘’团队可以承担前期品控筛选工作,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报告,后续可以由平台和农户代表共同监督。
关于供应链,我们正在与当地大多数优质养殖户建立直接联系,只要平台订单到位,我们可以迅速组织起一条直达平台的物流链。至于原有的干扰……”
林烨顿了顿,语气自信而坚定:“我们掌握了一些可能影响对方声誉的关键信息,必要时可以协助平台和当地农户,通过合法途径彻底解决问题。
关于流量转化,我们计划在贵平台开设‘巡塘严选’旗舰店,直播引流、内容种草、促销活动同步进行,我有信心打响第一炮!”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信心十足,尤其是对“排除干扰”的暗示,让李总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深思。
视频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