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远洋集团……鱼鹰……”林烨盯着屏幕上的信息,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对方来势汹汹,而且手段高超,竟然试图通过正规的商业途径来达到目的。
这比单纯的夜间盗捞要难对付得多。
“这个鲲鹏集团什么来头?”
林烨沉声问道。
阿明快速调取资料:“公开资料显示,鲲鹏远洋是一家业务涵盖远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的大型跨国集团,实力雄厚,背景很深,与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和机构有合作。
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
但其下属的‘蓝海生态’突然涉足完全不相干的水体治理,非常可疑。”
“查到‘鱼鹰’标识的具体归属了吗?”
“没有。这个标识在其集团公开资料中从未出现,像是一个内部特定部门或项目的标志。深层网络比对也没有结果,保密级别很高。”
林烨靠在椅背上,眉头紧锁。对手比想象中更强大、更隐蔽。
他们显然对塘底的东西志在必得,甚至不惜动用商业手段和疑似上层关系。
“烨哥,那我们……”小陈有些担忧,“还要争吗?对方来头这么大……”
“争!为什么不争?”
林烨眼神锐利起来,“正因为他们这么想要,才更证明荷花荡底下的东西至关重要!
而且,这是公益项目,比拼的是技术方案和性价比,不是谁钱多关系硬就行!”
他立刻召集团队:“阿明,立刻重新优化我们的技术方案,突出我们的成熟技术和黑水潭的成功案例,成本核算要精确到每一分钱,做到无可挑剔!
小陈,你去搜集所有关于鲲鹏集团和‘蓝海生态’的信息,尤其是他们之前有没有环保相关的业绩,哪怕只是挂名的!”
“另外,”林烨沉吟片刻,“
联系一下王科长和之前合作愉快的媒体朋友,适当透露一下有大型集团突然跨界来抢一个原本没人看好的小项目,暗示一下可能存在非市场竞争的行为。舆论有时候也是武器。”
“明白!”两人立刻分头行动。
接下来的几天,工作室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
阿明带领技术团队日夜奋战,将方案打磨得极其完善,甚至针对荷花荡底可能存在的特殊污染物(隐去了神经毒素和能量异常,只说是复杂工业污染)设计了多套应急预案。
小陈则动用所有人脉,果然挖到“蓝海生态”虽然注册不久,但已经通过收购等方式,挂名了几个不大不小的环保项目,但具体执行效果语焉不详。
投标截止日当天,林烨亲自将精心准备的标书送到了市政招标中心。
在提交标书时,他恰好遇到了“蓝海生态”的代表。
那是一个穿着昂贵西装、戴着金丝眼镜、表情倨傲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几名助理。
他瞥了林烨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仿佛胜券在握。
林烨面无表情,心中却更加警惕。
开标过程需要几天时间。
等待结果的日子里,林烨一边继续荷花荡的日常治理直播(效果显着,水质持续好转,粉丝好评如潮),一边暗中让阿明持续监控荷花荡的能量信号和周边动静。
“蓝海生态”的人再也没有在夜间出现,仿佛之前的盗捞 attempt 从未发生。
但林烨知道,他们肯定在暗中等待着招标结果。
期间,他再次尝试联系了韩冰,加密频道依旧沉默。
周教授那边也杳无音信。官方的沉默让他感到不安,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收紧。
终于,到了公布中标结果的日子。
通知并非直接下发,而是要求入围最后候选的两家企业进行最后一次方案陈述和答辩。
不出所料,入围的正是“林烨工作室”和“蓝海生态”。
答辩在市环保局的一间会议室举行。
评审专家由环保、水利、财政等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组成。
“蓝海生态”的代表率先陈述。
他们的方案PPT做得极其华丽,提出了所谓“国际领先的纳米气泡超微净化技术”和“基因编辑水生植物靶向吸附”等一堆听起来高大上但略显浮夸的技术概念,预算高昂,但具体实施细节和本地化案例支撑薄弱。
那位金丝眼镜男侃侃而谈,语气充满自信,不时抛出几个英文专业术语。
专家们听得频频点头,但眼神中也不乏疑惑。
轮到林烨陈述。他没有炫技,而是扎实地展示了黑水潭治理前后的详细数据对比、荷花荡现阶段治理的显着成效、以及针对荷花荡特殊情况的、成本可控且成熟可靠的技术路线和应急预案。
他语言平实,数据翔实,逻辑清晰,回答专家提问时更是直指核心,切中要害。
孰优孰劣,其实高下已分。
然而,在最后提问环节,一位一直沉默的专家突然向林烨发问:“林先生,你们的方案很好。
但我有个疑问,据我们了解,荷花荡底部可能存在历史遗留的复杂工业污染物,甚至可能有特殊废弃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