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市的寒风与惊险被远远抛在身后,飞机舷窗外是逐渐熟悉的城市轮廓。
当林烨团队拖着疲惫却兴奋的身躯走出机场时,一股暖流包裹而来,不仅仅是气温的变化,更是一种归家的踏实感。
“巡塘”计划首次全国巡回,历时数月,转战四市,历经池塘、水库、江河、海洋、冰湖,最终圆满收官。
这一次,没有粉丝围堵,没有媒体长枪短炮,但他们知道,有些东西已经彻底改变。
回到临时租住的公寓,顾不上整理行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这次巡回的最终数据。
后台的数字令人眩晕。
**粉丝总数:突破五百八十万!** 已然跻身平台顶级户外主播行列,甚至破圈吸引了大量原本不关注钓鱼领域的用户。
**直播总收益:** 平台打赏、广告分成、以及B站等渠道的短视频创作激励,累计税后收入达到惊人的**一百二十余万元**。
**包塘净利润:** A市老张头塘、B市水库河岔、乡村野塘、C市渔排、夜钓、D市冰湖……所有包塘项目扣除成本后的总利润,达到了**六十八万元**。
**商业合作收入:** 《极限挑战》嘉宾报酬、渔具服饰等代言推广费用,累计入账**九十万元**。
粗粗算来,这次巡回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接近**三百万元**!
这还不包括因此带来的巨大品牌溢价和未来潜在的商业价值。
小陈看着计算器上最终的数字,手都在抖,声音发颤:“哥……咱们……咱们是不是财务自由了?”
阿明也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林烨看着这些数字,心中也是波澜起伏。
从当初拿出全部积蓄三万块赌一个鱼塘的绝望主播,到如今坐拥数百万收益的头部IP,这一切仿佛做梦一样。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钱是结果,不是目的。
更重要的是这一路积累的经验、口碑和内容资产。
“别光看钱。”林烨敲了敲桌子,“想想我们这一路干了什么。
A市破局,B市破圈,综艺正名,C市拓海,D市战冰。我们证明了‘付费包塘’这个模式的可行性和吸引力,打造了一个极具辨识度的个人IP——‘赌塘侠’、‘巡塘人’。”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但现在,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网红’。我们要把它变成一个品牌,一项事业。”
他提出了接下来的计划:
1. **成立工作室:** 注册正式的公司实体——“巡塘文化传媒工作室”。将团队运作、财务、合同规范化,合法纳税,长远发展。
2. **内容沉淀与分发:** 阿明负责,将这次巡回拍摄的海量高质量素材,精心剪辑成一系列主题纪录片式的短视频,
如《巡塘记:A市篇》、《深海惊魂夜》、《冰湖求生录》等,在全网多平台分发,持续吸引流量,扩大影响力。
3. **品牌衍生:** 设计“巡塘”品牌的Logo和视觉体系。
小陈负责对接之前联系过的靠谱厂家,开发一批高品质的周边产品,如定制钓具、户外服装、文创用品等,利用自身流量进行变现,同时强化品牌形象。
4. **团队升级:** 正式招聘一名专业的商务助理,负责处理日益增多的合作邀约、合同谈判和日常行政,让林烨能更专注于内容创作。
5. **战略休整:** 暂时不启动新的巡回。
团队需要休整,更需要时间消化吸收这次巡回的经验,为下一次出发积蓄力量。
规划清晰而长远。小陈和阿明听得心潮澎湃,他们不再只是一个直播团队,而是在参与一项事业的创建。
说干就干。租办公室、注册公司、设计Logo、联系厂家……工作室的筹备工作迅速推进。
同时,阿明剪辑的首支纪录片《巡塘记:起源与奇迹——A市篇》正式发布。
片子没有采用直播的快节奏,而是用电影般的镜头语言,讲述了林烨从困境中萌生想法,到首战告捷的完整故事,充满了情怀和励志色彩。
视频一经发布,立刻引爆全网。
精美的画面、动人的叙事、加上已知的辉煌结果,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播放量、点赞、评论飞速增长,甚至吸引了不少传统媒体的报道。
“巡塘”这个词,不再只是一个直播企划,开始成为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品牌符号。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团队忙于工作室成立,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时,一场更大的风波,却悄然而至。
一天晚上,林烨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户外探险》杂志的记者”,想对他做一个专访。
《户外探险》是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权威杂志,林烨自然欢迎。双方约好了采访时间。
然而,采访过程中,那位记者的提问却逐渐变得尖锐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